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9-14

2023-09-14

作者: 井底之芋_9527 | 来源:发表于2023-09-13 20:33 被阅读0次

    东拼西凑,帮别人写了篇讲演稿,主体是爱国,我将目光投向了远古。

    爱国是什么?

    爱国就是边防战士不放弃一寸土地,祖国和人民不放弃一个战士。

    今年暑假和父母在西北环线旅游,游览了敦煌张掖酒泉,在车上,我跟妈妈说: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让人热血沸腾,张掖----张中国之腋,是大国的霸气。酒泉,倒酒于泉,与将士共饮,是军旅的豪气。这一片片土地,是卫青霍去病,诸多名将战斗过的地方,现在我们坐在车上,如果古代大将驰骋在大漠里一样。

    这时父亲说,你知道那么多名将,那你知不知道耿恭?

    耿恭?我从没听说过。

    “那么,你知不知道岳飞?”

    岳飞,我当然知道。

    “那你知不知道,岳飞崇拜的人,正是这个耿恭?”

    父亲成功地吊起了我的胃口,于是我从父亲哪里听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西汉的时候,耿恭只是一个镇守西域边陲小城的小军官,手下只有几百人。那年匈奴王带兵两万攻打耿恭驻守的金蒲城。

    几百对两万,耿恭毫不畏惧,站在城投大喊,“此乃汉家箭神,中箭者必将受到天神的惩罚!”

    果然,匈奴人中箭后,伤口溃烂,以为汉军果然有神明帮助,大为惊慌,军心动摇。当天夜里,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正在营帐里哀嚎的匈奴人,怎么也没有料到,汉军竟然会劫营。当晚耿秉冒雨出击,匈奴伤亡惨重。匈奴人十分震惊恐慌,相互传言说:“汉兵如神,真可怕!”于是解围而逃。

    败走之后,匈奴王很不甘心,两万人居然被几百人打败,于是卷土重来,但得到了一座空城。

    原来耿恭觉得这个小城太小,城防不坚固,又缺少粮食,水源,不如退守疏勒城,因为此地城大墙高,并且有溪水环绕,便于长期固守。

    两个月后,北匈奴调集重兵进攻疏勒城,汉军众志成城,匈奴一时间攻不下来。

    而此时,西域的其他城镇都已陷落,只剩疏勒一座孤城,外援断绝,危在旦夕。

    匈奴见久攻不下,于是就想出了坏主意,阻断溪流,断绝疏勒城中的水源,企图困死城中的守军。

    为了寻找水源,耿恭亲自挖土,和将士们在城中挖井取水,但是,即便挖了十五丈(约35米),依然没有找到水源,可是,就是在这种绝境中,汉军将士依旧誓死不降。

    将士们口渴困乏,以致从马粪中榨水来喝。就这个一边战斗,一边挖井。

    耿恭率领士卒继续挖井,亲自拉土。

    有心人天不负,果然,过了不久,泉水奔涌而出,众人都高呼万岁。于是士兵城头上泼水给匈奴人看。

    匈奴人大为意外,认为有神明相助,于是解围撤退。

    但匈奴退兵是暂时的,但疏勒之围并未解除,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甚至还出现了恶化。

    因为身后的柳中城陷落,外援之路被切断。更惨的是支持收复西域的汉明帝驾崩了,朝廷新旧交替之际,一切都很乱,尽管已经收到求救文书,但朝廷也没派出任何的援兵。

    而此时的疏勒城中已经是人困马乏了,在坚持数月后,汉军的粮草已经消耗殆尽了,将士们只能煮皮革充饥,即便在这种环境,汉军依旧坚守城池死战不退。

    耿恭与士卒推心置腹,同生共死,所以将士一心同仇敌忾,虽然战斗不断减员,只剩数十人。但依然没有投降。

    匈奴单于知道耿恭的困境,一心要招降他。派使者招耿恭说:“如果你投降,就封你为白屋王,并且把公主许配给你。”

    耿恭没有说话,把匈奴使者带上城楼,手起刀落,当着匈奴人的面,杀了使者,并将使者的肉,一刀刀割下来,架在火上烤。

    岳飞《满江红》中的“壮士饥餐胡虏肉”,大概是受此启发吧。

    单于见状大怒,增兵猛攻,但依然不能攻下。

    此时朝廷里终于有了反应,新即位的汉章帝开始商议派遣援军的问题,此时距离匈奴围困耿恭已经过去了整整半年多了。

    但是至于救与不救却在朝堂上分为两派,反对派认为路途遥远,匈奴势大,等援军到了,守军或许就变成了累累白骨了。

    而支持救援的鲍昱说出了荡气回肠的一句话:

    大汉军民为了守卫国土,陷入危难之境,我们如果连自己人都都救,那么,对外纵容了匈奴的残暴,对内也伤了大汉臣民之心。如果不救,那么下次匈奴大兵压境,还有谁肯为国效命?

    这番热血沸腾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年轻的汉章帝,其立刻下令汉军出塞援救耿恭,哪怕这次救援注定失败,也要宣告天下,大汉帝国绝不放弃每一位为国而战的将士。

    公元75年冬,汉章帝命征西将军耿秉率领张掖、酒泉、敦煌等地七千余人,冒漫天的风雪西出玉门关救援疏勒城中的汉军。

    第二年正月,救援汉军到达柳中城,大败匈奴与车师联军,重新夺回了柳中城,至此距离耿恭驻守疏勒城还有数百里路,同时必须翻越大雪覆盖的天山山脉。

    这时救援难度和成本太大,况且耿恭被围困这么长时间了,可能已经全军覆没了。但是范羌坚决支持继续救援耿恭,其他各部将领只好分出二千士兵给范羌,其他汉军就地修整。

    当范羌率领二千汉军翻越天山到达疏勒城,匈奴军见到汉朝援军已到便开始撤退。

    当耿恭与残存的二十五名部下相互搀扶打开疏勒城门见到范羌带领的援军时,这二十六名铮铮铁骨的大汉铁血战士声泪俱下,喜极而泣!大呼:万岁!

    此后二十六名铁血战士与援军一共南下返回家乡,然而在回家的路上不仅要对抗恶劣的天气,还要应对匈奴的追兵,汉军且战且退,一路刀光血影,三个月后终于安全抵达玉门关,回到了家乡!

    坚守疏勒城剩下的二十六名铁血战士,最终到家的只有十三人。

    此时的十三人经历种种艰险,已经衣屦穿决,形容枯槁。时任玉门关的守将,见到这十三名勇士归来敬佩不已,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

    后人在撰写《后汉书》时将耿恭与苏武并列,认为“西汉有苏武、东汉有耿恭”,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世人,什么叫汉家将士的风骨,什么是大汉帝国和民族的气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9-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bp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