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话说北宋年间,西南藩属广南西路的临桂镇里,有个林姓的商家,专做倒卖生意,成了镇里的大生意人家。
林家有个儿子叫林灿,年幼时不思读书上进,识不了几个字,长大后无所事事,性格暴燥,喜欢交结猪朋狗友,惹是生非。
不一日,在街上遇到一个从乡下来的汉子,他看不起人家,说人家是乡巴佬,被那汉子痛骂一顿,激得他无名火高三千丈,暴跳如雷,便出手打他,那汉子也不示弱,与他对打起来,结果,林灿把那汉子打成重伤。
几天后的一天下午,林灿在街上闲逛时,尾随出现一个人,那个人跟着他到一个僻静之处,出其不意突然袭击他,那个人给林灿狠狠的一脚,踢中他的小腹,便倒在地上,那个人还不罢休,又给了他一脚,把脑袋踢歪了,当场毙命。
那个人看到林灿已死,就迅速离开现场。
有个看到如此场面的人把情况告诉给林家人,主人林双江和妻子到现场看到儿子死得很凄惨,双双大声痛哭一场,而后,林双江到衙门报案。
知县到现场看过后,把知情人带回衙门问话。
从知情人的口中得知,凶手长得七尺五寸上下,25岁左右,不胖不瘦,中等身材,由于是在较远处看到现场,看不清凶手的脸孔。
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知县便展开调查,经过思考,他先从死者生前做过什么事起着手,通过派两个差人到林家以及死者的熟人朋友那里了解得知,林灿生前曾经打伤过一个乡下人,两个差人又到附近的村子里了解,被打的人主动出来交代事情发生的一切。
知县得到回报的情况后,叫人把那个被打伤的人找来了解情况,那个人是坎头村人,名叫田亚三,从他的口中得知,在寨西村,他有两个表弟,大的那个名叫龚清升,小的那个名叫龚清平。
龚清升27岁,身高七尺二寸,不胖也不瘦,为人善良;小的那个名叫龚清平,24岁,身高七尺四寸,中等身材,性格偏向暴燥。
知县觉得那个龚清平的特征与案发现场目睹人提供的那个凶手相似,就决定派差人到寨西村去了解他,到了那里,发现他不在家,不知所去。
经了解,龚清平是上一天离家的,至今未回。
知县得知情况后,怀疑龚清平有报复杀人的嫌疑,便交带该村的上户,要密切注意龚家的情况,一旦发现龚清平回家就向知县报告。
(二)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鱼篓村的一户人家向该村的上户报告说,他家在上个晚上被盗了十斤稻米、一只鸡和一些咸菜,上户把情况记录下来,以备后用,同时叫村民多注意提防小偷,保护自家财产。
两个月后,在乡下的一些村子里一共发生了八起偷窃事件,在镇里又发生两起商铺被盗事件,盗贼偷走了23两银子,上户把情况上报给知县。
迫于压力,知县立案调查,过程中得到这样一个消息:在上流村发案的那天晚上,午夜过后,一个回家的村民在路上遇到一个人,那人肩膀上背着一袋子的东西,另一只手拿着一个比肩膀上那个小一点鼓鼓的袋子,里面不知装的是什么东西,他俩打个照面时,那个村民感到对方有点脸熟,他就问他一声:‘龚清平,是你吗?’对方没有回应他就匆匆地离去了。
知县找来那个村民对那天晚上遇上的那个人作详细地了解,得出结论是:那人年龄在26岁上下,身高七尺五寸左右,不胖不瘦,中等身材,脸比较宽大,相貌平平,很像寨西村的龚清平。
根据那村民和田亚三的话,以及凶杀案发现场目睹人提供的线索有点吻合,龚清平是最大的犯罪嫌疑人。
知县叫人写出海捕文书,散发到乡下各处以及周边邻县,一旦发现他,就把他抓捕。
在临桂镇不远处有个小镇,叫丹霞镇,有一天近中午时,鱼峰酒店里来了一些客人,其中一个看上去年纪不到三十,身高七尺四、五寸上下的人,他坐在墙角边,花了一两银子要了一些酒肉,大吃大喝起来。
食客中有一个人认出他就是龚清平,他立刻到当地衙府报告,当衙差们赶到酒店时,不见龚清平的踪影,店老板说他刚离开酒店往西边去,他们就往西边赶去,一直赶到西乡山下,没见到龚清平,衙差们只好掉头回去。
知县得到龚清平的消息后,心里一下子亮了大半,他估计龚清平藏匿在西乡山上,于是,他派出一队人马进行搜山。
西乡山并不大,只有五座山峰,其中有两座山峰高耸入云,常年云雾缭绕,看不到峰顶。
搜山队伍走完了五座山峰,却没有发现龚清平,只在其中一座高山的半山腰处发现了一个山洞,里面有比较完备的炊具,说明里面这段时间以来有人住,可能那人外出还没有回来,或者闻到什么风声,之前就离洞躲避去了。
知县就叫那个提供线索的人作探子,在山下路口处、一个常常有人乘凉的地方守候,一旦发现龚清平的行踪即向知县报告。
那人监视了几天,没有发现龚清平。
(三)
却说临桂镇里有一个屠夫叫张二,他与镇里的一个少妇有染,一天晚上,半夜时分,那少妇偷偷地走进他的家,他俩卸衣上了床,“今晚你怎么又来了?”他问她说。
“我那夫君经常外出,这次出去好几天了,还没回来,他在外面一定是找女人风流,却冷落了我,我才不这样过着孤独的日子呢。”她回答说。
“以后,只要你需要,你只管来,我会给你快乐。”张二说。
他俩不知道,此时房间里的屋梁上有个小偷,他们的话已经给那小偷听得一清二楚,就在张二与那个少妇鬼混的时候,小偷轻轻地爬了下来,到另外一间房里,找不到银两,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好到厨房里取走一些腊味,稻米和腌菜。
第二天下午回来时,张二发现门缝里塞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杀猪佬,你真有桃花运,昨晚你做的好事,不要以为没人知道,请你见条后把十两银子放在菊花园第一张石椅旁边的菊花丛里,否则,把你的风流事抖出去,让天下人都知道,看你怎么混日子。
看过纸条后,他吃了一惊,心想:怪不得厨房里不见了几条腊肉、一些米和腌菜,原来昨晚有贼人进门来偷看我俩的事,如果这事被传出去,那还得了?想到这里,他不敢再想下去,只好按照纸条的要求,把十两银子放到那里。
不到半个辰时,一个身穿灰色衣服、浅黑色长裤的人出现了,他看看周围没有人,就把用纸裹着的十两银子取走了。
那人并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已经被张二派来的心腹猫弟看到了,他一直盯着那个取银人,只见那人走过了几条街,在一家酒店里坐了下来。
猫弟立刻转头回去把情况告诉给屠夫张二,张二就跟随他到那家酒店去看看那个人长得怎么样。
他俩到了酒店,看到那贼人坐在墙角边的凳子上喝酒吃肉,张二不知道那个人是谁,只感觉好像在街上见过他,有点脸熟,只因那贼人知道了他的风流事,他才不敢去拿下那贼人,只是记住他,以后提防他。
他的心腹猫弟却另有想法,他想:前段日子出现了杀人案,官府还没有查出凶犯,那个贼人说不定就是凶犯,我何不把他告知官府,也许会得到一点赏金。
离开张二后,猫弟去找在官府当差的三哥,三哥得到消息后,就跟随他到达酒店,此时刚好那贼人结了账离开酒店,他俩就尾随跟踪他,那贼人走出城外,一直往西边去,走到西乡山,他俩看着他走上了山就掉头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知县升堂后,三哥带着猫弟走进堂来,猫弟把昨天下午遇上那盗贼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给知县,只是不提张二的事。
知县想:又是西乡山,上次属下的人上山查过,没有发现什么人,现在要趁这个机会再去查找。
于是,知县派出衙役分别到西乡山周边的村子通知各村的上户派村民作盯哨,看着从山上通往山下的小路,甚至连山下不成路,但可以走出来的地方也不放过。
知县另组织一个十多人的队伍上山搜查,队伍在第二座山上的半山腰处,发现了两间简陋的小木屋,他们走了进去,把昨天猫弟他们跟踪的那人逮个正着,把他带回衙门里。
经审问,得知那人名叫丁当,外号飞天鼠,是个小偷,他白天呆在山上,夜间每隔两三天就下山去偷盗别人家的东西,他栖身在山上已经有一年多了。
当问到他在山上遇见过什么人没有,他说:“见过一个人,我估计他是干我这一行的同行,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见他说他叫茅五,他问我官府的人到过这里没有,我说没到过,后来,久不久见他从山里进出,情况就这样。”
“那人的特征如何?”知县问他说。
“看上去身高有七尺四寸上下,不胖也不瘦,相貌平平,年纪在二十五、六岁之间。”丁当回答说。
听完丁当的述说后,知县传令把他收监。
(四)
几天后,探子回来报告说:“西乡山那边没有发现龚清平的行踪。”
探子离去后,知县沉思良久,他独自走到牢房里,进入丁当牢室,知县轻声地问他说:“你想出狱吗?”
“想啊!”丁当回答说。
“我给你一个立功的表现,你帮助我们做一件事情,完事后,你的罪状就一笔购销,你就自由了。”
“好吧,我答应,要我做什么事?”知县在他的耳边悄悄地附上几句话。
丁当出狱后,回到西乡山的木房里,他不再干偷窃的勾当了,他每天都要花时间在山上找点山草药。
几天后,五座山峰他都走遍了,他回衙门把了解到的情况单独向知县汇报,并说出自己的见解,知县告诉他:“不要那么着急,沉着气等待,‘大鱼’终会上钩。”
听了知县的话,丁当心领神会。
果然几天后,有盯哨回报说:“有人发现龚清平走进了西乡山。”
得到情报后,知县下令立即出发,捉拿案犯。
当缉捕队伍到达西乡山时,丁当早在那里等候他们,他对缉捕队长说:“龚清平的藏匿处也许在第三座山峰上,刚才我发现有个人上了山,可能是他。”
“应该是嘛,我们的盯哨回报说是他本人。”队长对他说。
“好的,我来带路。”丁当自告奋勇地说。
队员们跟随着他向第三山峰走去。
队伍上了山,走到了一个常有人栖身的山洞处,却没有见到龚清平,缉捕队长想:上次我们查到这个山洞时,没有发现龚清平,现在也没见到他,难道他长翅膀飞了?倒是丁当有了看法,他说:“山顶雾气弥漫,我估计他听到队伍的声音,就溜到山顶去了。”
队伍慢慢地穿过浓雾,到达山顶,仍然没有发现龚清平。
丁当住惯山里,了解山上的情况,他说:“就在这里的浓雾区里,我们经过了一些大树,龚清平是不是爬上其中一棵树上了呢?”
大家同意了他的观点,但他们上不了树,由丁当来上。
队伍走到一棵比较容易爬上的大树旁时,丁当慢慢地爬上去,当他爬到一丈多高的树杈上时,由于雾太大,能见度不到三米,他停了一下,就在此时,一团浓雾刚飘过,透过底层薄薄的白雾隐约看到五、六米高的树上,有一团黑糊糊的东西,这时,另一团浓雾又来了,黑糊糊的东西又看不到了,尽管这样,他还是想上面的东西一定是个人,或者就是龚清平。
他朝上面发声说:“喂,上面的人听着,我是这山上的人,有事要找你,你为什么爬到树上来?”
上面没有传来回答的声音,他爬下树来,把情况告诉给队员们,队长说:“我们就把它当成一个人,如果我们上去抓他,很危险,我们不要上去,就在这里的附近等着,那么潮湿的天气,相信那人在树上时间长了会感到难熬,他一下来我们就抓捕他。”
听了队长的话,队伍撤离了,在附近等待着。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那棵树上的那团东西确实是个人,不知是熬不住还是认为查山的人已经走了,他慢慢地爬了下来,刚走出浓雾区就被潜伏的队员逮住。
(五)
在衙门的公堂上,知县对那人进行审问。
那人正是龚清平,他坦白说:“由于我好吃懒做,就离家干起偷摸的事来,我在山上的洞里住下,隔三差五就下山一趟,偷一点东西回来,就过上这样的日子。”
“你避重就轻,林灿是不是你杀害的?老实交代,否则,棍棒侍候!”知县质问他说。
“没有啊,我从来没杀过人。”他回答说。
“你还想抵赖?我们多方查证案犯就是你。”
“大人,我确实没有杀人,我冤枉啊!”
“你还是这么硬撑抵赖,左右给我打他二十大板。”侍卫们把龚清平按倒在板凳上,一板一板地打在他的身上,他不停地一边喊冤一边喊疼,打过后,龚清平被抬入死牢。
死者的父亲林双江知道抓到凶手后,要求知县尽快处决龚清平,为儿子伸冤。
龚清平不承认杀人,知县又陷入沉思,他想到了龚清平有一个哥哥,知县想要在他身上得到更进一步的消息。
他叫村里的上户找来一个可靠的人来打探消息,上户找来个叫伍阿六的人,知县给他悄悄地作了吩咐,伍阿六领会。
龚清平被抓的五天后,消息传到寨西村那边,村民伍阿六请龚清平的哥哥龚清升在一家路边的酒店喝酒用餐,龚清升喝得叮咛大醉时,伍阿六对他说:“听说你弟弟龚清平被官府抓了,你知道吗?”
“知道不知道又怎么样?谁叫他杀了人,为兄的我救不了他。”龚清升回答说。
吃喝完后,龚清升离开了,伍阿六到衙门去,把情况告诉给知县,知县就派衙役把龚清升找来问话,他酒醒后知道他酒醉时失言说出弟弟龚清平杀人的事,他只好承认了弟弟杀了人。
十多天后,迫于压力,知县不得不下令处决龚清平,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临桂县。
(六)在南宁州,有个生油作坊,里面有个员工名叫骆东明,有人告诉他,临桂县那个杀人案子已经破了,案犯龚清平已被斩首,他听后,顿时脸上露出了笑容,过了一会儿,内心变得沉重起来。
过了两天,骆东明知道南面邕州油坊分店要招收个帮工,他主动要求去那里帮手,店主答应了,隔天,骆东明就南下去了邕州。
到了那里,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他出街入市,四处逛逛,回到住房里,他高兴得跳起来说:“我终于解放了!”
突然,门被打开了,闯进了四个官府的人,他们拔出身上的大刀指向他说:“龚清平,你跑不了了!”
骆东明大吃一惊,束手就擒。
你道这个骆东明是谁?他正是龚清平的化名,龚清平被带回临桂县。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且听一一说明。
原来在山上的龚清平被抓后,他不承认他杀了人,知县感到很蹊跷,要查个水落石出。
他把龚清平关起来后,便利用寨西村的伍阿六暗查龚清平的情况,他通过龚清升酒醉时,套出弟弟龚清平杀人的事,就肯定了龚清平是凶犯,问题是,龚清平不承认他杀了人,他想,难道有两个龚清平?
他到牢狱里审问龚清平,龚清平说出他的家世。
原来寨西村有一户人家生有一个男孩,因家里穷,就把孩子送给大湾村一户龚姓的人家养活,孩子长大了,养父给养子的名字叫龚清平。
这个龚清平和寨西村的那个龚清平年龄一样,长得几乎一样高,身材与说话的声音也差不多,就连脸相也有点相似。
这个龚清平嫌弃养父母,长大后好吃懒做,养成了偷窃的习惯,他干脆走上西乡山栖身,干着偷窃的勾当,直到被抓。
龚清平被投进死牢后,他的养父来看过他,知县从他的嘴里得到更进一步的证实,这个龚清平不是寨西村的那个龚清平。
为了抓捕寨西村的龚清平,要引蛇出洞,知县把一个另案的要犯斩首了,向外宣传斩杀了龚清平,让消息传出去,以之来麻痹凶犯。
另外,知县从寨西村民那里得知,龚清升家有个远房的表叔在南宁州开有个生油作坊,便派遣人员到南宁州暗中调查,终于打听到凶手龚清平在表叔的油坊里干活,当官府的人员去逮捕他时,却扑了个空。
通过查问,龚清平已经去了邕州,官府的人就追过去,终于在他的住处把他逮住。
至于龚清平本人,当知道一个龚清平被斩首后,他还是放心不下,深怕是官府的一个计谋,他就想走得更远,于是,便借了表叔在邕州开的油坊要找一个员工的机会,去了邕州,以为这样就更安全了,谁知刚到邕州,就被官府派遣跟踪而去的衙差抓捕归案。
龚清平的案子破后,大快人心,临桂县又归于平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