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在一个群里讨论读什么样的书的话题。很多人都不喜欢我的读书观点,认为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一种兴趣爱好,不应该这么功利,不能凡事只讲效益。
我以前也一直提出这样的观点:低年级孩子为了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可以让他们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漫画也可以,猫猫头以前学校里漫画书还是上课的教材呢。但是到了4年级以后就要有所控制,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的筛选,避免孩子读书的范围越来越狭隘。如果这个时候不去管的画,沉迷于漫画书的恶果和沉迷于游戏有的一拼。
但是我又在想另一个问题:人家谢耳朵学历那么高,工作那么好,钱赚得那么多,人家还是很痴迷于漫画书的呀。如果你说谢耳朵是大天才,那么他的那些同事朋友同样着迷于漫画的怎么办?也不对吗?
我对自己的解释是:那是电视剧的虚构人物,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必定不是赢家。
我错了,我现在找到了人生赢家了。
《复联4》的放映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我的很多学生都去看了。个别很我很亲的学生还和我进行讨论,但是因为他们之前并不是漫威迷,所以看“复4”后有点懵。我那个学生是这么对我说的:“在最后决战的时候,美国队长在那里喊了一声‘assemble’的时候......” 我当时听得心里激动啊,这个镜头我在电影院里看了4遍!没想到我的学生来了一句: “他旁边站的那些英雄们我一个都不认识。”当时我头上三条黑线,一只乌鸦飞过......
《复联4》的成功(其实去年的《复联3》已经很成功了)就是从漫画来的。
能把一本漫画书拍成这样的巨片,能创下这样的电影票房疯狂纪录,这是对漫画有多狂热的感情啊!
我另一位同学说好看,我问你肯定你都看懂了吗?漫威迄今为止有22部电影,你之前21部都没看过,现在说看懂了,你觉得我会相信你吗?学生很有志气,打算把前面的电影一部一部看过来。
我鼓励她加油看!
能够把漫画书拍出史诗巨片。
能够让英雄故事跳出我们头脑中狭隘的好人打坏人的框架。
能够反映我崇尚的对于人性的讨论。
这样的电影值得看,更值得探讨。
漫威电影的成功要归功于一批幕后英雄。其中目前我们最熟知的就是罗素兄弟了(讨厌的罗素兄弟导演了《美队2》,《美队3》,《复联3》,《复联4》,部部经典,给了你满满的情怀后又无情地将他们夺走), 但是在此之前, 导演了《银河护卫队》1和2的詹姆斯·古恩就是一个漫威迷,将漫威的漫画经典地用电影语言描绘出来。而漫威工作室总裁凯文·费奇,就是一部行走的漫威漫画书,将漫威众多的英雄人物传奇,真正转换成大众喜欢并接受的商业电影语言,于是有了《钢铁侠》,这部电影是在漫威最低谷的产物,拯救了濒临破产的漫威。
现在才开始喜欢漫威的人就是妥妥的“伪球迷”:喜不喜欢《复联》不是重点,重点是能不能融入当前的时尚(所以鄙视孩子看电影的家长要注意了,这是在和时代脱节在与孩子之间产生代沟)。不过伪漫威迷不用担心,因为有真正的漫威迷为他们默默地奉献。
有家长问我看哪一部美剧可以学好英语,我说关键不是看哪一部,关键是怎么看。只要能够把台词全部听写下了的,即使如《行尸走肉》这种电视剧都能教好英语。于是家长说我就是来毁美好的。
要不还能怎样?
躺在沙发上,吃着薯片磕着瓜子喝着可乐。
看着剧中的俊男倩女,瞄着下方的中文翻译。
你这不是在学习,这样永远都学不好!
听写剧本,一句话要听几遍才能听懂写下啊?等写下了是不是再听就要吐了?别说你们要吐了,我第四次刷Endgame的时候就睡着了。
但是不这样还能怎样?
突然发现网上有很多关于漫威影片的介绍,有把每一部影片单独列出简介并推介的,还有把整个故事全部串联起来。我们家长中有多少会做电影剪辑的?知道兢兢业业做22集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吗?或者单集40分钟的又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的?不仅是影片镜头中的选择,还要组合,还要写稿子,40分钟不停地讲的稿子要多少字?还要有什么样的文化水平才能写出来?另外还有观点的提出。怎么人家是在热闹,这位老兄怎么能看出那么多的门道?
高手在民间!
这些都是我们看起来不务正业的玩意儿,人家做到了极致。
所以我们缺的不是动机,不是题材,不是主题,而是我们的努力。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