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里突然浮现这两句话,上网搜索,原是心理学家科胡特的名言。
有两个启示:1.亲子关系上,“温和而坚定”网络上的文章说得很好,附上。2. 在任何关系上都有自己的原则,不敌对,不依附,成为自己。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为什么孩子在爸爸面前乖顺听话,而在妈妈面前却固执难缠?为什么一遇到孩子撒泼打滚,要么妥协,要么就勃然大怒?
我们知道,有一种教养方式叫做“温和而坚定”,据说十分管用,
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温和”总是无效?
我们的“坚定”变成对峙?
现在的父母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养育,也深刻意识到简单粗暴的打骂、呵斥孩子的危害,于是,便牢记了一些耳熟能详的字眼:温和而坚定,爱和自由,给孩子立规矩、立界限……但可惜的是,虽然总是期待与孩子拥有完美的亲子关系,却屡屡迷失;总是希望更温和、更有耐心、更有方法和效果地教养孩子,却每每破功;总是渴望做轻松自在的父母,却频频失意……
在和孩子的相处中,要坚持规矩并不那么容易,要温和而坚定地坚持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孩子有一招杀手锏:哭!耍无赖!结果,“温和”总是无效,“坚定”变成对峙,那么该如何做才能坚守“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方式呢?
什么是“温和而坚定”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温和而坚定”。对这个词,美国心理学大师科胡特曾用诗意的橘子表达了类似的含义—— “如何深爱你?用不含诱惑的深情;如何拒绝你?用没有敌意的坚决。”前者即“我爱就爱了,无条件地爱,也不会诱惑产生一个让你需要我的境况”;后者即“我不答应你时,我态度坚决,但毫无敌意,不会说你无价值”。敌意与诱惑,都会让孩子迷失自己的心灵。对于孩子的需求,这两句话表达了最有力也是最温暖的关系。
“没有敌意的坚决”,表达观点和需要,这也许是最高境界了,尤其是在面对更为弱势的孩子,自己可以随意表达而不受惩罚时。这是一种何等自由平等温暖宽松的语言环境!没有敌意,没有伤害的威胁,但是鲜明而且坚定。这样的态度传递的不仅是观点,更多的是行为的意义。当一个父母可以这样对待孩子时,这孩子必定是充满自信阳光的。
更好的是“不含诱惑的深情”。一双眼睛,关注但不以回报为目的,不是施放的诱饵,不是附条件的爱。孩子需要的不是“我辛辛苦苦养活了你”“我为了你......,所以你必须......”等等债权人式的语言。但悲哀的是,这种债主的话语却常常在孩子的生活中频繁出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心理问题日益普遍的原因之一了。
“温和”并不意味着父母不能表现自己的生气、不耐烦、不满等负面情绪,真实的父母比“完美”的父母更有教育和影响力;而“坚定”,也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既定规则和要求,可以在底线之上有一定的弹性和调整。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1让孩子对你有亲近感
一岁多点的孩子,多陪他,爱抚他,藏在妈妈身后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都可以。再大一点,三五岁,你可以关心他画里画了什么东西,周末去哪里玩过了,你也可以加入他的游戏,跟他赛跑之类的。到了六七岁,你可以关心她喜欢的形象,奥特曼或者女王艾莎,白雪公主之类的。让孩子感到你是关心他的,是他安全的港湾,以此建立和孩子的关系。
2学会尊重和倾听
“温和而坚定”里包含着队孩子的尊重和新人,真正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一个未来的成人,而不是大人的附庸,愿意蹲下来,平等地理解、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内在心声。
3提前告知孩子要遵守的规则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尽可能提前告诉孩子一些规则。比如,逛超市、商场时,提前和孩子约定好他可以选择几样物品,就比孩子被多样物品吸引后,才告知他不能买药更容易面对些。
4“温和”,需要父母内心淡定
作为父母,内心要非常地有原则,有底线,知道孩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其实,很多父母没弄清楚什么是“自由”,在孩子一两岁或者三四岁的时候,想吃饭就吃饭,想不吃就不吃,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想不出去就不出去。到了六七岁,又突然要把孩子管得很严,不听话就打,这样孩子当然很不舒服。
真正的“自由”是一个逐渐放开的过程,刚开始,孩子只能承担一丁点责任,就给他一丁点自由,慢慢的,孩子能承担的责任多了,自由也越来越多。
如果是必须听从父母的事情,比如夜里九点上床睡觉,父母内心就要很坚定了。九点钟的时候,去跟孩子说要睡觉了。如果孩子有些事还没做完,可以同意延长十分钟。但是九点十分,父母必须把孩子带到床上,关灯睡觉。不管孩子哭闹还是使劲乱动,都必须让他在床上。可以在他哭闹时搂着他爱抚他,但不能让他去做别的事情。
父母内心要很安静、淡定,不要害怕孩子哭闹或挣扎,也不要因为孩子困难发火。坚信自己的原则,轻松些,静静地搂着孩子,也可以在孩子的额头吻一下。但是,切记,话不要多,少讲道理!
5“坚定”需要长期执行,形成习惯
明白了孩子在哪个阶段有多少自由,能承担多少责任。这时候,父母内心有原则有底线,就要一直坚持这种原则和底线。
孩子可能因为在外疯玩不愿回家而在地上打滚,也可能因为没糖吃哭两三个小时,只要你下了决定,就不管他怎么做,把你的决定坚持下去。并且,孩子一直哭闹时,你需要爱抚他“妈妈不让你吃糖是因为你的牙齿会难受,不管怎样妈妈都爱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内心始终有原则,孩子也会长成内心有原则,且自制力强过大人。因为他知道,耍赖哭闹都没用,该做的始终要做。你一年一年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也能感觉到自己内心慢慢长大,你始终陪在孩子左右,孩子也知道遇到任何困难,父母始终是港湾。
当我们父母用温和而坚定地、用“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教养孩子时,我们就会将爱以干净通达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不会以“为你好”的名义戕害孩子的真诚、自由、尊严和信任,不会以大人的强势侵入孩子的心理空间,不会以“为你服务”的名义索要“为我服务”,不会让孩子担负有如蛆附骨的心灵债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