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水
今天无意中发现了一节分享课——《提升效能,破局成长》,看着这个题目蛮吸引人的,就点进去听听。
刚开始是主持人介绍主讲人的一些情况,这节课的主讲人是顾敬松。虽然主持人有介绍他身上的一系列标签,但是我没留意,都没记住。
我只是想知道怎样破局,想听听看,会不会有什么启发,让我破掉现在面临的局。每天计划的事儿,都很少完成,时间不知道怎么就没有了。
刚开始课程以问题和故事引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思维模式决定的。
这点我还是挺认同的,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他的眼界和格局。
接着引到课程主题的前一部分:如何提升效能——改变思维模式。
接着对比了效率思维和效能思维、问题思维和成果思维的区别。
效率思维:注重速度,在相同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事情;
效能思维:效能=价值*效率*累积,这里价值范围是—100~100,有正负之分,做对的事情,是正价值,反之,是负价值。效率和积累的范围都是0~100。这也就意味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问题思维:关注点是过去。遇到问题后,喜欢问为什么,发生了什么,原因是什么,谁的责任。
成果思维:关注点是未来。遇到问题后,致力于寻找解决的办法,会思考解决方案有哪些,还有什么新的可能性或机会,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价值。
看完这四种思维方式,我们不难看出来,效能思维和成果思维优于另外两种思维方式。而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也都是后两者。
要转变思维模式,问题思维比较容易转变为成果思维,也就是遇到问题,多思考解决办法。但是效能思维比较难,难在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选择。
曾经看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选择困难症。那么到底什么样选择才是正确的呢?
有人说马云当年的选择非常正确,将老师的工作辞掉,选择做互联网,顺应时势,做得风生水起。可是如果当年的他,就是喜欢老师这个行业,选择当好老师、当一辈子老师,难道这个选择就不正确吗?
记得之前看了两遍的电影《侧耳倾听》,里面的那个帅气的男主角,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去当一名工匠——制作小提琴。这样的选择对吗?
还有多年以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一个中年男人,沉迷于琵笆的制作。虽然做着一份工资不高且没啥前途的工作,但是却把大部分的钱和时间花在做琵笆上,一家人过着拮据的生活。那他的选择是不是对呢?
大家很多时候,只是看到一个人非常成功了,才会分析说他的选择正确,那是因为如果他失败,就不会出现在世人的眼里。
什么样的选择是正确呢?
既然它在这里是基于价值而生,那就跟每个人的价值观有关,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太一样的。
不过,我认为只要你的选择,能让你感觉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给你源源不断坚持下去的动力,那它就是正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