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能在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全国各地都在掀起新一轮的扶贫攻坚,各级政府都在迅速行动、持续用力、真抓实干,营造了精准扶贫的良好工作氛围。
西部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作为扶贫的主战场,国家的相关政策及资金有针对性地倾斜,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扶贫攻坚初步告捷。
但西部地区由于扶贫总量太多,历史欠账太大,扶贫进展太慢,工作太乱,在组织保障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扶贫工作持续发力后劲不足。农村基层设施方面如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控辍保学、医疗保障、环境整治、易扶搬迁、通组公路、产业支撑、基础信息等工作推进滞后。对于正处在争分夺秒打赢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这些问题无疑严重影响到同步小康的大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整改。
需要指出的,在扶贫过程中,扶贫变了样,变了味,这是最值得警惕的。有的部门扶贫假大空,走形式,出工不出力,为应付考核搞数字扶贫、表格资料扶贫。现在干部下乡,一般都是坐着公车进村的,有的是到村委会坐上一会,喝喝茶吃吃饭,和村干部聊聊天,问问村里的情况,拷贝相关数据,然后回去加工整理便形成了属于他们的扶贫工作资料。
看看老一辈前辈是怎么做的呢,焦裕禄、孔繁森们一心想着老百姓,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为老百姓谋实实在在的利。常常一顶草帽、一辆自行车最能反应那时候扶贫干部的生动形象,也被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为“草帽干部”。
如今的一些干部毫无当年的“草帽干部”的影子,想着自己的事多一点,没有真心实意地和农民兄弟交心,有意无意地产生一些距离感,缺少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的亲切感。一些干部下村,心浮气躁,矫揉造作,总觉得自己是城里来的,看到农村的生活条件差就嗤之以鼻,静不下心来,受不了农村的那份苦,那还怎么融入到农民兄弟当中呢,扶贫更无从谈起了。
广大干部需要真正融入农村这片土地,和广大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同商量解决问题,一同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这样干部既得到了锻炼,能够快速成长,乡村也得到了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摆正心态,放下架子,和农民兄弟拉家常,掏心里话,实实在在为他们着想,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发展大业中有所作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