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中,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人?
明明跟他不熟悉,但他却总是很热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31341/056de4653260a2a5.jpeg)
明明只是普通朋友关系,他却总是跟你聊一些比较隐私的话题;
这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来熟”。
或许在他们看来,只要“足够热情”,就能拉近彼此的关系;
殊不知,在社交中最忌讳“交浅言深”。
人际交往中,无论和谁相处,也不要分享以下3件事。
-01
不要分享你的财富
有一句电影台词这样说:
“看到朋友过得好,我的确为他感到高兴;但不知为什么,我就是高兴不起来。”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嫉妒心理”。
当陌生人看到你过得好,你很优秀,他们会羡慕你;
但是当身边的熟人看到你过得越来越好,他们却会嫉妒你。
经历的事情越多,你就会明白一个道理:
嫉妒你的,能够伤害你的,往往是你身边熟悉的人。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他的同学出国后,他选择了报警,理由是:不知道他怎么拿到的签证,很生气。
潜台词:“我很嫉妒,嫉妒让我发狂,凭什么我没有资格出国,他却可以?”
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看到你工作好,收入高,跟你还比较熟悉的朋友,也会对你百般刁难或冷漠;
看到你家过得好,亲戚都会变成另外一副嘴脸。
东野圭吾在《恶意》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恨你比我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恨你优越的生活,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把对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都用来恨你。”
永远也不要怀疑人性的恶,更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
过得好与不好,有没有钱,自己知道就够了;
逢人就分享,不会获得别人的祝福,只会引起他人的“嫉妒”。
-02
不要分享你“糟糕的经历”
鲁迅先生说: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无法做到感同身受;
即使是你的父母,你的爱人,也无法理解你,体谅你。
我有个朋友,抑郁症。
情绪时而焦虑,时而暴躁,时而狂躁,时而忧郁。
他每次跟我聊天时,我都能感受到他的绝望与无助;
他说:“每次跟父母说他的压抑和抑郁,父母都说他矫情,太闲了导致。”
那一刻,他就感觉很绝望。
连最亲近的人,都无法理解你;
这样的无助,是最让人难过的。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与你“感同身受”的人,少之又少;
大多数人,只能感受到你的情绪;
知道你做了什么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他们无法与你共情。
小丑在舞台上取悦了所有唯独没有人看到他的难过与悲哀。
在社交中,常常会有的状态是:
你跟朋友诉说最近的遭遇,诉说糟糕的经历,诉说你心中的烦闷;
你希望得到安慰,获得陪伴;
但他的表现,有些敷衍,有些冷漠,甚至好为人师,跟你大讲道理;
这样的局面,不是你想看到的。
不要跟人分享你不安的情绪,也不要分享你糟糕的经历;
你会发现,分享之后对你没有任何帮助,只会让你失落。
与其求人,不如来一场“自我情绪疗愈”。
-03
不要分享“他人的丑事”
八卦之心,人人都有。
但在分享的时候,也要有度,有分寸感。
不应该分享什么?
比如说:
你跟同事A,聊同事B的一些糟糕的事情,聊他的坏话;
你跟朋友A,聊朋友B的坏话,而你们又是共同好友。
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去做。
到最后你会发现:
对方说了跟你保守秘密,你说别人坏话这件事,依旧被对方知道。
能被说出来的事情,从来都不是秘密;
当你随意分享他人丑事的时候,就应该做好被对方知道的准备。
在社交中跟人相处,记住这个原则:
即使你再讨厌某个人,也不要当众说他的不好。
有些话,烂在心里比较好;
有些人,默默地远离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