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纳酒店》观后感
有时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末尾支离破碎的信念会颠覆所有先前明朗的认知。不去剖析作品本身,我是无法信奉死亡并非终结的现实主义者。任何理念都有受到尊重的权利,况且我也受到启发。
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人会有欲望和能力去拯救另一个人呢?!爱情并非是可以超越一切的力量,吹一吹就散的爱情,假装坚不可摧的信任感,不能再理想主义是因为,这个世界污浊的灰色地带。
感情是付出多少就会要求多少否则心理平衡感缺失多少差值的环节。忍让现实,看淡现实就是正确的保留自我的方法吗?曾经不可一世地以为美好的东西是在我周围的,接触到的东西是不至于太坏的,事实证明运气不好的人总会不断修正认知以顺应世界的。
恨多了,恨久了,在意的点就缩小了,难免会对周围的温和耿耿于怀锱铢必较,久了之后,原本的阴霾开始松动,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物理世界中,达到一定的量会对心理产生的影响,叫做感觉能力。
开始有爱情一定是感觉阈限值以上的累积,负感觉是存在于潜意识且尚未松动信念的东西。等待本身就是感情积累的衡量。世间万物都敌不过时间,诚挚的东西,应该是有让时间松动步伐的力量的。
曾经站在某个检票口,我等过某个人,想着见不到我可能不会走的。而错误的信念,在错误的人面前,是错误的尝试,是对自己心灵的压榨和对他人罪恶的代替。这样对自己是多么过分呢?!毕竟谁也不是仁慈地等待伤害,也不是仁慈地接受道歉,如果道歉本身有用,大家都打着最后道歉就无关痛痒的幌子,岂不是太过狂妄?!
对刺激的无意识是不能忽略的,伤害成为伤害,是会留疤的,疤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听见万物的声音,皆因信任传递的感应。
沉默一点吧,避免聒噪。选择和信任,理解始终是不同的环节,关系中的误解导致的结果的差值已经再正常不过,怨怼太多年,消耗了爱情,加固着的,只能是不甘心。
有些人站在高高的站台上,不可一世又不堪一击,不理会场依存性的信息和概念,注意力持续内收,可怜的人总要一千种可怜的方式,内心同情着自己所以认同着所有外界同情的声音,有多么悲哀。
在同情的声音里是生存不好的。搞笑有时候也是一种特质化人群表达自我的独特方式,而所有安排都有必然的意义。
经鉴别,已跑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