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跟女儿讨论一些教育问题,引起我的深思。比如,现在的孩子除了不爱学习,在其他方面表现着实让人觉得很可爱;他们除了不愿做作业,其他再苦再累的活都争着抢着干,而且一丝不苟,尽心尽力。这究竟是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个别现象,不论是身处何地的老师,都有共同体会。这正说明学生厌学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对文化课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丧失了动力?为什么他们喜欢除学习以外的所有的事情?这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入反思。
按照生活的经验,人如果每日只能吃一种食物,即使这种食物多么美味可口,这种食物对人健康来说多么重要,最终也会让人因反胃而逃离。目前学生的学习也大概如此。中国的小孩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天开始,他们的幸福童年就结束了。他们像一个个被囚禁起来的小动物,被威逼利诱,每天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所谓的学习。他们如同被关押的囚犯,除了学习就是睡觉,毫无人身自由,一周七天无休止,一年365天不歇息。在这样密不透风的生活里,他们渴望有机会去放风,去透透气;渴望有机会卸下学习的枷锁,哪怕只是片刻。他们宁愿去做除了学习之外的任何事情,也不愿继续学习,可想而知他们是多么憎恶学习,即使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会走到这种地步?为什么学校会成为学生纷纷逃离的地方?
首先,我们的学校是按照工厂化流水线模式组建的一台机器,每一名学生都是滚动的流水线上被迫快速旋转的产品,每一名学科老师就是在机械运动的打磨机。在这种物化的场域里,所有的生命都被无视,都活的没有尊严,没有自我,没有幸福感。你除了茫然的机械的随波逐流,你别无选择。即使你才艺惊人,也不被珍视。除了考试分数,其他都是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听女儿说,她所带的班级里一个小男孩自己拍摄抖音,粉丝上万,但学习成绩一般,一直被老师打压,抬不起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本就不是讲个性的地方,课本就是王道,教育就是被迫,学习就是灌输,教学就是师生搏斗。
其次,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而不是真正为了的育人。老师被称为教书先生,教完一本书,上完一节课,就算是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生上学被称为念书,只要考试得高分就会被表扬奖励,否则就遭受批评。当学校和老师把传授知识当做唯一目的,当家长和社会把考试分数当成主要目标时,这些决定孩子命运的各方重要他人势必合力围堵,强迫孩子无休无止的做作业、刷题、考高分、争第一。他们恩威并施,身体惩罚,精神控制,囚禁了每个处于学生时代孩子。
最后,我们的教育方式就是灌输,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我们的教学退化到如同训练一只小狗,教师掌控课堂,掌握话语权。学生就是一个旁观者,做一个静默的观众,只能接受来自教师的一条条指令才能行动,课堂听,课后写,天天如此,无休无止。临到考试时,更是三更灯火五更鸡,一套一套刷题,一遍一遍背诵。考个高分,对得起老师,对得起父母;考分低了,内心自责,被钉在良心耻辱柱上煎熬。一个内心丰富充满幻想的孩子,硬生生被迫隐藏自己,变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为不是自己的自己。
我们的教育面目如此狰狞,我们的老师又怎么可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的“知心爱人”呢!我们所有人都被陷于这个困局之中相互伤害,无法突围。什么时候我们的学校真正能成为老师和学生一起相互陪伴,相互欣赏,静时谈古论今,动时轻歌曼舞,春有山花烂漫日,冬有踏雪寻梅时的世外桃源,教育才会真正回归到育人的正轨上来。
期待教育领域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