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学时,有时做事总马马虎虎,草率了事,总是抱着‘差不多啦’,或者即使某些事情没有做好也会敷衍自己‘只差一点,有什么关系’,下次做好就行了,结果是,下次还做不好。
……
很多事情,也许也是差那么一点,但结果却大相径庭,比如:
学生写论文,只差一个字而已,回家却被父亲劈头盖脸痛骂一顿,因为他把‘列宗列宗’写成‘劣宗劣宗’;
火车八点十五分开,他八点十六分赶到站台,只能眼睛望着火车开走,气得直跺脚,只差一分钟而已;
大学录取线的最低分数是325分,他考了324分,只差一分而已,便没录取。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再说一个,明显点的例子。
两个小学时坐在一起,功课不相上下的同班同学,因联考时一分之差,一个上榜继续念书,一个落榜做学徒。四十年后,一个是旅美学人,回国讲学,一个是装潢师傅,耳朵因职业噪音而患了重听病。虽然只差了一点,结果却天壤之别。
今天的阅读,让我认识到了,日常生活中,做事情要端正态度,不说必须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最起码也要灵活一些,按心理节奏来,解除粗心、马虎,因为有时,也可能只差一点,就天壤之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