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有了女儿,在家全职前后累计也有8年了,中间也出去上过一段时间的班。生命中最美好的时间是陪伴女儿一起,对她 对自己都无遗憾。
直到最近,发现自己开始对这种状态有一种疲惫的感觉。人到中年各种压力,此刻女儿也已经10岁,她青春叛逆期马上就要进入状态,面对她的各种“不听话”,各种“作”,真心感到力不从心。这个时候,就会去想:该是要出去上班了;不然她的青春期与我的更年期都会同时提前,碰撞一起。
养育儿女,最大的获益着还是父母自己。女儿小时候很人精,是那种一看就很会来事的小朋友。她喜欢跟人交流,自信表达。上了小学,尤其是2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她开始逐渐没有了信心,读书成绩也是一落千丈,变成中下的水平。听课质量到放学作业,预习复习,都是按照流水线来操作;奇怪的是就是成绩提高不上去。令我百思不得其解。而先生的解释是,她还没开窍。虽然她能把数学课上老师讲解,一模一样背诵下来,但是面对题目,却不知所措。在我看来,小学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时期。而这两点,看似最为关键,却一直被我视若无睹。女儿最大的缺点是没有耐心,不肯只字不差得阅读,不愿意动脑筋去想好的方法,看到大目标就先被压力压倒了。而这些,也正是我身上体现出来的毛病。
自小读书,身边经常出现的两类人。一类是脑子超级好用,读书也用功,成绩自然不差 所谓优等生。另外一类是,脑子愚钝,但是读书超级用功,用功到每天功课到半夜,下课追着老师问问题,仿佛高考他如果落榜,则天理不容。但是奇怪的事,这种人成绩也是居中下。因此,心中很是鄙夷。而自己却是属于那种,自我感觉超级好 (其实不然)但是又不肯像后者,不耻下问,常常是自以为是。成绩也是忽上忽下。买了一大堆的参考书,却从来没有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一遍,更不用说是做一遍。仿佛买了,里面的知识就是属于自己了。以至于,高考结束后一段时间内,还经常做梦到临近考试,而数学参考书里面全部都是空白,而惊醒过来。
女儿仿佛现在也正在重蹈覆辙,她眼高手低,看不起愚钝人的勤奋,也做不到聪明者的用心。言归正传,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教育子女,应该是为人在世,为数不多的几件重大事之一。不介意一时的错误,成长肯定是要不断的试错,再反省。坚持当阶段的目标: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其一:好好只字不差得阅读练习,阅读比重大于游戏大于电视其二:兴趣为主,钢琴也好,国画也罢甚至数学,写作都可以以兴趣为方式,循循诱致。其三:不能只告诉她习惯的方法,还要陪伴她一起把习惯固定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