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你以为看完书就算完成学习了?太天真!

你以为看完书就算完成学习了?太天真!

作者: sunshine小吖 | 来源:发表于2018-05-13 18:49 被阅读17次
    读书

    在豆瓣翻自己写的影评和书评,看着书评竟一点也想不起书里的内容。影评写的就更简单了,“好看”、“棒!”、“精彩”,都是一些感情色彩的词,跟电影内容完全无关,看到也只能想起来一点当时的感觉。

    不过《这才是心理学》这本书却记忆深刻。当时看完关于统计与概率那两章,恰逢网络在批判马拉松,那篇《中国式马拉松,商业驱动下的愚昧狂欢》文章在朋友圈疯狂转发,有叫好有骂声,刚好结合这一热点写了篇文章《究竟是马拉松的愚昧还是你的愚昧》

    一个具体事件的信息往往可以击败较为抽象的概率信息。
    因此,当人们遇到具体、鲜活的例子时,就会把概率信息抛诸脑后。

    然后这一原理就深刻的印在我脑海里,知道人们总喜欢拿小概率事件的事实来进行说服,以后在生活中碰到个案,也会思考这是否违背了概率思维,很多文章立场一击即破,真是鉴别了很多网络爆文的逻辑错误。

    记得之前有一个研究,描写一个穷苦孩子的情况比放一堆数字更容易募捐到钱,想想其实也是同一个原理了。

    再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本书看完记得这么深刻?

    因为这个观点当时经过了充分的思考,并且持续在应用思考。

    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我们的大脑是这样想的,如果你不经常思考一件事情,那么大脑认为你可能不需要再想它,就丢弃了。

    那什么是思考呢?思考就是以新的方式组合信息,需要跟我们的背景知识结合、跟我们的生活产生联结。

    其实,概率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和学习,为什么现在才发现这一应用,或者说为什么现在依然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知识?

    因为我们没有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方式,从来没有教我们把知识和生活发生联系。

    在《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这本书里,哈佛大学认知科学家帕金斯认为,

    广义教育下的知识应在学习者未来的生活中更具有生活价值,否则,它就只会裹挟着学习者一同走向灭亡。

    老师传授知识应该能让学生与生活产生联系。真正的教育,应该传授那些在学习者未来生活中更具有生活价值的知识。

    书中印象很深刻的一个例子,生物课教授有丝分裂,老师让学生们去编一个有丝分裂的舞蹈来理解这一概念,这可能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也能让孩子都参与进来,但帕金斯认为这种不算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因为有丝分裂不算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概念。相比舞蹈,学生认识到舞蹈在表达上的意义,这个更有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所以他认为“舞蹈”比“有丝分裂”更有意义。

    在《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里,作者也举了一个例子,老师试图让孩子们理解黑人在逃亡过程中的生存方式,为此课程设计让孩子们在隧道做饭吃,这样的课程结果可能是孩子只记得在隧道做饭这个过程,根本理解不到当年黑人的生存方式,这个教学就流于形式,更别说由此及彼理解自己的生活了。

    写到这里,突然深刻理解阳老当时教授的阅读方式。

    不提倡广而泛的阅读和清单式写作,而是针对某本书某一个点思考,去写卡片,当你积累大量卡片,慢慢就可以连点成线。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形成的。

    为什么我现在才深刻理解到这一概念?这又不得不说到《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里提到的两个认知原理

    人们解决问题时,更多依赖记忆。

    我们在已知的环境中理解新的事物。

    这也是新手和专家的区别,专家有很多背景知识,当他看到一个新事物时,很快可以跟自己已有记忆产生联结,迅速理解产生新的知识组块,而新手则是一片空白。

    当第一次接触到阳老教授的学习方式时,我之前没有相关经验和记忆,不熟悉的认知环境和方式,让我无法深刻理解。当慢慢积累,形成一个个记忆组块,也就能更深刻的理解更多相关概念和知识。

    所以,保持进行大量输入永恒不变的真理啊~有时候不是没东西可写,还是输入不够,思考深度就达不到。

    这也是《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中提到的另一个认知原理

    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

    有了知识才可以想象,有了知识才可以进行批判性思考,即便是浅显的知识也比没有强。

    所以,下次看完书,不要只说写得真好真棒,经过思考与生活产生联结才是更有效的学习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以为看完书就算完成学习了?太天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ol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