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0月读书分享:多读点书,总是没错的

10月读书分享:多读点书,总是没错的

作者: 是静姐啊 | 来源:发表于2023-11-09 08:14 被阅读0次

10月读书分享

十月总阅读时长读书APP显示为60小时21分,其中听书大约10个小时,加上实体书读了一本,所以实际阅读时间大约55小时左右。

状态比较稳定,每天可以保持1.5-2小时的阅读时间。

没有做什么刻意的阅读计划,就是一本推着一本,微信读书会根据你的阅读记录推荐一些,书友分享一些,书里有一些延伸阅读,或者被激发想要弄明白某个事情,主动去搜索的相关书籍。

1、《发掘生命的吉光片羽-慧灯·问道》

一直感觉佛法特别深奥,一直没有勇气去研读相关书籍。

书中所解佛法与生活的贴近性让我十分震惊,原来佛法并不是远在天边,也不是阳春白雪,你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切烦恼和难题,似乎都能从中找到解决之道。

“压力之下,怎样才能顺其自然地活着?”、“如何与不喜欢的人相处?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怎样才能放下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忧,找到真正的安全感?“诸如此类。就像序言里写的, 这是一套能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的书。

尤其最后一章关于放生那篇,解决了我对于“放生”的很多困惑和错误理解。

适合经常翻阅,比较推荐~

2、《这里是精神病院-一线心理治疗师手记》

当故事或小说看会比较好,专业知识少一些。这里的精神病院是暖色的,跟白大褂,阴暗狭长的楼道形成鲜明对比。会让人想到前阵子看的《寻找百忧解》,这本的故事更短小一些,但人物描写还算细致。

3、《单纯的真心》

选择读它,完全因为书的封面,蓝白格子的桌布上放着一个梨子🍐,我第一次见这样的图书封面。

作者笔触很细腻,看的过程让人恍惚,完全会忘记这是一本小说,总觉得是本纪实文学。

一个底层女性相互扶持,彼此连接的故事,温暖又充满力量,看哭过好几回,温暖,也很治愈。

微弱的东西,即便微弱,对某个人来说,也可能是一种救赎的光芒。

其实看的时候哭了很久,当时没有把感受记下来,半月过去,很多细节就模糊了。

4、《明朝为何说亡就亡》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读历史一是为了开阔视野,二是为了求真求实,兼听则明嘛。

作者总结了十个可能的原因,然后一层层展开解读,总结的还是比较全面的,可以借用这种思考方式考虑其他历史问题。

5、《正见》

看完《发掘生命的吉光片羽-慧灯·问道》后读的第二本佛学启蒙,四法印释义的通俗读物,很好读的一本。涨了一些知识,也有很多思考,可惜第一遍走马观花式读完,没有做笔记。准备二刷再来写点什么。

6、《伴生:我们与动物的故事》

家里有两只动物,一只话多又爱动的肥猫,一只年纪小小又安静的龟🐢。看最近的天气预报,小龟在一周内可能就要冬眠了,这是我人生中样的第一只龟。

因为喜爱动物,热爱自然,平时也喜欢看一些跟动物、植物有关的小书。

我们家这两小只,平日里被视为“自己的孩子”,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们一样,有过伴侣动物,我们为这些动物付出很多。但把动物视为孩子的人,不是吃饱了撑的,也不是怪物。

我们只是在世间万物中选择了对我们自身较有意义的感情,与动物的感情就像与任何事物的感情一样,是人的本能,是人的深层需求。

动物也是一种心理财产,把时间花在非人类的陪伴上,让人感到快乐。

读的时候,我的猫正窝在我怀里呼呼大睡。

所有生命都是一体的,如果你对人类与动物的共生关系感兴趣,可以读一读。

7、《拉扯大的孩子:民间养育学的文化家谱》

作者通过口述史和民族志的方法写了中国乡村百年传续的教育家谱,对亲缘共育、恩德训育、吃苦伦理、青春期悸动、贵人相助、阶层摆渡、现代养育焦虑、完美母职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社科类书籍,属于作者的博士论文,因为作者的老家与我老家距离不远,所以文中的采谈有都以方言形式呈现,读起来感觉特别熟悉。

80后,从小地方到大城市,能从作者家族的养育史中看到了自己和家庭的影子,很多论述都感同身受。

我记得书里有个小章节写到了出生顺序对于孩子教育的影响。老大倾向于权威认同,老二则“天生反叛”。出现这样的原因根本还是孩子的存在感,为在家庭中寻找自身的位置,孩子采用的手段往往不一样,先出生的孩子更容易认同权力、权威,因为这样做对自己是有利的,而老二则不同,方方面面在开始都处于劣势,就会对很多现状提出质疑,容易形成革命性的个性。

做咨询师的朋友可以拿来一读,对读懂人有一些帮助。

8-9、《前世今生》《生命轮回》

布莱恩·魏斯的书,第一次读,这一个系列共四本,先读完了两本。

不做推荐,这类型的书,一直都是毁誉参半的,认同的将此书视为生命圣经,不接受的可能会觉得这是背叛科学理性的鸡汤。

我是第一次正式的接触“轮回”思想,算是打开了一扇大门吧,从一种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启发很大,尤其是对于死亡认识。

“人生是无尽的,我们不曾真的死去,也从未真正出生。我们只是度过不同阶段,没有终点。” 这让我不再那么恐惧死亡,对亲人的离开也有疗愈和释怀的作用。

我一直觉得,一本书从出现,到你真正静下心来读它,一定都是在某个机缘之下的,它的出现,就是来解你的惑的。

10、《人为什么会生病》

读此书主要为了了解胰岛素抵抗,我对这个很感兴趣。

胰岛素的工作原理是,当人体血糖升高,就唤醒了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就是给身体各个部位的细胞敲门,让它们来消耗一些血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避免对身体产生伤害。

胰岛素抵抗是什么?抵抗,根据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抵抗就是不听话了呀。细胞不听话了,或者门铃坏了(胰岛素少或没了)。

为什么不听话?除了基因突变外,大部分因素是因为细胞的仓库里装满了货,塞不进去了,自然也就不合作了。胰岛素抵抗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人体的胰岛素水平开始上升。敲门不管用,那踹门会不会有用啊!

代价就是,身体的细胞被高水平的胰岛素浸泡后,迎来各种风险。比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最后才是糖尿病。

更具体的书中都有写,可以去爬书了解。

最后,说几点感受:

1、阅读时的感受、或读书笔记,最好边看边记录,最不济也要看完马上就写,时间久了很多当时很有触动的点再提笔是就很模糊了,今天写的时候真的很多内容都回忆不起来了。这也说明,一本书读完,能记得的地方不多。

2、一些书,如果是去年前年摆在眼前,我是不会看的,打心里排斥,但经历过一些特别的事情之后,再次翻开,那感觉是丝滑顺畅,是上天的安排,说明机缘到了,任何事情,都讲一个机缘,换个词叫“适合当下”。

3、首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然后形成习惯,一定要在心里真正去爱,才能读得进去。如果心中不愿意,再好看的书也提起步三分兴趣。

4、读多读少是分阶段的,我最开始阅读的时候,大概19年,一年也完整读下来的也就几本书,那时候还以实体书为主,后来买了Kindle,用不惯丢一边了,再后来大概九月份才开始在手机上读电子书。

阅读高峰出现在第三年第四年,平均一天2个小时,比较稳定,如饥似渴。今年整体阅读量稍微回落一些,原因多方面,一方面因为一些事情耽搁,有一些月份阅读量较少,另一方面开始在思考上花时间,边读边思考,能停下来想,停下来记录。

以前有种补偿心理吧,总觉得“读书”这个功课落下太多,要补,要跑的再快一点。可能很多人跟我有类似的经历,从追求数量,为看而看,到慢慢头脑升级,开始在质和量上找平衡,这是一个好的转变。

好,今天就说这么多,明天见。

相关文章

  • 那些读书大神们的时间都是哪来的?

    “我也想读书,但是没时间啊!” 你是不是像我一样觉得这句话特别耳熟,没错,说尽了多少读书小白的心声。 想要多读点书...

  • 多读点书总是好的

    永远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你的学业。也永远不要看不起你的知识。 闺蜜发来消息说自己不想读书了,觉得读...

  • 多读点书,总是好的

    以前总认为“多读点书是好的”是句口号,长大才知道那是现实。 面对对店长劈头盖脸的一通破口大骂,老师呕心沥血在讲台上...

  • 多读点书,总是好的

    2019年新年告诉自己要把以前失去的“东西”慢慢找回来。岁月不饶人,读书在任何时候都感觉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 现在...

  • 本周书单——洋葱阅读法

    2021年开年第一本书,读点啥呢,想着自己总是想多读点书,就找一本跟读书有关的吧。正好在“多抓鱼”上看到了彭小六的...

  • 读书

    一般读书读多了,都希望提升自己读书效率,也希望多读点书。于是,诞生了很多读书计划或者关于读书的书。以求书中的知识可...

  • 平凡人生

    小花是个务实的孩子,从小按部就班,父亲说女孩子多读点书总是好的。 小花认真读书,可能天生不是读书料,高中都没考上,...

  • 多挣钱总是没错的

    忘了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年轻人一定要多挣钱”,现在想来这句话着实不错。我不敢自诩知识分子,但是却有着知识分子的清...

  • 多挣钱,总是没错的

    这几天仔细思考了一下关于延迟退休的事情,发现买养老保险居然很鸡肋。 以前上班都要问,买不买保险? 现在上班是不是要...

  • 读书这件小事,分享3个读书的故事

    每年的4月23号,大家似乎更愿意多读点书。因为这天是世界读书日。分享3个跟读书有关的小故事吧。 1 从我记事开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月读书分享:多读点书,总是没错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dc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