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11-08

2023-11-08

作者: 感恩学习相信小陶 | 来源:发表于2023-11-07 05:51 被阅读0次

    感恩!六点签到

    人们避免谈论令人悲伤的话题是如此普遍,以至于这种情形甚至都被安上了一个名字。数十年前,心理学家用“缄默效应”定义人们避免谈论坏消息的情形。

    例如,医生会在告知患者检查结果不乐观时踌躇不已,而管理者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告诉下属被解雇的消息。

    我的同事、脸书全球多元化部门主管麦克西恩·威廉斯告诉我,许多人在面临与种族有关的事情时都会出现“缄默效应”。

    “在一位未佩枪的黑人因警察要检查他的持枪许可而被击毙之后,那些看过相关新闻的白人、住在黑人社区的人,甚至是我们办公室的同事,都没有发表任何言论。”

    马克西恩说,“人们对待种族受害者就像对待丧亲的人一样,沉默得可怕。

    身处悲痛时,你应清楚两件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不疯狂,以及你可以提供支持。

    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对他们来说就是对事实的全然否定。”

    保持沉默,常常会加深家人、朋友以及同事间的隔阂,即使是在一般情况下,保留自己的想法也会让他人感到不舒服。

    在一项实验中,受试者中有1/4的女性和2/3的男性宁可选择接受电击,也不愿独自待上15分钟。

    沉默会加剧痛苦。

    至于我自己,只有在和亲友谈起戴夫时,我才会感到舒服。一些朋友和同事会给我创造一个主动敞开心扉的环境,心理学家称他们为“接纳者”。

    接纳者和没有问题的朋友不同,他们会提问,而且不带任何评判地聆听;他们享受和他人联结的感觉。

    在危急时刻,接纳者会创造出完全不同的环境,尤其是对于那些特别脆弱的人来说。

    我从未想过自己也有分享障碍。和最亲密的朋友在一起,我一直是什么话题都愿意聊聊的那个人。

    我会问朋友:“你喜欢他吗?他的吻功如何?”工作时,我总是不断地要求他人的反馈,却经常听人说我要的反馈太多了。

    但是,处于悲痛中时,我却不愿意用自己的问题困扰他人,也不愿意提到戴夫,除非大家真的想谈起他。

    接纳者并不总是你最亲密的朋友。经历过悲剧的人往往会向正在经历悲剧的人表达更多的同情,

    作家安娜·昆德伦发现,人们会与“彼此认同”的人互诉悲伤。

    有调查表明,退伍军人、性侵受害者,以及失去子女的父母,往往会从和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人那里得到最多的支持和帮助。

    梅乐告诉我,大屠杀的幸存者来到美国后,“他们感到孤独,因此彼此联结,这就是幸存者俱乐部存在的原因。

    真正理解他们的人,都是有相同经历的人”。这一点非常正确。

    洛杉矶的朋友科林·萨默斯在戴夫的葬礼上见到我时,他没有说“节哀顺变”,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4岁时,父亲去世了。”

    “哦,太好了!”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这样,接着我赶紧说:“我不是说这件事太好了,而是你现在的样子太棒了!你给了我希望!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像你一样。”

    他拥抱着我说:“我明白你的意思,相信我,你的孩子一定比你想的更坚强。”

    这种情形并不是我最舒心的社交体验,但是在那样糟糕的一天,他的话让我感觉很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11-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nx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