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房就是我的全世界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炭经济下的游乐期望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炭经济下的游乐期望

作者: 读饭 | 来源:发表于2016-05-27 01:01 被阅读137次
    瓦特同学

    工业革命,多fashion的词,现阶段被炒得如火如天,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例子。比如火红了漫天的手机,小米、华为、魅族duang duang duang一大堆,价格便宜两量又足。作为一个顽固的手机毁坏者(2016年前4个月损坏了3部),揣个小米还是挺省心的,坏了、丢了不心疼。首页图是瓦特,大家想必都熟悉,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左面描述不太准确(虽然历史课本也是这样写的)。实际上,瓦特同学是改良了蒸汽机,不是发明,这其实和创新是一个路子,你不是,也成不了孙悟空,,,跑题了。

    前些日子总被信息轰炸,看得云里雾里的,一堆概念还不统一,都没法帅气的装有文化了。赶紧找了本书,认认真真边读边记,还查了专业资料(就是各种百科了,这位同学,请不要随便提问)。简单来讲,这些定义的区别是:先有了科学革命,运用到生产中则是技术革命,两个过程结合叫科技革命,从而引发了对资源使用,工作方式及社会化的影响为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目前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基本完备(计算机等等)工作方式及社会化影响正在酝酿。预测为以后碳经济、个体合作及玩乐价值观发展。

    这次扫盲用的书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同类书中评分不错。虽然出版时间早了些(2012),但书中的逻辑、定义、与展望还是比较中肯的(本人完全外行,通识视角切入),先总结下书中对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工业4.0的定义与区别:

    •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厂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生产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英格兰再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蒸汽机、煤炭、钢铁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三项主要因素。
    • 科学革命(Science Revolution):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科学本身的发展和人们对科学的认识不断深化而发展变化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对科学的理解概括为: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科学的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两种基本形式的统一。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是科学革命。第一次科学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代表,主体部分涉及天文学和物理学,扩展部分涉及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以及发展,包括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18世纪的化学革命、19世纪的进化论和细胞学等。第二次科学革命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主体部分涉及相对论、量子论、电磁学、射线和电子,扩展部分涉及天文、粒子、遗传、地学等,包括现代宇宙理论、X射线、粒子结构、天然放射性、DNA双螺旋结构以及地质地貌学说等。科学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改变人们的科学观。因为每一次科学观的转变都给世界带来了陈旧科学观条件下不可能取得的社会的巨大进步,给整个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技术革命(Technical Revolution):技术原来的含义较为广泛,包括手艺、技能、本领。在古希腊语中是“技艺”或“手艺”的意思。现在一般把技术定义为:“人类借以改变或改造环境的方法或活动。”或者说“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进行创造的手段的总和”。电力革命是继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电力、电子、化学、汽车、航空等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起,使生产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从机械化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 科技革命(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的重大变革。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技术的进步;而技术革命是科学革命的结果,先进的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反过来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产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产业革命”的概念,最初来自对18~19世纪首先发生在英国,随之扩展到欧、美、俄、日等国的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厂手工业的革命性变革的一种概括。在产业革命中所完成的最根本的变革,是发生在“怎样生产”上面,因而产业革命也就是一般生产方式的革命。这便是产业革命概念的最一般的涵义。
    •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间有什么关系: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关系,根源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 工业4.0的相关概念
      • “工业 4.0”一词是指第四次工业革命,此体系中将基础定义的(wikipedia)第二次工业革命拆分为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拆分如下:
      •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利用水力及蒸汽的力量作为动力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用电力为大量生产提供动力,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使用电子设备及资讯技术来增进工业制造的自动化。
      • 工业 4.0 (Industry 4.0) 是一个德国政府提出的高科技战略计划,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 2 亿欧元,用来提升制造业的电脑化、数位化、与智能化。目标是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 (Smart Factory),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以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智慧整合感控系统 (Cyber-Physical System, CPS) 及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按照传统对应,工业4.0对应的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

    看到这里,不禁也想知道前几次工业革命是咋玩耍的,扒了下工业革命的历史,作为一个完美主义的装13犯,这点节操还是省不得的:

    • __(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定义(主要根据wikipedia描述):1760-1820/1840 __
      • 制造流程的引入
      • 从手工生产发展到了机器工具,化工,铁制工具的使用;水利效率增长;蒸汽的使用
      • 燃料从木材等转移到了煤
    •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叫科技革命Technological Revolution):1850/1860-end of 19th century
      • 铁路
      • 大规模钢铁生产和机械制造
      • 大规模蒸汽动力使用、石油及电力的使用
      • 基于电的通讯
    • 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各种科技革命也有很多描述,由于还未定论不做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wikipedia资料附在最后供参考。所有名词和定义将不会出现在本笔记中。本书评内容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基于后碳经济和社团化生产的相关描述及涉及术语为准。翠花,上干货: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部分:第三次工业革命为啥会发生(背景)


    • 中国的风能量级:风能-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风力资源,其中海上风能资源占四分之三。根据2009年一项由哈佛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进行的研究成果表明,只要中国提高补贴和改善输电网络,至2030年风力发电就可以满足中国所有的电力需求。
    • 扁平化组织: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反映出了权力关系本质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均采用垂直结构,倾向于中央集权、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大权掌握在少数工业巨头手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组织模式却截然不同,其采取的是扁平化结构,由遍布全国、各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数千个中小型企业组成的网络与国际商业巨头一道共同发挥着作用。
    • 石化燃料的瓶颈:到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化石燃料驱动的工业革命达到了顶峰,人为原因造成的气候变化正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全球危机。过去30年里,我一直在寻求一种使人类进入“后碳”时代的新模式。经过反复探索,我发现,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信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新的能源系统会加深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依赖性,促进经济交流,有利于发展更加丰富、更加包容的社会关系。伴随而来的通信革命也成为组织和管理新能源系统的途径。
    • 能源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将结合起来,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基础,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改变世界。在新时代,数以亿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就像现在我们在网上发布、分享消息一样。能源民主化将从根本上重塑人际关系,它将影响我们如何做生意、如何管理社会、如何教育子女和如何生活。
    • __欧盟的探索:__2007年5月,欧洲议会发布了一份正式书面声明,宣布把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长远的经济规划以及欧盟发展的路线图。目前,欧洲委员会的诸多机构及其成员国正在执行第三次工业革命路线图。
    • 世界的进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构想很快传播到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国家。2011年5月24日,经合组织第50届部长级周年会议在巴黎召开,34个成员国的首脑和政府部长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开幕式上,我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五大支柱经济计划。这是经合组织绿色经济发展规划的首次展示,将为未来的“后碳”产业提供模板。

    第二部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繁荣)


    •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五大支柱
      • 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 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
        • 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
        • 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这一共享网络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成千上万的建筑物能够就地生产出少量的能源,这些能源多余的部分既可以被电网回收,也可以被各大洲之间通过联网而共享);
        • 将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这种电动车所需要的电可以通过洲与洲之间共享的电网平台进行买卖。
      • 新经济系统的五大支柱(可以简化理解为上面条目的高层描述):
        • 变燃烧碳基化石燃料的结构为使用可再生新能源的结构;
        • 重新认识构成世界的一砖一瓦,将每一处建筑转变成能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的迷你能量采集器;
        • 将氢和其他可储存能源储存在建筑里,利用社会全部的基础设施来储藏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保证有持久可依赖的环保能源供应;
          -利用网络通信科技把电网转变为智能通用网络,从而让上百万的人可以把周围建筑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电网中去,在开放的环境中实现与他人的资源共享,其工作原理就像信息在网络上产生和传播一样;
        • 改变由汽车、公交车、卡车、火车等构成的全球运输模式,使之成为由插电式和燃料电池型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的运输工具构成的交通运输网。在全国和州际建立充电站,人们可以在充电站买卖电能。
      • 用例:圣安东尼奥市的绿色商业规划:
        • 按照财政支出计划,圣安东尼奥在2010~2030年间平均每年将会支出160亿美元用于经济发展,只需其中的5%,或者说8亿美元,它就能够实现其目标,并实现向新经济时代的转型。换句话说,如果圣安东尼奥市的私营经济和公共部门能够在未来20年间投入该市一年的经济收入,它就将成为美国首个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走在前列的低碳城市。这也就意味着该市可以继续将其余95%的资金用于支持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展起来的基础设施,以防止在经济转型期间发生崩溃现象。
        • 为什么需要的投资这么少呢?因为维持陈旧设施需要的成本不断增加,而创造一个全新的设施所需要的费用却相对较低。维护老旧的设施几乎不会提供什么新的就业岗位,也不会给经济带来什么新的实际价值。相比之下,新的基础设施能够催生出各种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以及其他配套的企业。
      • 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这一完整价值链上新出现的商业机会

    第三部分:对理论及模式的影响


    • 达尔文主义失效:
      • 根据达尔文的理论,随着生命的起源,一场围绕地球资源展开的激烈竞争也随之开始,每个物种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都深陷其中。
      • 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将自然视为战场。为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源确保自己及子孙后代的繁衍,每个生物都以命相搏。这一理论为国家所采用,并在人类历史的广阔舞台上以地缘政治的形式进行实践。
      • 为了获取化石燃料(这也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命脉)和其他有价值的资源,国家不断地进行战争,边界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确定。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将生命和地球化学的进化视为彼此适应、确保生态圈内生命持续的共同创造过程。
      • 生态学家认为物种内部和不同物种之间除竞争性和侵略性之外,还存在合作关系和共生关系,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一个物种的生存。
    • 范式变化:
      • 尽管范式变化这个词在近些年有些泛滥,但我认为经济学领域发生了范式变化这一事实是无可辩驳的。我们的孩子对经济学理论和经济活动管理假设的理解将会与我们这一代人的理解截然不同。我们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大部分来源于适用于近代商业和贸易的市场经济学家的“公平价格”理论。
    • 国富主义的失效:
      • 贯穿经典经济学始终的谬误之处在于对财富本质的根本性误解。启蒙运动的先驱、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将土地保持自然状态而不开发实质上是一种浪费。”洛克完全颠倒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宣称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人类通过劳动将自然转化为生产性资产,自然才能体现出价值。
    • 生物圈保护意识:
      • 我们都有脆弱的一面—只要活着,不管是穿过森林的一只狐狸还是穿行在大都市的人,都会面临危险。我们特别喜欢哺乳动物,因为它们不仅外表上和我们相像,其他方面也惊人地相似。它们是有感觉的生物,会抚育自己的幼儿,表露情绪,互相学习,而且还会创造初始的文化,代代相传。它们通过玩耍和梳理毛发建立社交关系,并像我们一样通过复杂的社交礼节表达情绪。
    • 分散式合作课堂:
      • 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解构伴随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课堂学习过程,创造不同的教育体验,鼓励学生形成扩展生态自我,建立生物圈保护意识。传统主导的教学方式从上而下,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竞争性而且独立自主的个体。现在兴起的分散式合作教育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社会属性。新的观点认为智力不是可以继承的或者积累的智慧,而是分布在人们中间的一种共享的经历。新的学习方法反映了年轻的一代在开放的学习空间里和社交网站上学习和分享信息、想法和经验的方式。分散式合作学习可以让21世纪的劳动者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作好准备,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运行也基于相同的原则。
    • 扁平式学习:
      • 当人们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把他们的经历结合起来得到的结果要比一个人思考的结果更理想。分散式合作教育就是基于这个观点。第一个发现扁平式学习具有巨大价值的学者是伦敦大学附属医院的L·J·阿伯克龙比。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研究中,阿伯克龙比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实,当一批医科学生跟着医生查房并一起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时,他们得出的结果比单个学生陪着医生去查房时得出的结果要准确。团队的互动使得学生有机会质疑对方的假设,发表个人看法,借鉴别人的观察,最后对病人的病情达成共识。
      • 通过从多种学科和多种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某个领域,学生们的头脑变得更加开放。分散式合作教育改革项目的早期评估也让人信心倍增。学校报告说挑衅行为、暴力举动和其他不利于开展社交的行为都明显减少,违反纪律的现象也少了,学生们之间的合作多了,促进交往的行为也多了,上课注意力提高了,学习的欲望增强了,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第四部分:第三次革命带来的趋势


    • 发展趋势:
      • 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伟大而悠久的工业时代进入最后一个阶段,也标志着合作时代的到来,这两个阶段相互重叠,是经济史上的过渡期,因为第一个阶段是以工业行为为特征的,第二个阶段是以合作行为为特征的。
      • 如果说工业时代强调纪律和勤奋的价值,遵循自上而下的权威模式,注重金融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私有财产关系的话,合作时代则更多地看重创造、互动、社会资本、参与开放共享以及加入全球网络。
      • 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今后几十年将迅猛发展,大概在2050年达到顶峰,然后在21世纪下半叶保持平稳状态。不断上升的曲线已经预示了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它将摆脱主导过去两个世纪的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开创一种协作的生活方式。
    • 供给不能创造需求:
      • 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会提高生产力,使得供应商可以花更少的成本生产更多的产品。届时,廉价物品的大量供给就会创造其本身的需求。反过来,需求量增大会刺激额外的生产,结果又再次产生需求,形成扩大生产和消费的无限循环。
      • 产品的利润将会确保最初所有因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都会快速得到补偿,因为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生产,需要增加雇用人数。此外,由于技术革新和生产力水平提高,产品价格下降,就意味着消费者有多余的钱来购买其他产品,进一步刺激生产力,增加其他经济领域的就业。
      • 从这个论点可以推断出,即使新技术取代了工人,失业问题也一定会自动消除,因为失业人口数量上升,最终会压低工资,低工资会诱使雇主雇用更多的工人,而不是购买价格高昂的资本设备,这样就能缓解先进技术对就业的影响。
      • 古典经济理论的这一主要设想,即供给能够创造其本身的需求,在新的现实情况下不一定行得通。过去半个世纪美国每一次经济扩张,就业增长都会放缓。在5070年代经济扩张时,私营部门的就业率增长了3.5%;8090年代仅仅增长了2.4%;到了21世纪前10年,就业率每年反而下降0.9%。经济学家们现在谈论的“失业型复苏”现象,在半个世纪之前可能会被当做笑柄。
      • 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是史上最后一次传统大规模雇佣劳动存在的时期。因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没有发生阻碍技术发展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灾难性事件。尽管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出了终结工业时代和大量劳动力的信号,建立基础设施向分散式合作时代过渡,但在今后40年的历史进程里,关键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最后一次大量增加劳动力。
      • 变革全球能源体系,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改造数以亿计的房屋,使其成为小型发电厂;全球基础设施应用氢和其他的存储技术;全球电网、电线采用数字技术和智能网络;变革交通方式,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一批精良的高科技策划团队和大量的高级技工共同合作。但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在21世纪上半叶投身于新经济体制智能化建设的传统工业劳动力,将在下半叶失去他们的工作,原因就在于新经济体制已经实现了智能化。
    •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会,活着是为了游乐:
      • 为了生存,人类疲于奔命,辛苦劳作,哲学家们一直梦想将人类从这种状态中释放出来,让精神在广阔的社会未知领域里自由翱翔,继续古老的精神探索,思考生存的意义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这种精神自由是上天赐予每一个人最宝贵的礼物。长久以来,我们不得不浪费大量有限的生命去获得基本的生存保障,没有时间进行精神领域的深层游戏,也不去反思人生。
      • 纵观历史,各个文明都经历过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要么被迫彻底改变发展方向,迎接崭新的未来,要么面临衰亡的下场。一些文明能够及时转变自己,另外一些则不能。但在过去,文明毁灭的后果仅仅局限在空间和时间方面,没有波及整个物种。但今时不同往日,气候变化越来越可能导致地球温度和化学反应发生质的变化,引起动植物物种大规模灭绝,甚至人类也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 我们的关键任务就是要利用公共资本、市场资本,特别是社会资本来完成将世界过渡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时代和后碳时代的使命。这种大规模的转变要求我们提高生物圈保护意识。世界是一个大家庭,不仅仅包括人类,也包括地球上所有其他进化的物种,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够拯救我们共同的生物群落,为后代恢复地球的正常状态。

    整体的看,通过看这本书和做些额外的功课,对于这个概念有了些通识的知识点,刚才去搜图片,2016年4月还有个作者和K.K.(凯文凯利,《失控》的作者)同台对话的宣传。感兴趣的同学自己做功课。

    作者简介


    杰里米•里夫金 Jeremy Rifkin

    杰里米•里夫金 Jeremy Rifkin: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享有国际声誉的社会批评家和畅销书作家,著有《第三次工业革命》[1-3] 、《工作的终结》、《生物技术的世纪》、《路径时代》,每本书都被翻译成十五种以上的语言。里夫金还是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的主席,曾经担任过前欧盟委员会主席罗曼·普罗迪的顾问。

    扩展阅读


    1. 第一次工业革命-wikipedia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the transition to new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in the period from about 1760 to sometime between 1820 and 1840. This transition included going from hand production methods to machines, new chemical manufacturing and iron production processes, improved efficiency of water power, the increasing use of steam pow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 tools. It also included the change from wood and other bio-fuels to coal.
    1. 第二次工业革命-wikipedia define1(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目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定义不同)
      Steel is often cited as the first of several new areas for industrial mass-production, which are said to characterise a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ginning around 1850, although a method for mass manufacture of steel was not invented until the 1860s, when Sir Henry Bessemer invented a new furnace which could convert molten pig iron into steel in large quantities. However, it only became widely available in the 1870s after the process was modified to produce more uniform quality.[126][127] Bessemer steel was being displaced by the open hearth furnace near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is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gradually grew to include chemicals, mainly the chemical industries, petroleum (refining and distribution), and,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automotive industries, and was marked by a transition of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 from Britai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2. 第二次工业革命-wikipedia define2(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目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定义不同)
      The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also known as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1] was a phase of the larger Industrial Revolu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latter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until World War I. It is considered to have begun around the tim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Bessemer steel in the 1860s and culminated in early factory electrification, mass production and the production line.
      The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build out of railroads, large scale iron and steel production, widespread use of machinery in manufacturing, greatly increased use of steam power, use of oil, beginning of electricity and by electrical communications.
    3. 第三次工业革命(百度)
    4. 第三次科技革命(搜狗百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炭经济下的游乐期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ix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