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需学思双飞翼,心有灵感一点通”。
写文章灵感很重要,没有灵感,写起来费时费力,还不一定出彩,而有了灵感的加持,即使文笔差点,文章有新意、有格调、有意境,就会言之有物,论之有据,形散而有魂。
爱动笔写写画画的文友们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学习、生活、生产的某一瞬间,对某事、某物、某人产生了一些独到的看法,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就想不起来了,怎么也想不起来那灵光一闪的想法、念头了。
灵感会来自哪里呢?灵感是大脑对外界事物下意识的条件反射;它是读书时不经意间对某文、某句、某词的独到见解;甚至有时候它也会是我们睡梦中的一种灵光一现。因此,灵感来之亦快,去之亦急,它会不经意间光顾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发现平常不易察觉的现象,思考出超越平时的难题,也会涌现出平常难得一有的思绪和想法,更会不经意间溜之大吉。
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那如何捕捉灵感呢,或者让灵感具有较长保质期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条件的情况下,当灵感来的时候能抓紧时间把它“变现”,写出一篇有质量、有水平、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如果没有时间,那只能退而求其次,用笔简单的记一下当时的想法或者在手机的记事本中简单的记录几个关键词,这样能够有助于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再想起之前的“灵感”;实在是连提笔写几个字的机会都没有的话,那我们只能简单的记住某个关键词,通过反复的记忆来加强印象,以期“灵感”不要溜之大吉。
初唐大诗人王勃过洪都参加滕王阁宴会有感于人生际遇而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树上落下的苹果砸到牛顿的头上,引发了牛顿的思考,从而有了重大科学发现——万有引力。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秦腔》里的塑造的作家形象——夏风,他就非常喜欢兜里装一个小本本和一支笔,无论在何时何地,一旦有灵感的时候就会及时的记录下来,作为创作的素材,长此以往,才有了大作家的成就。在《秦腔》的后记中,我们得知,这其实就是贾平凹老师对灵感的一种处理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亲爱的文友们,让我们善于在学习、生产、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善于捕捉灵感,都能灵感不断、佳作频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