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61503/89d64912d1713ede.jpg)
这几天的应酬有点多,前天办公室支部的人在一起聚了一次餐之后,昨天又参加了朋友的饭局。这次的聚餐点是刚开业不久的一家私房菜饭馆,刚装修完的油漆味道比较浓,我心里暗暗嘀咕:“吃完这餐饭,身体受甲醛毒害少不了,又要缩短几小时寿命了!”不过饭馆的老板娘看上去很妩媚,说话声音软糥糯的,补充提供了情绪价值,也还算是不错。
双休日聚餐可以喝点酒,我已抱定不再喝白酒了,红酒也不喝,只喝啤酒。本人白酒的酒量很小,稍微多喝一点便会过量,一旦醉意朦胧可能就满嘴跑火车,说一些不该说的、隔日会后悔的话。以前在酒桌上,总有一些身份地位还比较高的人在劝酒,也不太会拒绝,就这样醉过几回,把自己搞得死去活来。昨天仍然有领导在位,我守住了只喝啤酒的底线,这是很多次奔赴宴席后的进步,领导最后也无可奈何。
这场宴席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我九点多钟才回到家里,期间一共干掉了七八瓶啤酒(每瓶380毫升的那那种),因为啤酒的度数比较低,虽然略微有点醉意,整个人还是非常清醒,到家后还和家人一起聊聊天,谈了谈参加酒局的事情。家人问我参加的人有哪些?我一一回答了,然后顺便思考了一下:参加社会上的饭局,应该不同于亲人、老乡和好友之间的饭局,后者只是一餐纯粹的饭,彼此提供点情绪价值就达到目的了。那么,社会上的饭局是为了什么呢?
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喝美酒吃美食,这是最粗浅的功能。我认为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很多一般的朋友或者同事,虽然相互之间都认识,但只停留在泛泛之交的层面,通常见了面以后只是点个头、打声招呼,心理距离还是比较远的。这个时候如果通过聚餐这种社交模式,以酒来作为气氛烘托,大家畅所欲言的说一些开心话,一次、两次还不见得有什么,时间一长心理距离一定会拉近的。
这一点我有很深的体会:最近一年多以来,有一个以前泛泛之交的朋友,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后来因为对方的主动热情,在一起聚餐的次数多了,看到他就感觉心里的隔阂少了许多,有了更多的熟悉感。这在心理学上也有一个说法,叫做“曝光效应”或者“熟悉定律”——人们对于经常出现的人和事物会形成一种熟悉感,这种熟悉感进而转化为喜好。聚餐的主要目的就应该在于此,除此之外,聚餐没有其他更多的益处,反而对身体有所损害。
对于精神郁郁的人而言,还是应该多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没有必要听别人说什么“有效社交”和“无效社交”,如果这种社交没有给自己带来太大压力和负担,就多多去参与吧!这是我组织党支部参观新钢工业旅游活动以后的一点感受。在大部分的参观过程中,我的精气神都提了起来,人处于一定程度的应激兴奋当中,情绪开朗了不少。思考着这段时间因为各种精神不振,肠胃消化不良,人又瘦了不少,还是要尽量多融入火热的生活当中去吧!
讯飞语音45分钟,全文112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