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乡土中国》费孝通)
费孝通在他的《乡土中国》中提到,在他出国时,他的妈妈偷偷包了一包家里灶上的泥土让他带着,并嘱咐道,假如水土不服或者想家时可以煮一点汤吃。
我也有一样的经历。
2012年9月我第一次出远门到广州上大学,妈妈就装了一瓶土让我带着,这还是因为我告诉了她来自我同学的建议:带些家乡的土以防水土不服。现在还差不到三个月就整整五年了,它还原封不动地保留着。
这瓶土是用一个小药瓶装着的,瓶子上的标签还保留如初,我始终也没有用它煮过一次汤。用药瓶装着反倒成了一种伪装,一份有重量的“苦口良药”。让它和一堆药一直待在一起,药是一批批地过期了然后被淘汰,但是它一直还在,成了一个念想。
想起来的时候,打开瓶子闻一闻,淡淡的土味儿。里面的土有一些已经结成了星星点点的小疙瘩,用手指弹出来一点儿,揉一揉,在手指与乡土的触感中感叹时间过得好快,的确物是人非。这瓶土的源头现在也已大变了样,连位置也找不到了。现在是2017年6月。
乡土来自乡村,乡村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离它越远,越想用心去靠近。
我的家在大西北。大西北的春天,有风、有沙、有慢慢生长起来的花草树木。算一算,我已错过了五个这样的春天——阳光渐渐暖起来,照耀在蔚蓝蔚蓝的天空,蔚蓝的天空底下是偷偷在生长的小草小花,还有那偷偷开始发嫩芽的柳树、白杨树……。四周是被春风渐渐吹出来的新生机,人们也渐渐开始减衫、出来踏踏青(说实话没有多少足够的青可以踏,但是也很欢乐呀)。大西北的春天是得用心去慢慢寻找的,你不知道她会藏在哪里、又会出现在哪里。
每个季节都会有风,但我觉得,春天风最多,风最多的那个就是春。她带来了一切。
二十几岁的我努力回忆我几岁、十几岁时大西北的春天,有些空、有些模糊、又有点感觉自己在造梦。我的年龄20+的春天在广州,身远、心亦远,就剩了拼拼凑凑。
这样的季节,我所有的亲人们,我大西北的好朋友们,他们都有,而我,在广州有点奢望。
广州一年四季的绿肥红也肥,一年四季的大暴雨大雨又中雨。各种植物此起彼伏,不分春生夏长、秋收冬枯,很快落了又长、长了又落。下一场雨、刮一阵风,满地落叶,这是学校的清洁工永远也干不完的活。虽身在春天,却恍若在秋天。另外,在春日更有大自然给人、物的巨补水保湿面膜——回南天。
从2012年9月到现在2017年6月。一小瓶普普通通的乡土,里面有我曾经的家。无论到哪里,我都不会水土不服,这一小瓶土,将长留。
念。
这瓶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