最近跟同事聊天時聊到她常常會下班後不自覺的跑去吃宵夜,邊滑手機邊吃,吃完才回家睡覺。雖然她說自己已經變胖了,要改掉這吃完宵夜再睡的習慣否則她瘦不下來,可是她一直改不掉這習慣,下班前就開始想要去那間吃了,就算完全不想吃什麼也會到那裡隨機點一樣吃,仿佛要有這個流程才睡得著似的。
後來我從同事吃宵夜的習慣中聊到一個重點,那就是她孤身一人來工作,每次下班後回家都是一個人會覺得很孤單。但是去吃宵夜就很多人一起等,一起在同一間店吃有熱鬧的感覺,很多聊天跟笑語聲讓她覺得很舒服,因為回家後又是自己一個人冷冷清清只能睡覺。
是對孤獨的恐懼讓她會尋找人群去尋求心靈的庇護,當然宵夜一樣是很好吃的。賣宵夜的店家們無疑是提供了一個讓同事心靈稍微舒緩的場域,滿足同事的需求。
那重點來了,我們一直想改變卻無法改變的原因,以我同事為例子是一個想理性的停止吃宵夜的習慣,好處是會瘦。另一個是感性的到人群多的地方去排解她下班後的孤獨感,好處是享受美食,氣氛熱鬧。壞處是會變胖還存不到錢。
從別人的例子很容易就看出來,雖然理性的一面好處很大,不過她還沒有任何體驗過的經驗,但是感性的一面是她每天都在做的事,也有著大量良好的經驗伴隨著她。兩相比較下,就算理性方的好處很大,但是完全沒有感性方的行動力強,那麼改變不會發生也是合理的狀況。
那我們可不可以想像一個狀況,若在社群媒體加入晚上健身的群組,並選則24小時開放的健身中心,初期先採用星期一,三,五去就好,每次從健身中心回來就把原本會吃宵夜的錢存入透明可見的存錢桶中,其餘二,四,六的時間照平常習慣一樣去吃宵夜。
這個提議立即打動了同事,約一星期下來她總共去了2次健身中心,見到跟她一樣下班去運動的人群,除了有共同話題外還會互相加油,回家後還能看到存錢桶的錢慢慢變多了,她已經感受到自己能瘦也能存到錢的良好經驗了,問她吃宵夜的情況她則說宵夜的量已減少,不然運動就白費了。我真為她高興,因為原本改變不了的習慣已經鬆動,開始改變了。
我自己的反思是,當我們沒有累積可以明顯感受到的良好感受之下,改變是不容易發生的,我們依然會留在過往曾經有過的美好經驗中。只要找出關鍵原因並強化理性正向一方的動能,再創造及累積更多良好的新感受,那麼讓我們感受良好的改變必然發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