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主流观点后,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有很多朋友,读完书总觉得有点收获却又感觉什么都没得到,或者读完一本书,只能记住几个作者的观点。
那下面有三种学习方法,个人受益良多,分享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刻意练习与间隔练习
大家都知道「10000个小时」理论,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想要成为其中的专家,需要花费10000个小时(事实上只要花费1000个小时就可以超过该领域80%的人)。
但是练习是有质量的。一个人无意识的练习和一个人刻意主动的练习,收获肯定是不同的,刻意练习就是让我们跳出舒服圈,有意识的改变和纠正。
在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后,我们会慢慢习惯,这个时候再继续练习,作用反而不大。那么我们可以先歇一歇,暂时忘掉,隔上一段时间再回忆起来,不光可以加深记忆,可能还会有新的收获。
二、建立知识体系
如今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声,出书也不再是一件难事,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太多了。
接触的信息多了,但是能够留存到我们思想里的极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形成知识框架,完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有两部分组成:1.大量的知识点;2.有序的结构。
什么是「有序」?你一定见过这样的人,对某个领域十分精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从你的问题切入,旁征博引,将其中的原理、机制、知识点....洋洋洒洒,娓娓道来,系统而严谨。
这就是有序,所有的知识点都连接在一起,清楚某个知识点应该在哪里,也知道通向哪里。
通过某一个点,去了解这个点的来龙去脉,从而形成连接线,最终展开成面,这就形成了知识体系。
三、以教为学
学习等于输入,而教人则是输出。表面上看这是两件事,但是其中有很多相互产生的作用。下面我列举一些以教为学的作用。
1. 当我们学习到一个知识点,觉得自己明白了,但是要去教给别人的时候,总讲不清楚。这是因为我们潜意识下忽略了一些细微但是重要的信息,只靠自己思考是很难想清楚的。但是如果讲给别人听,就很容易发现知识的堵塞,从而打通知识的经脉。
2. 教的过程就是记忆强化的过程。当我们把已经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的同时,也在强化自己的记忆,等于又学了一遍。而教学时的场景,也更容易让我们产生记忆的联想,从而增强记忆。
3.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当我们把知识教给别人以后,别人提出的问题和想法,可能是我们想不到的。学习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是单方面的吸收,而无法与作者产生交流,这就像是闭门造成。而与别人交流,则是不同的思维方式的碰撞,更容易让我们跳出自己的“牛角尖”。
除了这三个学习方法,我还推荐使用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可以更加清晰直观的看清楚一件事的整体逻辑。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学习,让人生体验更多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