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陵渡
今天,我们读一首唐代张祜(hu 四声)的《题金陵渡》。张祜名中的“祜”有幸福的含义,所以他的字是“承吉”,但是出于宠爱,家里给他取了小名叫“冬瓜”。古人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起名源于区分彼此你我,取字为了申明伦理秩序。一般情况下,长辈对晚辈或者个人自谦可以称呼人名,平辈同学朋友之间或者晚辈对长辈则尊称别人的字,以示亲近或者尊敬。一个人的名与字所具有的含义是相辅相成的,预示着父母对他德行品质或人生发展的希望。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出身名门,才情出众,杜牧就曾写诗称赞他“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如果光看题目,大家会不会认为这写的是南京的渡口,因为在历史上,南京有很多名字,其中楚威王熊商于公元前333年在石头城筑了金陵邑,由此得名“金陵”,以至于现在有时候,大家也都认为“金陵”是南京的别称。但是经过考证,张祜所说的“金陵渡”其实是如今的西津渡,这个渡口在唐代时候叫蒜山渡,别称金陵渡,到了宋代改名西津渡,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古代称为“润州”),“金陵”在隋唐时期被贬为县,属于当时润州管辖,据说当时属县的别号也会被人们用作州的别号,所以人们也就把蒜山渡称为了金陵渡。金陵渡隔岸一端便是瓜洲,瓜洲是长江流沙堆积而来,形状如瓜。但是在清朝康熙末年,长江水涨,瓜洲不断坍塌,最终在光绪年间全城坍入江中。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写“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夜晚留宿在金陵渡口一家名叫“小山楼”的旅馆,诗人一夜辗转难眠,也许是牵挂着明日是否能够渡江,也许是想起了其他的事情,愁绪丛生。隔江远望,在月色的朦胧中,江潮退去,海浪拍打着江岸,江对面的瓜洲星火阑珊,夜色宁静。在古代,交通并不是很发达,尤其是渡江而行,能否顺利远行要看天公是否作美和有无渡船可乘?旅人面对的是滔滔江水和不可预知的未来,人与自然的对峙和望穿秋水的等待,所有的情绪既是一种生命体验,也是一种诗意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