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心》要点摘录

《文心》要点摘录

作者: 爱喝柠檬奶 | 来源:发表于2020-01-19 22:37 被阅读0次

说到我读这本书的缘由,还是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我去参加了一个展会,然后老板要求写展会心得。在电脑面前半天,我竟然憋不出一句很通顺的话,话里的用词也是很口语化,没有一句骚话(就是那种很商业、很职业很高大上的的词语)。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所以决定找些写作的书来看看,练练自己的写作能力。

《文心》便是这第一本书。虽然是写来给中学生看的,但是文章中说的一些错误确实是大多数成年人都在犯的。给的一些指导也很有操作性。

接下来,就重点摘录书中一些给我带来启发的句子。

序二

“第一,无论是读是作,学生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第二,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第三,作的方面,总想创作,又急于发表。不感到实际的需要,读和作都只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了敷衍、游戏。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其思想,那便是将书里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么用处。总想创作,最容易浮夸、失望;没有忍耐而求近功,实在是苟且的心理。“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平常很少输入(就是看书),但却总是想要输出,然后输出的话却总是不顺畅,前言不搭后语而且总是表达不出自己原来的意思。那种感觉就是“自己心里想的是这个意思,但是写着写着却到另外一个意思去了,最后很郁闷”,现在看来就是“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词汇的扩展。。。”所以解决办法是,自己想要写篇东西,但是脑子没有素材也没有词汇,那这时就应该先自己写起来,先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至于写的好不好先不去管那些事,以后再去找别人写的好的文章来给自己个对照,看看自己有哪里可以改进,慢慢积累起来,那么日后就会越写越好了。如果觉得自己写的不好,一开始就去网上搜索别人的文章然后进行模仿,那么自己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也不知道自己缺在什么地方,也就无从改进了。

三 题目与内容

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

作文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犹如读书、学算一样。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依自然的顺序,一定是先有内容,后有题目。但是,在练习作文的当儿,却先有题目。诸君看到了题目,然后去搜集内容。这岂非又是颠倒的事情吗?

更应该知道在实际应用上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题目的大部分的作用在便于称说,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关系。这些见解很关重要。懂得这些,作文才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不懂得这些,作文终于是玩意儿、文字把戏罢了。从前有人闲得没事做,取一个题目叫作《太阳晒屁股赋》…

现在学校里的写作都是定了个题目,然后再写作文。以前我的作文能力一般,看来还是要先去生活中感悟感悟,然后再去别人的文章里积累积累素材和框架,再开始写作文。这样的效果肯定最好。以后要多写写。

五、小小的书柜

课外读书,原是好事,但是乱读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这章没什么好讲的。就是罗列了一些中学生可以看的书籍。但是我看了一下,发现我一本都没有看过,真是有点对自己无语。但是,我一但看这些书籍就有点想睡觉。对中国的历史也了解的不是很全面。看来,这个也可以安排上了。

六、知与情意

我以为第一步该认清目标。方才那篇《闻警》,是杂志编者对你们中学程度的青年说的。你们在《抗日周刊》上发表的文字,预备给什么人看?

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

情意与知识虽方面不同,实是彼此关联的。情意如不经知识的驾驭,就成了盲目的东西。

这章讲了知识、情感与目的的关系。专业知识方面的文章需要专业人士来写,注重逻辑关系。而我们这些平凡人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才能写出思路清楚、逻辑紧密的文章。一般人大多数时候写的都是抒发自己感情或是自己的一些经历见闻的文章,虽然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但是如果没有思路和条理不清楚,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是一团乱麻,让人看着会搞不清楚文章到底在说什么或者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

八、诗

现在情形大不同了,大多数的人在乡间并无可归的‘田园’,终身局促在都市‘尘网’之中,住的是每月多少钱向房东租来的房子,吃的是每石十几块钱向米店购来的米,穿的是别人替我们织好了的绸和布,行的是车马杂沓的马路,‘虚室’‘桑麻’‘丘山’‘荆扉’……诸如此类的辞藻,与现在的都市人差不多毫无关系。我们读田园诗觉得有兴趣,只是一种头脑上的调剂,这情形和都市的有钱人故意花了钱到乡间去旅行一次一样。老实说,只是一种消遣罢了。

时代有一定的特色,读古人的书须留心他的时代,古人原并不对你说谎,但是你一不小心也许会成为时代错误者,上很大的当呢。

以前我也觉得田园生活很好,悠哉悠哉的过日子,种花养牛羊,看山看水看云。但是这种日子的另外一面确是我们所忽略的。那就是日常的吃穿用度都要自己动手,都是要自己花时间一点点去做的。现在都市里的人们为了生计,疲惫的奔波于写字楼间。那么指着那一亩三分田过的农夫不也是日日在田间辛苦劳作,看天吃饭吗?

从这里得到的启发是,看书看诗的时候,不能只着眼于诗句的优美言辞,也要看看诗人的时代背景和作下这首诗的诗人所处的环境,这样也会对诗里的内容有更深更全面的见解。不仅看诗,看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一面,要全面的看待,才不会让自己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境况。

九、《文章病院》

我们看出那三篇文字的毛病都是属于思想习惯和言语习惯上的;所以用文言写固然有病,如果用语体写,还是有同样的病。我们要知道思想习惯和言语习惯上通常有哪一些病,那就文言的材料也于我们有用处。

“用词、用语不适当”

“意义的缺略和累赘”

又如第三号病患者开头说‘我国家民族苦东西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压迫也久矣’,依理接下去应该说侵略压迫从什么时候起头,直到现在已历多少年,才可把怎样地‘久’说明,与第一句相照应。而第三号病患者不然,却说‘平时则经济侵略、文化侵略在在足以制我之死命,有事则政治压迫、军事压迫无所不用其极,凡有血气,畴能堪此’,好像把自己方才说的第一句话忘记了。这种毛病的原因大概在于思想不精密。这是举例说明。

“意义不连贯,欠照应”

我们写作文字,如果能够避免这三种毛病,用辞、用语处处适当,每一句话意义都完足,也并不累赘,而且一直到底,互相连贯,彼此照应,这样,我们的文字不就通顺了吗?

嗯?这个似乎要划重点了。平常我写文章似乎从来就没有在意过这些细节,一是用词、用语不当,二是意义没有说完或是重复说,三是一句话前后不相连贯,彼此不照应。划重点划重点。

由此联想到写文章,文章要写的好看就要有骨有肉,骨就是文章的结构,结构紧密、逻辑严实,那么就算言语不动人,也算是一篇好文章了。肉就是用词,词语用的恰当、优美,那么就如没人的骨一样有了皮相,就会更好看饱满。

十、印象

我们不要平平板板记述走过哪里,到达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我们要把今天得到的感觉写出来。

游记本来有两种写法。像你所说的,把走过哪里,到达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平平板板地记下来,这是一法。依了自己的感觉,把接触到的景物从笔端表现出来,犹如用画笔作一幅画一般,这又是一法。前一法是通常的‘记叙’,后一法便叫作‘印象的描写’。

单就游记说,仅仅‘记叙’,结果犹如画一张路程图;如果能把印象写出,却同画一幅风景画一样,这就是‘描写’了。

必须把怎样美丽、怎样悲痛、怎样有趣、怎样可恨用真实的印象描写出来,人家才会感到美丽、悲痛、有趣和可恨。他们依了我的话,相约少用‘美丽呀’……那些词语,注重随时随地观察,收得真实的印象,用作描写的材料。后来他们的文字就比较可观了。

柳宗元的山水记本是古来的名篇,他差不多纯用印象的描写。

像柳宗元的山水记和刚才说的《敕勒歌》,好处都在捉得住印象,又能把印象描写出来。

大概印象的描写同时须是部分的描写。如果要一无遗漏,从出门写到回家,就难免有若干部分是平平板板的记叙了。

也不限于游记;除了说明文字和议论文字,都可有两种写法,一是通常的记叙,一是印象的描写。你们刚才想起了描写风景的好例子,更能想起描写人物的好例子吗?

现在我写文都是平常的叙述,事无巨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估计没人喜欢看,就我自己看了吧。文章要有缓有急,有重点,不能平平的从头写到尾,只会让人看了打哈欠。可以把自己的所见和心中的印象穿插着来写,然后用真实平切的语言来写,文章就会显得有趣了。

十三、触发

我动你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寺学文字。

读书黄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向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党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见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触发要是自已的新鲜的才好,用月的圆缺来比喻人事的盛衰,用逝水来比喻年华难再,用夕阳来比喻老年,诸如此类的话在最初说出来的人原是一种好触发,说来很有新味,我们知界食用,就等于味说人家说过的,自己不说什么了。

我还希望你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李罗万的事物上得前的触发。

我还希望你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李罗万的事物上得前的触发。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试行呢在试行,可是自己难得满意,父亲说‘触发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我所触发到的意思,一时觉得很新鲜,后来看到别的书,知道前人已有过这样的话,于是就兴趣索然了。

以前我读书只是看过就好,只过了眼没有过心。只是知道了这个事,有这个人存在,有这么一件事发生。但是,却没有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中间的人在里面充当了什么角色,还有人性什么的,都是值得人好好思考的。这样思考多了,以后自己的智慧就会增多了吧。

十四、书声

我以为别的功课且不管,如国文、英文等科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眼与心,须于眼与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声音的差异,不外高低、强弱、缓急三种。此三种符号以外还有一个,是表示读到这里须摇曳的。

重读符号的用法,大概可以明白了。文句之中,有特别主眼,或是前后的词彼此相关联照应的时候,通常都该重读。

强弱的符号,我定了三种,用法是这样——”王先生说到这里,重复用铅笔在拍纸簿上写道:

>(句的头部加强)——用之于表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

<(句的尾部加强)——用之于表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

<>(句的中央部加强)——用之于表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

强弱的分别最多见的是议论文、诗歌及叙事文中的对话。平静的记述文与说明文中的文句,差不多不大有强弱可分。换句话说,就是议论文、诗歌、对话该应用强弱的法则来读。

标点之中,逗号、分号、句号、引号这四种,就是表示缓急的。逗号最急,分号稍缓,句号更缓,引号最缓。

缓急在一方面更与文字所含的感情有关。含有庄重、畏敬、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感情的文句,全体须缓,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感情的文句,全体须急。缓急的法则应用时须顾虑到文句的构造与感情两方面才好。高低与强弱的法则,应用时也是如此。

正好,我的说话也有问题,口齿不清还语速很快。读文章要抑扬顿挫,有语调有感情,口齿清楚,才能把文章的感情表达出来嘛。要不要尝试每天也读一段文字来练练口。

十五、读古书的小风波

国学’是一个异常不妥当的名词。文字学是‘国学’,历代各家的本体论、认识论是‘国学’,《尚书》和《左传》是‘国学’,诗、词、歌、赋也是‘国学’。好比不伦不类的许多人物穿着同一的外衣,算什么意思呢?按照本质归类,称为文字学、哲学、史学、文学,岂不准确、明白?

这含含糊糊的称谓里头就包藏着不少珍贵的意味。

看来日常生活中有些词语也值得细细思量呢。的确,要不是书里这么一说,我还不知道国学有这么个意思在里面呢。还有什么词语包含了这么个含糊不清的意思呢?就如同那些无良商家用文字游戏来诱导大众来购买他们的产品,来构建一个个本来就没有的概念,来荼毒人们的大脑和思想,啧啧啧。

十六、现代的习字

我想现在人写字,该有四项标准,就是迅速、准确、匀整和合式这四项。

写下字来如果单是各个匀整,而不能通体匀整,看去就觉得刺眼。在实际生活中,写字又常须连篇累牍的;所以你们练字,除了各个匀整以外,更须求通体的匀整。这也可以从碑帖方面得到益处。

因为讲求快速,行书比楷书更多用处。你们须兼习行书才是。

现代人的字都是在电脑和手机上完成的。因为人们之间的通讯都是通过手机和电脑,没有必要用手来写字。这样就大大剥夺了人们握笔写字的时间。在一些需要手写字的场合,我就没看到几个人写的一手好看字的。再反过来观瞧自己的字,歪歪扭扭,因为心急,有些笔画就直接连带过去。写完之后,通篇看下来,觉得真是七倒八歪,更别提匀整和合式了。我觉得看一个人的字也能看出写字人的一些性格特征的。像我这样性急的人,写字必定是一划连一划,肯定不会规规矩矩的一横是一横,一竖是一竖。我现在觉得练字还真能磨掉一个人的急躁性子。

十七、词汇与语感

王先生屡次对我们说:‘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辞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我近来于读书或一人默想的时候,每遇一辞,常联想到这辞的相似或相近的辞,使在我胸中作成一个系串。譬如说,见到‘学习’这个辞,同时就想起‘练习’‘研究’‘探讨’‘考究’‘用功’等辞来,见到‘怒’这个辞,同时就想起‘愤’‘恨’‘动气’‘火冒’‘不高兴’‘不愉快’等辞来,见到‘清静’这个辞,同时就想起‘干净’‘清淡’‘安宁’‘寂静’‘恬淡’等辞来。我把这些一串一串的辞在胸中自己细加比较,同一串的里面,哪个范围最广?哪个范围最狭?哪个语气最强?哪个语气最弱?一一要弄得很清楚。这是我近来新养成的一个习惯。

衣服可以比喻辞类,什么时地该着什么衣服,和文字中什么意思该用什么辞,情形相似。

语汇是因了地方及阶级而不同的,某地方人有某地方的语汇,某种阶级的人有某种阶级的语汇,使用时要各得其所,才亲切有味。

我们真要语汇丰富,只留意普通用语是不够的,须普遍地留意各地各种人的用语才好。此外,还有一种功夫应该做,就是对于辞类的感觉力的磨炼。

振宇方才用衣服来比辞类。讲究着衣的人,不但注意到材料的品质,并且注意到花纹与颜色。讲究用辞的于辞的意义以外,还须留心到辞的情味上。辞的情味可从好几方面辨认,有的应从字面上去推敲,有的应从声音上去吟味。

就像我在正式场合的时候,比如在播放ppt,我在旁白做汇报的时候、老板问我想法或者每个人讲讲自己的想法时,明显能感受到我的表达很有问题,意思不连贯,讲到一个地方发现自己讲不下去之后生硬的转到另一个面,然后零零散散的,别人就不知道我到底想讲什么。而且我讲话语速很快同时有点含糊不清。再然后,词语很匮乏,平时要注意积累了。

十八、左右逢源

学生每日上午七时二十五分由家到校上课,有一日每分钟走五十步,距上课尚有七分钟,有一日每分钟只走三十五步,上课迟到五分钟。求学校上课的时间。’我一时昏忙了,想不出头绪来,只是执了粉笔对着黑板发呆,沈先生见我算不出,就叫我回到座位上,一壁在黑板上写一壁说道:‘两次所走速度的差是十五步,两次所走的时间的差是十二分钟。把这两点关联了想,每分钟少走十五步,就迟到十二分钟,假定这学生在走得慢的那一天,在上课前七分钟中途把脚停止了,那么离学校还有十二个三十五步,就是四百二十步。这四百二十步是因每分钟少走十五步积下来的,所以他到上课前七分钟所走的时间是以十五去除四百二十,得二十八,就是二十八分钟。他是七时二十五分出门的,走了二十八分钟,距上课还有七分钟,所以上课的时间是七点六十分,就是八点钟。

有了中心思想,有了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得出文章,第一步先须把材料分别选择,寻出材料与材料的关系,使成为若干组,某组材料该怎样用,用在何时何地,非自己仔细布置不可。捉住了中心思想,将材料从正面、反面、旁面多方运用,不可专固执着一方面。

背景的功用,在乎借了周围的环境把事物衬托,使事物的情味表现得更明显。

他讲构图方法的时候,也用文章中结构来譬喻解释,兼说到主宾、正干、旁枝等等的法则。最妙的是他说文章有远近法。

事物中的规律很多都是通用的,就像这篇文章中说的一样,文章的结构和画画的构图是类似的,很多东西只要自己思路清晰、条理清楚,那么就不会出大错了吧。

二十、小说与叙事文

小说和叙事文到底有什么分别呢?

小说不一定要根据实事。即使根据实事,也不像叙事文那样记叙了实事便完事,还得含有其他的东西在里头。那其他的东西才是小说的本质。

那就是作者从那些实事中看出来的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

那上边有茅盾作的一篇《创作与题材》,那篇文章讲选择小说题材的标准。

听了这两个具体的例子,小说的本质是作者所看出的意义,我们很能够明白了。没有这种意义的便不成其为小说。

“可是还有一点必得注意,须是把这种意义含在故事中间的才是小说。什么叫作‘含’呢?一碗盐汤,看不出一颗盐来,呷一口尝尝,却是咸的,于是我们说盐味含在这碗汤里。小说的故事含着作者所看出的意义就像这样一碗汤。如果在故事之外,另行把意义说明,那就不是‘含’了。

如果在叙述一切经过之外,加上许多意见,如非科学的医术贻害不浅呀,符咒之类的迷信尤其可恨呀,世间被这种方技和愚见残害的生命不在少数呀,这就不成为小说而是一篇议论文,那些故事只处于议论文‘论断’的‘例证’的地位了。

小说的作者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边,并不特别说明,让人家看了他的叙述,自然省悟他的意义是什么。

、因为要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边,所以整个故事的每一个节目都须含有暗示的力量;作者便不得不做一番选择和布置的功夫。说到这里,小说大都不照抄实事的所以然也就明白了。世间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一件实事恰好可以寄托作者的意义的?惟其少有,所以作者丢开照抄实事的办法,而根据他的经验,去选择人物,布置节目,创造出一个故事来。你若说他凭空虚构,那是错误的。他的材料全是社会的实相、人生的体验,何尝凭空?你若问他:‘真个有这件事情吗?’他将笑而不答,因为你问得太幼稚了。小说该是世间最真实的故事,然而不是某一件事情的实录。你们懂得了吧?”

叙事文的本质是事情,叙事便是它的目的;小说的本质却是作者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叙事只是它的手段。

可以打个譬喻来说,叙事文好比照相,只须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完事了;小说却是绘画,画面上的一切全由画家的意识、情感支配着的。

这一篇我划线的略多啊,以前我很喜欢看小说,就是那种什么霸道总裁爱上我之类的,这样一看来,完全就不是小说。因为它既没包含作者观察到的人生大道理,也没有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作为参考。我觉得就是作者想象的,用来逃避残酷的现实还有荼毒下一代青少年的恋爱观,觉得男生就得什么都得听女生的,才是对自己好。

二十一、语调

要想文字的句调流利,句法须错综使用,切勿老用一种句式。

关于句式,中国书上查不出一定的种类,我曾去请教过教英文的张先生。他替我在修辞学书里查检,据说文章之中主要的句式不过三种:一种叫散句,例如‘我要吃饭,穿衣,睡觉,读书,作工’,是中间截断了一部也可成句的。一种叫束句,例如‘吃饭,穿衣,睡觉,读书,作工,是我们生活上所不能缺一的’。这种句子如果截去了下半截,意义就不完全。还有一种叫对称句,例如‘世人以我为疯狂,我以世人为迷醉’,是上下两截对称的构造。中国文字中的句式究竟应分为几种,我想好好地加以研究。总之,句式的错综使用是调和句调的一种方法。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差不多每隔数句都用‘也’字作结。这种句式重复的文字能令人感到拙朴的趣味。作者似乎故意把重复的句调来叠用的。慧修方才说句式须错综使用,原则是对的,我觉得应加一个限制,就是说,除了有意义的重复外,句式及助词务使交互错综,勿迭用同一的句式及同一的助词。

这算是一个直接的建议了。我觉得让我的写作能力上升,第一就是观念上的改变。思路要清楚吧,逻辑要正确吧,这是重中之重。第二就是细节的润色。细节上不能出错,用词要准确。文法没有毛病,思想要新潮、吸引人,起码不能陈旧吧。还有这个二十一讲的,错综使用句调,不能老用一种句式。除非是别有意义。那词语也是了,一些词总不能反反复复的用,我反复用一个词不是因为别有用意,而是因为我词汇严重不足。

二十三、新体诗

他说诗是最精粹的语言,最生动的印象。普通散文没有那么精粹,所以篇幅大概比诗篇来得多;又并不纯取印象,所以‘比诗的意境’较差一点。这就是诗和散文最粗略的分别。

于新体诗容易不容易为作的话,王先生是常常说起的。他说你们不要把新体诗看得太容易了。他说随便把几句话分行写在纸上,如果没有‘诗的意境’,那是算不得诗的。他说‘诗的意境’的得到并不在提起笔来就写,而在乎多体验,多思想。这些话我们差不多听熟了。

说你们只要不去依傍人家,单写自己的意境,就走上正路了。

诗这个东西就先略过了吧,这个问题根本不用现在的我来考虑。但是,诗是真的挺美的,又短又有意境。

二十四、推敲

不过一下笔困难就来了。几句话同时在脑子里出现,不知道先写哪一句好。平常说话说了就算了,似乎没有什么疑问,现在要把话写到纸面上去,这样说好呢还是那样说好,疑问便时时刻刻发生了。还有,要把一种比较复杂的东西说明白真是不容易。这一篇里说起自动车床,想了好久才写下去,我自己觉得还是没有说明白。

你这一篇分段很清楚;只是有些话嫌得累赘,有些话却含糊不清,又有些字眼用得不很适当。凡是我能够看出来的都替你改了。因为钩钩涂涂看不清楚,索性另外写了一份在这里,请你先看一下,再来给你说为什么要这样改。

写作困境真实再现。的确是一下笔,困难就来了。几句话同时在脑子里出现,而且我的思维还很发散,一点都不紧密。总是写了这句,思维就很发散的想到其他跟这句有关的情景去了,然后再一步发散。于是,思维就是一团乱麻了。现在我把这些写下来,算是稍稍清楚自己的缺陷和有点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就是紧跟着自己的目标,不要想其他有的没的,就想跟自己想写主题有关的。

二十五、读书笔记

这里有两部极普通的随笔,一部是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一部是清人姚元之的《竹叶亭杂记》,你们看,其中就是什么都有的。我折着的几页,都是以书本为对象的,可以说是读书笔记了。

看了前人的读书笔记的精严,知道自己所作的不合式,这是对的。但是因为前人读书笔记写得好,自己怕难,说不配写,这却大可不必。前人所读的书和你们中学生所读的不同。你们有你们的书在日日读着,如果你们的读书不是浮光掠影的,必能随时有所见到,把见到的写出来,就是你们的读书笔记了。读书要精细,才能写得出读书笔记,反过来说,试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我的叫你们试写笔记,用意大半在此。

读书笔记是读书时的一种判断,似乎应该用作议论文的态度去写。不知道对不对?”大文问。

“对!对!”王先生点头,“议论文照例是须有证据的,不能凭空瞎说。方才给你们看过的四则笔记,都引着两个以上的例子作凭证,例证愈多,论断就愈精当。你们第一次的笔记所以不好,大半就是因为没有例证。你们之中有好些人只把读过的书摘抄了几行或是几句,说很好或很不好。你们想,这有什么意义?”

那我这个读书笔记算是啥啊?,我这个顶多算是摘录了吧。也没有很多例证来证明我说的是不是正确的。一个词用的恰不恰当,我看书的时候很少会意识到这个东西。一般都是含糊着看过去了。太麻烦的事情做起来真的很累的,但是不做就没有进步吧?还是说方法用错了所以才会特别繁琐。

二十六、修辞一番话

作文或说话,普通总不外两件事:一是‘说什么’,一是‘怎样说’

这个是多么精辟的总结。

二十七、文章的组织

我们为要充实我们的生活,所以必须修练写作的技能;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对于写作方法的研究非从实际生活出发不可。惟有这样,研究得来的结果才有用处,才会增进我们写作的技能。

关于文章的组织,我国向来的说法就很多,其中比较紧密的,有分为‘起、承、铺、叙、过、结’六个段落的组织法。

就同我今天到这里来演说一回一样,只要解决了‘怎样开场,怎样说出主要的意思,怎样作个收束’这三个问题,再没有旁的事情了。换句话说,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便是‘秩序、联络、统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这是‘秩序’;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榫的处所,这是‘联络’;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即使不怎样好,至少是的确可以独立的一个单位,至少是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一篇’了。

说到这里,听的人必然要问道:请问具体的组织方法怎样呢?换一句说:秩序该怎样排列呢?联络该怎样着手呢?统一该怎样顾到呢?

“这是无法回答的。因为各人所要发表的意思、情感千差万别,要有了具体的意思、情感,然后有具体的组织方法,凭空是无从说起的。然而也不妨举出一个总方法来,那就是‘回问自己’四个大字。

回问自己就是具体的组织方法吗?不错,就是具体的组织方法。我们回问自己道:为着要说些什么才写这篇文章呢?这时候我们自然会回答,为着要讲一件东西的性状,或者为着要讲一件事情的经过,或者为着要发表怎样怎样的一种主张。回答有了,同时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旨也就认定了。我们又回问自己道:这个中心意旨在我们的意念中间怎样来的呢?这时候我们自然又会回答,从某种因缘引起的,或者从许多事理、物理中间发见的。回答有了,同时材料的先后排列、段落的互相衔接也就有所依据了。我们又回问自己道:这项材料可能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吗?那样说法可要打消中心意旨的存在吗?这时候我们自然又会回答,能够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的,或者和中心意旨完全矛盾的,或者和中心意旨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有了,同时对于‘统一’这个标准也就顾到了。

所说明的是什么?所主张的是什么?例证是什么?论据是什么?反衬的例证是什么?旁及的论据是什么?把什么列在前面最引人注意?把什么放在后面最具有效果?——这一串问题的答案便规定了《说道德》和《解放中国必须反抗帝国主义》两篇文章的组织法。

这就是具体方法啊,实践起来。

二十八、关于文学史

钱索子原是用来贯穿零乱的小钱的,如果你有了钱索子而没有可贯穿的许多小钱,那么你该反其道而行之,去找寻许多的小钱来贯穿才是。

如果认为被引的便是代表作品,你就至少会上一半的当。还有些编辑者对于作品的评论,不是说这一篇多么优秀,便是说那一篇多么雄健,这殊不足取,“优秀”和“雄健”都是不着边际的形容词,主观地用来评论作品,叫人家何从捉摸?所以,你要读历代的代表作品,你要体会作品的“真味”,与其去求教文学史,还不如去求教比较好的选本。

所以以后听人家推荐什么什么书,就要思考人家的介绍语是不是很实在,就是具体的话语,而不是假大空词语的堆砌。还有听人家介绍千遍什么什么代表作,还不如自己去读一遍,体会文章中的真味。只看了人家列的什么什么代表作大集锦,粗略看了看人家已经给你提炼出来的句子段落,那么自己得到的知识就是碎片化的,不全面,也不能形成整体的认知吧。前一些时候,我看了一个浙大的视频,讲读书有什么用的。我觉得里面说的挺有道理的,要读一流的书,读几千年之后还能流传下来的书(几千年可能有点过分了,但是几十年还是要经受的住的),多读、细读、精度、从书本身看、从作者所处的年代看、从整个世界的大环境看,这样的知识就会连贯、整体,有框架。这样读进去的书才会有用。

二十九、习作创作与应用

文章与绘画都可分这三个项目来讲。先说绘画,李先生在教室中作写生范画,替朋友画扇子,是应用之作;自己练习石膏模型或人体写生,是习作;这次的《母亲》,是创作。

习作只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应用之作只是对付他人和事务的东西,创作才是发挥自己天分的真成绩。

创作第一步的工夫是发见题材,题材须是有新鲜意味的才值得选择认定。世间的事物,原都是现成的、平凡的、旧有的,所谓新鲜的意味,完全要作者自己去发见。

能在平凡的事物之中看出新的意味来,这是创作家的第一种资格。

题材的发见,并非一定是难事。能够留心,随时随地都可发见的。诸君每日在街上行走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平时读书或独坐,会起各种各样的心念和情感,这种时候,事物的新鲜的意味常会电光似的忽然自己投入到头脑里来。随时把它捉住了就是题材。题材选定了以后,第二步还要使它成熟,无论在读书的时候、看报的时候、听别人谈话的时候、独自散步的时候,都要到处留心,遇有和这题材有关系的事项,一一搜集拢来,使内容丰富,打成一片。这情形正和做母亲的用了自己的血液养分去培养胎儿一样。

仅有题材是无用的,要写成作品,就非有熟练的手腕不可。

设计师既要有好的创意也要设计方面的能力过硬,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

三十、鉴赏座谈会

视’就比较复杂了,‘视’不但见到、看见,还含有查察的分子,医生看病叫‘诊视’,调查某地方的情形叫‘视察’,凡是与‘视’字合成的辞,差不多都有查察的意义。

见’只是感觉器官上的事,‘视’是知识思辨上的事,‘观’是整个的心理活动。不论看文章或看绘画,要到了‘观’的境界,才够得上称鉴赏。‘观’是真实的受用,文章或绘画的真滋味,要‘观’了才能亲切领略。用吃东西来做譬喻,‘观’是咀嚼细尝,‘见’和‘视’只是食物初入口的状态而已。鉴赏是心理上的事情,本来难以用言语表达

于读文章的时候,常把我自己放入所读的文章中去,两相比较。一壁读一壁在心中自问:‘如果叫我来写将怎样?’对于句中的一个字这样问,对于一句的构造和说法这样问,对于句与句的关系这样问,对于整篇文章的立意、布局等也这样问。经过这样自问,文章的好坏就显出来了。那些和我写法相等的,我也能写,是平常的东西,写法比我好的就值得注意。我心中早有此意见或感想,可是写不出来,现在却由作者替我写出了,这时候我就觉到一种愉快。我们平常所谓‘欣赏’者,大概就是这愉快的心情吧。文章之中,尽有写法与我全然不同,或在我看去不该如此写,读去觉得有些与我格格不相入的。我对于这种文章,如果当时未曾发见它的错处,常自己反省,暂时不加判断,留待将来再读。我以为鉴赏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鸣作用,读者的程度如果和作者相差太远了,鉴赏的作用就无从成立。这就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平常网上找参考的时候长点心吧,不要粗略的看,而是要有针对性的看。就是文章中说的“视”。比如你看一张图片,你觉得还挺好看,那就要想了,这是什么风格,适用哪些场景,什么方面才造成这个好看,是配色、布局还是材质渲的好呢,以后我自己做的时候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然后经过这样一些思考以后收集到自己的资料库里去,然后试着自己做一做,做完以后不要自我满足,找别人给你提一些意见,这样还不进步绝对是见鬼了。日积月累就会有质的提升了。

三十一、风格的研究

此刻他才真个明了,要判别许多篇文章的风格,原来不必凭主观的观感,只须从文章的本身上检点客观的条件就是了。这是今人的见解胜于古人处;古人把文章看作了不得的东西,仿佛其中含有好多的神秘性,所以说来说去总带点玄味;今人把文章看作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研究文章惯用分析、归纳、说明的方法,其结果当然简单而明显。得为今人是何等的幸运啊!

用数据说话,仔细体味文章的用词还有其他方面,具体的描述可以去书中细读。

三十二、最后一课

会考到底不是什么紧要的事,只要应付得过去,能够及格,这就好了。紧要的还在于学习了各种科目,是否真能充实你们自己,是否随时随地可以受用。这是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你们学习一切,都可用这个标准去考量自己,从而知道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

自勉。

以上,完结。散花欢庆,我看完一本书了。

相关文章

  • 《文心》要点摘录

    说到我读这本书的缘由,还是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我去参加了一个展会,然后老板要求写展会心得。在电脑面前半天,我...

  • 图解人民日报社论《标注治国理政新高度》

    一、思维导图摘录要点 使用MindManager软件,摘录社论的内容要点,如下图所示: � 二、图解方式解析申论总...

  • 《文心》摘录笔记

    最近事情比较多,装修还得一个多月吧。一切都在进展中。房子装修真是人生中的大事,尤其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学校的招...

  • 《文心》摘录 - 草稿

    ①文章之中主要的句式不过三种: 一种叫散句,例如‘我要吃饭,穿衣,睡觉,读书,作工’,是中间截断了一部也可成句的。...

  • 读书摘录—《文心》

    外部经验: 内部经验: 景物是外面的经验,对于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晚秋夜间的经验,你们是有了的,可是因为平常不...

  • 继承要点摘录

    1、方法重载:同一个类中、函数名相同、参数签名不同 2、参数签名:参数类型+参数个数+参数顺序 3、抽象类才能包含...

  • 《掌控》要点摘录

    《掌控》:1、让自己强势一些,果断一些,摆脱唯唯诺诺的性格和拖泥带水的处事方式;2、我们应该尽力摒除讨人欢心、性格...

  • 【web测试】报表测试

    要点摘录:https://www.imooc.com/article/287959[https://www.imo...

  • 【摘录】文心第廿章

    因为要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面,所以整个故事的每一个节目都必须含有暗示的力量,作者便不得不做一番选择和布置的功夫...

  • 《清单革命》要点摘录

    清单,可以带给我们的好处是: ① 建立标准化流程。节约思考、回忆下一步做什么的时间,减少“白痴”错误的发生几率。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心》要点摘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ol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