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是生活中频率超高的一个词汇,我们在生活中设定了各种各样的目标。
所有目标设定的初衷,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诚然,并非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设定的轨迹走下去。
难以坚持,容易放弃,是大多数人确立目标后的写照。
困境总能把人击垮,也总能使人成长。
一阵滚烫的风把尘土吹得四处都是,一个小男孩望眼欲穿的等待着买冰棍的大叔从马车上跳下来塞给他一根,这就是巴菲特童年生活的写照。
幼年时的艰难岁月在巴菲特心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他迫切地想要变得非常富有,这种念头从没有从他脑海中消失。
在很小的时候,巴菲特就已经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幼年的时的巴菲特并非只是一个有着远大梦想的小男孩,他真正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了实践。
在一次家庭度假中,巴菲特费力地抱着6听可乐在沙滩上售卖,成功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尽管只有5美分,但对于巴菲特来说,这无异于一次莫大的鼓舞。
初尝赚钱的滋味后,巴菲特像一匹脱缰的野马,驰骋在自己构建的宏伟蓝图当中。一个接一个赚钱的点子在巴菲特的脑海中层出不穷。
不得不提的是,巴菲特所赚来的钱并非花在了自己身上,而是用来构建更大的计划。
7岁时,巴菲特因为一场高烧住进医院,最终的结果是医生切除了他的盲肠。冰冷的手术台,泛着寒光的手术刀,足以令任何一个孩童心中畏惧。
就连医生们都在担心巴菲特小命不保时,巴菲特却在纸上写下许多数字。护士问巴菲特写下的数字代表什么,巴菲特说,这些代表着我未来的财富。
巴菲特的确对自己有着百分之百的信心,他的心中有某种动力驱使着他。
巴菲特常常读的书诸如《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一类,他对股票的着迷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他孩子对飞机模型的热爱。
11岁时,巴菲特就赚到他在股市上的第一桶金,5美元。
巴菲特对于财富是着迷的,一旦确定了目标,似乎就再也没想过要放弃。
巴菲特如饥似渴地读着每一本可以找到的商业书刊以及钻研精算师才能看懂的报表。
很难想象这会是一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这也从侧面说明,兴趣足以为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不同于常人的放弃与容易满足,巴菲特对于投资表现地越来越兴奋。
巴菲特时刻关注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审慎地思考一些问题,想出一个接一个能够实施的点子。
巴菲特不仅创办了威尔逊弹子球公司,还成为了50名报童的“巴菲特先生”。
在15岁时,巴菲特已经在内布拉斯加州拥有了一片40英亩的农场。巴菲特的高尔夫球教练坦诚说,自己的学生赚的要比他多。
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认为人类有一种“自主性功能”,就是兴趣,而且处于动机的最深水平,它可以驱策人去行动。
以巴菲特来说,他对投资的兴趣,促使他对这一行业的格外敏感,对于有可能的提高表现的非常积极。
一个恒久的目标,必定以热爱为出发点。
热爱什么,便去追寻什么。整个过程劳累也好,艰辛也罢,都是快乐的。
不然,纵使坚持到最后,恐怕也不见得获得内心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