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而真理有时又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让“沿着正确的方向勤奋的实干”有了些许对智慧的要求。
王阳明最开始实践“格物”是连续几天“格竹子”,后来因为太勤奋而吐血才停了下来,这让他觉得所遵循的学问的“解读”可能有问题,或有偏离正见的嫌疑。后来在慎重“学文”和“力行”兼顾下,并因各种因缘的俱足,终于“龙场悟道”,体证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谬矣”。
相对古代而言,普通人获得资讯不太方便,所以“学文”方面也确实有其挑战之处。在网络资讯非常发达的新时代,获取一些正知正见的内容是比较方便的,只需多方请教和综合对比,再用历代圣贤一致推崇的经典义理加以引发,结合当事人持续的实践验证,掌握一些超越烦恼而回归智慧的真理的可能性会大许多。
若随意的断章取义的理解,又没有反复的实践检验和良师益友的指点,却执着于文字和资讯的所谓“正确”而好为人师的传播,那就值得商榷了。若因此而遭遇了烦恼的反作用力,就更需要谨慎的觉察。
“但力行,不学文”,力行经典近乎仁,良师益友正见行;“任己见,昧理真”,放下执着小我观,见素抱朴仁爱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