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跟同事闲聊,聊到升学和学生的发展。同事有一个观点:要想考好大学,没有时间的保证是不行的。并且举出某地区的一些学校,为提高升学率,高三正月十五、清明这样的法定假期都没放假。
学习成绩与学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为什么一定要加上“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定语?“学习”作为生命个体的主体行为,与很多因素相关联,“时间”只不过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与其他因素紧密相联,互相影响,共同制约着学习行为。
要想提升学习成绩,没有时间做保障是不行的。所以有很多学校都曾在学习时间上做文章,通过压缩学生的活动时间、周末、假期等来延长“学习时间”,但是在提升学生成绩上却收效甚微。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曾从高三数学为例,说过:“我们用于数学的那些时间,也是有一个边界的,在边界之内是充分高效的,但是把时间无限延长之后,其实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其实真正的时间保障是高效利用时间,而不是无限延长时间。
要想高效地利用时间,首先就要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张弛有度,有节奏地进行。盲目地延长学习时间,使学生长时间地与书桌、题海为伴,身体得不到放松、舒展,大脑得不到休息、调节。这就必然使学生长时间处于疲累状态下。疲累的大脑很难有活力、激情和创新,也就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要想高效地利用时间,就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绪。身心和谐是学习的基础,是高效学习的保障。长时间的疲累很容易削弱学生学习上的胜任感和成就感,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这种厌烦情绪很容易引发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反抗心理,否定一切。甚至将学校一些正确的、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做法也统统否定,对学习和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孙子兵法云:“只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上下同欲者胜……”“可以”与“不可以”的区别在于是否能遵循规律,把握根本。教育一定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研究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做到了遵循这些规律。教育的根本是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有幸福能力的人。遵循规律,把握根本的教育才能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同频共振,“上下同欲”,实现教育与学习的高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