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活得又累又穷。
因为穷,所以忙于工作,因此累。
因为累,所以没时间想其他赚钱的方式。
因为没时间想其他赚钱方式,只靠自己苦干,于是又穷又忙。
穷-忙-累-穷-忙-累...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其实人生崛起的途径还是很清晰的,只不过大多数人想复杂了:
赚钱:人生钱——钱(第一桶金)投资——钱生钱——钱养人
不过,我们先想第一步,必须先有钱。
只有先有钱,让钱生钱,最后才能跳出穷-忙-累-穷-忙-累...的死循环,所有财富自由的突破口就在于:第一桶金。
然而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都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没有家里给的第一桶金,所有最终要走到路只有两条。
打工:替别人做事,旱涝保收,有五险一金,还有跳槽重选的权利。
当老板:收益不稳定,但高回报,需要自身承担风险。
当然在明显的风险和收益面前,大家基本上选择都是二八开,80%的人选择“打工”,20%的人选择创业当老板。
02
80%“打工”的人
目的都是为了赚钱,当员工只有纯工资收入,当然也有的会选择做一些副业,获取额外的收入。
但如果是纯工资收入,那么唯一的要求就是:工资要高!!
那这就牵涉到什么行业工资高?哪些城市工资高?什么工种工资高?怎么涨工资?等等问题。
结论很简单:去工资高的城市/国外务工+进高利润的行业(金融/房产/高端服务)+省吃俭用。
最终的核心是:行业>公司>岗位>老板>个人能力
选择副业兼职的人,那应该与你的兴趣、工作衍生的资源有所关联。跨界越大,精力花费越多。
而且选择做副业的人大多都不会离职,因为副业是财富,主业是社会名片。
很多人觉得当理工科的人打工,更容易成功,这是因为理工科的人如果专业对口,那么他所做的工作就相当于每天8小时都在练习。
他们的上升途径是:新手-专家-资深工程师。
可我们很多人,工作内容并不是练习技能,大部分是应对琐碎的人和事,所以发展途径是:新员工-普通员工-老员工-老油条。
美国有个专家,专门研究“打工者”,发现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专注。他们都专注于某个领域,把行业研究得非常透彻,甚至是某细分领域的权威。
所以,如果你5年内不会去创业,那么请选对领域,然后深耕、细作、死磕。
而且作为“打工者”必须要发展自己的职业,一句话:往管理层爬。
如果不能成为技术大神,那就抬高替代你的门槛。
只有当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具有议价能力的时候,涨薪将不会是10%,而是指数级增长的翻倍加。
记住一句话:35岁+还没有掌握第一桶金,还在继续当员工,那日子会很艰辛。
所以请一定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
03
20%当老板的人
创业当老板也是为了赚钱,目的没变,只是方法变了。
当老板有两种方式,一是出售,二是整合。
出售往往是拥有某项东西的,而整合的人往往根本没有所有权。
我们见得最多的就是出售类型的,包括出售商品、出售资源,甚至是出售信息。
比如奶茶店老板,出售的奶茶就是商品。
比如明星代言,出售自身带流量的形象就是资源。
比如自媒体人,靠内容变现,其内容就是信息。
而对于出售型的创业者而言,需要追求的只有两点:稀缺性、利润空间大——并且无限追求更大值。
对于整合型的,大家接触的很多其中就有人脉整合、资本整合、信息整合。
很多广告公司,或者猎聘网站都是做的人脉整合,他们聚集人脉,提供所需人才,赚取佣金,使用的就是人脉整合。
而整合资本,则是很多风投、P2P、银行,甚至很多骗子都是打着投资的名义,进行资本整合。
信息整合,其实做的就是平台,用一个平台把有价值的东西链接起来,就比如360网站,就是把网页分类,淘宝呢就是链接人和商品......
04
其实不管是创业还是打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赚钱。
而赚钱的思维不必太复杂,我们要做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先确立目标,然后细分下来,以面带点,真正做到财富自由,脱离“穷忙累”的死循环。
文章来源:公% 众 %号--有朋笔记,分享内容创业、利润倍增、盈利模式等轻资产,小规模和低风险创业模式,让个人创业有更多的可能! 有趣的有朋,等你来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