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后的出生,越来越多的80、90后晋升成为宝爸宝妈,类似“三岁前的孩子什么都不懂”的声音越来越小,有的爸妈忙着自己看各种书籍或者课程,学着如何教育孩子;有的爸妈则会选择直接联系早教团队,找到高效的方法去培养自己的宝宝。毕竟,宝爸宝妈们可以再次选择作为父母的身份,但是宝宝的童年却只有一次。
宝宝的哭闹和攻击应该是所有爸爸妈妈们都很头痛的问题了,就连小瑞的朋友们也会常常抱怨因为孩子情绪的不稳定而导致失眠、焦虑、从而对于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影响。如此恶性循环,真的是所谓“整个人都不好了!”那么问题来了,宝宝的情绪到底来自哪里呢?小瑞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想分享给大家,看看有没有同样经历的爸爸妈妈们。
故事分享
一岁半的小艾本来是一个很乖的小女孩,平时都有乖乖的吃饭、洗澡。但是突然有一天,爷爷奶奶在给她洗澡的时候,她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哭着闹着不让洗,这愁坏了爷爷奶奶,甚至认为是平日里小艾妈妈的过度溺爱导致,认为她是一个“不听话的难管小孩”。这让小艾妈妈很难过,同时也产生了疑虑,为何小艾会产生如此的情绪转变呢?
在随后的两天里,看到孩子还是坚决不洗澡的样子,妈妈突然意识到是不是宝宝本身出了什么问题。于是带女儿去到医院,果然,宝宝生病了。而就在她从医生那里拿到诊断书的那一霎那,女儿不哭不闹了。并且在之后的几天,本来妈妈还担心因为生病小艾会哭闹,继续不让洗澡,意想不到的是小艾恢复到了往日的“乖巧宝宝”。这一刻,小艾妈妈意识到,她们之间建立了某种奇妙的连接,她们的心是相通的,因为妈妈懂得了宝宝,所以宝宝也懂得了她。
这个故事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的家长能够像小艾的妈妈一样真正体会到宝宝的需求呢?
父母就像一面镜子,若是能够及时的关注到孩子的需求,并给予积极正向的反馈,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好",并且孩子也会回馈给正面的反应。
若是父母不能够及时的关注到孩子的需求,甚至给予负向的反馈,孩子便看到了父母的“坏”,一方面可能会极度的附和讨好父母,另一方面会将自身也分裂出“好与坏”的身份应对不同状态的父母。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有可能敏感多疑,或者情绪不稳定。
我们在教育一个孩子的时候或者说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从来都不是以“完全听父母话”为前提的,而是能够爱父母的同时有自己的想法。
看到这里,爸爸妈妈们是否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到底有没有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呢?如果有任何育儿方面的问题,都不妨留言分享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和解决!小瑞也会尽力来帮你解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