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

作者: 芬兰的太阳 | 来源:发表于2021-05-23 23:48 被阅读0次

近年来读书减少,尤其文学类作品。黄磊说一直喜欢木心老师的作品,但去乌镇路过木心家也未曾拜访,因为不想叨扰他老人家的清静。于是,我萌生了很大的好奇,确实想知道一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家,会写些什么样的文字。

理工科出身的我,中学时代对文学保持浓厚的兴趣,但大学之后渐渐疏远了,随着年龄、工作、生活的不断变化,对文学之美竟然不再敏感。每日被网络、电脑、微信、微博海量的信息碎片轰炸,不消说,三观也被炸成碎片了。不记得在哪看到过一句话:微信看再多也只是支离破碎的三观,不代表你的。

徒生厌倦,我迅速的网上下单买了几本感兴趣的书包括木心的(你看,即便厌倦,还是离不开网络),虽然网上在线阅读都可以,但就是想闻一下纸墨的幽香。苦于没有整片的时间阅读,所以揣在包里,打算班车地铁上班路上读一读,翻开一看才知:嗬,读木心的书需要氛围。

他的文字泛着强烈的时代的气息,一闭眼仿佛都能感受到那种油纸伞高弄堂荡漾舒展的船头水声,在嘈杂的人群拥挤的地铁上感觉如此格格不入。论理,也读过不少的文学作品了,各种类型都有,但是印象深刻想一读再读的,除了三毛的,其他无几。木心的文字就象绣花针,一字一针的扎在你心里,渐渐的绣出一个图案轮廓,犹如亲自到了他的故乡闻到了他生活的气息。

摘录几则欣赏。

《童年随之而去》里的------“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独自靠前舷而坐。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

读此段,彷佛能够感受到那种夕阳渐远,黛青色的水面沉静的凉意,木船随波荡漾。岸边没脚的青草丛里,偶尔几支小花摇曳,带着微凉的露珠,打湿脚踝。四周一片安静。

在我小时候,家乡有一条河,河两岸是很宽广的树林,树都不算粗,但青草茂密,有很多牛羊悠闲的吃着草。跟着邻居家的姑放猪仔,摘各种野果,偶尔还能在草丛摘到白色蘑菇,回家烧蛋花蘑菇汤。

再看这:

《弄堂风光》里的-------“每条巷概是白灰黑色调,清虚成郁闷,行到巷与巷的交接处,有井,石栏光滑的井,周围算是公用之地,妇人们蹲着伛着淘米净菜,几棵瘦伶仃的树……” 

“入目的是条黑暗的小甬道,一边是极窄极陡的木楼梯,一边是油烟袭人的厨房,身影幢幢,不声溅溅,烧的烧洗的洗切的切,因为是几家合用的呀,从早到晚从黄昏到夤夜,上海弄堂的厨房里蠢蠢然施施然活动不止……”

曾经在苏州生活过几年,记得苏州的巷子,那白色的高高的墙,墙与墙之间那窄窄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的光溜溜的,每家都大门紧闭,我很好奇,高墙之内到底是怎样的人家,想必都是操着吴侬软语,语速飞快、于我这种北方人听来犹如外语,边拾掇家事边与另一位或者老高堂说着什么家长里短,偶尔还要呵斥句孩子,吓的旁边的狸猫嗖一下爬上房顶,却不小心踩到晾衣服的竹竿,哗啦一声衣服掉一半,主人气急,用我听不懂的苏州话骂几句……

想来,不管哪里的弄堂,苏州也好上海也好北京也好杭州也好,大抵每处的人们生活轨迹都是类似。

就是这样,书籍的印刷用的那种软软的类似宣纸的纸张,泛着淡淡的黄色,是我喜欢的感觉。读木心,你就准备好一杯清茶,找个没人的角落,靠着窗边的桌子坐下来,安安静静的看一会,天气嘛,或阳光普照,或细雨绵绵,各有味道。

一篇旧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ft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