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本书中,或许我才真正了解了一点蒋方舟。知道了她作为天才的背后那些小小的悱恻。她七岁写作,九岁成集,甚至被清华饱受非议的录取,我想,这才是仲永真正该活成的样子吧。书中道出了幼儿时期的她,那么精灵可爱,又委屈讨好。对待父母她也毫不避讳的说出他人不曾或不敢说的,或许因为她太年轻,或许因为幸好她年轻,她总是直率的,坦诚的告诉我们人从来不是善良的,索性勇敢的揭露了那些我们认为深藏不露的小恶……或许是格局使然,或许是际遇使然,我们这一代成长的小孩子,不曾历尽沧桑,甚至连沧桑是什么样子都不完全知晓。年少时,喜欢故作成熟,长大后,反而能坦然发现和接受自己曾经的稚嫩。曾经的我也是这样,摆着一种尴尬的英勇的姿势,一方面关住了黑暗的闸门,另一方面,对于所谓的未来的光明却缥缈虚妄。
生而为人,我们永远做不了社会的旁观者和局外人,渐渐地,我们一个一个的走上了圆谷幸吉的跑道,在自我训练中总是跑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开始想当赢家,一旦成为输家,都会悻悻自悔,不如当初做个弃权家。我们生于不羁,囿于桎梏,总想通过自己改变世界,却不曾想如今的我们,不是被世界改变,就是遇况则变。我们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向这个世界挥手收梢,于是你心目中属于90后的年代彻底翻篇,终为历史。
我现在就处于作者口中“二十而蹲”的尴尬年纪,不知道会昂然的顶天立地,还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将立未立,用学生的外表哄骗自己不愿长大的心,然后想要逃离的时候才猛然想起,我已然是个大人。我势必不可能成为未来剧场中的主角,但也希望成为一个成功的小丑……
那个恍若避世的学长、那个孤树一帜的大学、那个种群屏蔽的长安、那个曾经的民族,如今也有一样的主义、那些从苦难和饥饿当中走出来的人如今也胖如弥勒、那些人在逼仄的空间中创造磅礴的世界。文中不乏大家,为父亲正名的白先勇不怒仅恼,因文革改变一生,用余生治愈沉疴的木心,温庄的张爱玲……我们不是那些人,也未曾经历过他们的沧桑之事,但是我们的一切选择和经过,不是仅仅为了生活,而是为了过完余生,就这样,我们询问的那些诗意和远方,终于在现实中给了一个妥协和答案。曾经的耿耿于怀,斗争于很多个日夜的徘徊,也在流逝的时间中,自己缴了械,于是我们也会感叹,终不似,少年游,何必怅然到白头。
拔鞘的动作确实潇洒,可收鞘的勇气也令人钦佩。我们的倔强或许在于永远不服输,或者说不愿和不敢服输。诚如书中所说,识其时,行其运,知其命,守其位,可以解答我们对于现今的一切焦虑和不满。时代的火车缓缓向前,拉着那些愿意的,拖着那些不愿意的,为未来而活的人已经背起行囊,即使过去苦痛难耐,也能挥挥衣袖,片云不携地前行。未来怎样?道阻且长,如今的我不曾历经沧桑,但也终会历经沧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