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尝试着在知乎上回答一些专业发展和求职的话题。很有意思的是,评论数几乎是赞数的两倍。在和这些90后的陌生朋友们的交流中,没想到“迷茫”这个老掉牙的流行词依然高频的出现。
学业上的迷茫者可谓是人数众多,印象最深的是几位正在挣扎在“就业/科研双红灯” 冷门小众专业的陌生朋友。说辞和焦虑简直跟九年前我读书的时候一模一样:对专业打不起兴趣,后悔当初的选择;本科生不知该选择就业还是读研,研究生发现往前一步陷得更深。一个就读于本专业全球排名第一的男孩子礼貌的请教我就业情况,我反问他期望值如何,他回答道:“现在经济这么差,在广州的话能找到一份正规缴纳五险一金的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吧。”
别以为毕业了,日子就好过了。人生的迷茫仿佛是熵增,普遍情况下只会随着年龄愈加杂乱。
对收入的不满意,对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的痛苦,对一眼看到头的职业发展的不甘,对复杂脆弱的人际关系的疲倦,在被工作消磨掉大部分的激情与精力之后,雄心壮志化作深夜里的妄自嗟叹,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落寞与不甘。
很奇怪的是,当我问出:“那现在有什么打算吗?”之后,得到的回复往往是:“先这样吧”,“还没想好”,“工作太累”,“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办”。只有一个人紧接着咨询目前的岗位需要掌握哪些技能,他很感兴趣想去好好准备。
的确,面对世界中的不确定性,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知所措的时候,做了错误的选择,旅行中绕了远路,实在是在正常不过的现象,而无需对自己太多的苛责。但在生活中,我看到,大部分人只是:
要么怂,要么懒,却拿着迷茫当借口。
去年以来,认识了一帮优秀的同事,细聊下来,发现大家的故事都很精彩,其中不乏第一份工作不合适,坚定的从一些响当当的体制内单位和互联网企业走出来的人。这些交流会让我思考:为什么对有些人来说,抛硬币都无法做决断,懊恼而彷徨,沉沦而迷茫的境况,却总还会有另一小部分人能够从容、自如、干净、利落的转身?
和经验丰富的前辈们聊天总是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启发,有两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也启发我整理这份『不过时』迷茫青年觉醒指南。
和大佬A的聊天很特别,特别体现在我们把聊天地点从好不容易借到的会议室改到成了在花城广场边走边聊。一月份的广州仍不需穿外套,虽已是冬天,十一二点的太阳依然能照的我几乎睁不开单眼皮的小眼睛。当问及职业发展及规划的时候,大佬很诚恳的对我说:
“刚毕业头几年的时候,我也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规划,逐渐经历过不同的岗位后,我发现了自己更感兴趣的领域。虽然如此,当有不同领域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也愿意去尝试。之后的几年里,我尝试过供应链、销售和市场,其中又感受过甲方和乙方不同的工作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确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最终来到了这里。”
风乍起,吹皱一江碧水,原来没有谁从开头就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无比清晰的了解,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迷茫继续前进,并走得更远。
另一个故事也很有意思,那天一位总部来的美国顾问坐在我的工位旁,因为前期工作中已经有了不少的接触,所以在繁忙的会议之余,也会随便聊几句。我也很好奇问了问这位美国大爷是如何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中,找到了方向,并成功的走到了如今的位置。
“我和妻子在二十多岁的时候相识,当时对前途一无所知,但我们会一起规划未来,比如将在哪里结婚,会要几个孩子等等,很幸运,我们一直走到了今天。现在我们仍然会做一些长期规划,比如十年后去哪里过圣诞节。其实到了这个年龄,十年已经是一个很遥远的时间了。意外随时可能发生,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一起做这些甜蜜的规划。这些规划,给了我目标,给了我动力,让我可以去惦记,可以去期待。不过我需要告诉你的是,如果我们真的有谁发生了不测,另一个人当然可以调整规划。事实上,一份长期计划并不是让你穷尽精力做出来之后,然后必须一字不改的严格执行,我们完全可以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上不断地修正,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你的职业规划理应如是。”
至此,为你整理好这份『不过时』迷茫青年觉醒指南:
不要怂,做一个自信勇敢的行动派。正视现状,不怨天尤人;积极的面对失败的经历,并能够理性分析,并找到解决和提高的方法,并再去尝试。
不要懒,你讨厌身上的赘肉拼命去运动,为何对心里的“赘肉”视而不见?
不要陷入焦虑,生活本就是渐进明细的。十年前问你下个月会发生什么,你肯定是一脸懵逼;但是今天问你同样的问题,是不是就清楚很多?
明确自己想要的。不要因为发现完美的职业规划近乎不可能,就放弃了规划。经过不断的修改补充,天马行空的愿望也能慢慢落地。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青年记事,与你一起面对情感、学业、求职过程中不期而遇的困惑。毕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