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赞同“意义主义”,即寻找事物的意义和价值。从事培训工作,有时会迷茫,到底培训这件事意义和价值何在,能解决什么问题?结合工作学习思考,进行一些个人观点的梳理,试图把培训所有要做的事都包含进去。
我对于培训目的的朴素定义是:培训是让人在现在或者未来需要某能力时,能够学会目标相关的知识技能、心智模式,从而缩短达到此目标的时间。
也可以说培训工作本质上要解决的问题是:谁在何时学会什么?
这里有四个问题:谁?在何时?学什么?如何学会?
1)谁:谁需要培训?
企业通常做法会是分不同层级(如高中基)不同岗位(如专业、管理) 不同阶段的人(如新员工 转型 成熟),来划分培训内容,形成一个个常规化项目或单个事件。或者基于企业战略下的关键任务,关键岗位,涉及到关键人才,进行查漏补缺或能力提升的培训。
培训工作先明确界定为谁安排培训。
明确培训对象2)在何时:在什么时候需要培训?
通用公司的理念是在“变化时”培训,因为企业根据发展需要招募合适人才,我招来的就是符合岗位任职资格和要求的“人才”,所以默认进来就是能出绩效的人,但是企业是动态发展的,对人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故在变化或者即将变化时,要进行新能力的培训。新岗位、新晋升、新任务,所有的培训都可以称为“Orientation”。
培训工作需识别需要培训介入的时间点。
GE领导力培养阶段3)学什么:应该学习什么内容
前文提到的通用公司,当然不愁招不到合适的人,但大多数公司可能无法招募到完全符合要求的人才(不乏对自己需求尚不明确的公司),所以我们招的人才可能80%匹配或者在某一方面特别匹配岗位要求(注意避免光环效应),那剩下的20%中,需要分辨可以通过培训来弥补的地方。这是能力的“补足”,即下“喇叭图”中的下线到岗位标准线。
另外,不少岗位存在极大的“绩效波动”,同样工作,仅达标和优秀,甚至卓越可以差别十倍、千倍不止,比如销售就是最明显的岗位,这才有了麦克利兰的“才能要素”(胜任力模型,非任职资格能力),不同岗位“才能要素”的提升,是下“喇叭图”中的上线。
这些均是重点要学习培训的内容,而如何获得这些差距的“能力项”,则需要做完整全面的需求调研和分析。总目的是企业获取最大的投入产出比,让员工提升能力从而产出最好的工作绩效,员工个人也能够得以发展(有一天离开这家公司时,我更有竞争力)。
学什么在于寻找到组织基本及进阶需要和个人各项能力之间的差距,补足强化。
#Sarah 黑板报# Day87 培训这件“小”事4)学会:并非学了(过程)就行,而是要学会(结果)
这个问题涉及教学目标的设定及教学方法的实施,研究“人是如何学习的”,让过程发生,更要让结果产出,这里包括各类陈述、程序、元认知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基于人的“大脑认知过程”,让学员真正能够将各类知识迁移到工作中。同时,要引入评估检验,验证学员是否真的“学会”了。
如何让学员能Get it & Use it,是一项不断摸索不断发展中的课题。
#Sarah 黑板报# Day87 培训这件“小”事 #Sarah 黑板报# Day87 培训这件“小”事 如何促进学习书籍枚举综上,培训工作者需要定位“关键对象”,界定“转变时刻”,安排“所需内容”,确保“迁移发生”,培训就是这样一件“小事”。
#Sarah 黑板报# Day87 培训这件“小”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