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明月
本篇编辑 | 董小姐
插图来源 | Mikiko Noji
当值编辑 | 玄鹤
陪伴郁友康复,一直是郁金香的心愿。郁金香陪伴者自2020年七夕节上线以来,备受郁友好评。50余名郁金香陪伴者,用他们满满的爱意和专业知识,陪伴数千名郁友走过了春夏秋冬。
现开设郁金香陪伴者专栏,郁金香的陪伴者们,将用文字书写他们的陪伴故事,有温情、有感动、有哲思,让我们在这里,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相遇....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0a2c3dc882cd55d7.jpeg)
2022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儿子开启了他在网络上的第一次直播,主题为“看见我心——走出心理困顿,坚定自我成长的心路历程”。他说,曾经的痛苦已然凝成了一颗珍珠,而现在,他愿意为更多人去拨开阴霾,因为终会发现前方也有阳光灿烂。
看见儿子在直播中侃侃而谈,听见他超出自身年龄的智慧的话语,看到他最终走出困顿奔向光明,身为母亲的我,内心是感动、欣慰和释然,是的,我的儿子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我还需要担心什么呢?
下面,我将儿子在直播中的分享内容做一个整理,这既是我对儿子成长的一份记录,也是帮助我对儿子有一份更深的看见和理解。
感谢儿子的经历,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才是“陪伴”。
明月妈妈
关于“我心”,儿子说
孩子的本心原是至纯至善的,却又在长大的过程中一点点被蒙蔽,于是会选择逃避,选择颓废,选择把自己关在家里游戏度日,昼夜颠倒。父母自然是爱孩子的,却又因为爱而产生焦虑和恐怖,于是“心”也被蒙蔽了。由此,爱无法在亲子之间流动,亲子矛盾便产生了。
然而,又是什么,让我们“蒙蔽”了这颗心呢?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竞争,被告诫适者生存,我们早早的被推上了人生竞争的舞台,从小就知道利害得失,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通常只有那个非常明确的功利目标才是重要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本应自己去找寻的人生目标,被偷换成了功利目标。
佛家说,一切皆是“相”,比如要想幸福就得赚很多钱、比如我们必须要考上一个好大学、比如我们必须要走出去……这些统统都是相,于是在这些“相”的裹挟之下,“我心”被定为一个标杆,被理念化、抽象化、语言化了。
“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于是,我们在头脑的思考之中,逐渐把“心”丢失了,我们遗忘了那颗心,只知道头脑的事。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心理疾病发病率如此之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
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一点点再去找回来,而困难和搓折始终是找回本心的必经之路。
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在往复休学而又与世隔绝的生活中,我在空虚、悲伤与逃离中不断学习成长,我终于一点点看清了在过往,社会、家庭是如何对我加注影响,让我不能做自己而止步不前逃回家里的。
我甚至一度对他们产生了无比的厌恨,但我最终发现,我是无比爱着他们的,我是爱着他人的,于是,我开始想要冲破外壳,想要融入人群,想要成长腾飞,想要充实的生活,于是,我开始一点点去明晰本心。
即便他人即地狱,正因为我们无比爱着他人,所以才会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痛苦,正因为我们无比想要融入这个社会,所以我们才会在步入社会的过程中感受到那种永远无法融合的裂痕。
但是没关系,当你明白了自己的本心之后,你知道这是你内心想要去做的,那就去做吧,慢慢的去理解,慢慢的去感受,慢慢的一点点去找回到自己的本心。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许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我相信,我们只是看着比别人多了一份痛苦,但其实却又是一份宝贵的经历,它终能让我们不会成为他人,只成为自己,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06f479f4778d6454.jpeg)
关于“蜕变”,儿子说
我是一个早慧的孩子,打小读论语背古文,早早的便进入到一个成年文学的世界。同时我也是一个光芒夺目的孩子,一路走来,无论是成绩还是特长,都可谓是出类拔萃。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学神级的我,在进入了全省重点高中的重点班之后,却再也无法走入校园了。我也常常问自己,如果我的人生没有这些所谓的弯路,我是不是也可以轻轻松松考入“清北”?我是不是也可以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我后来才明确的知道,“休学”只是表象,它是你的心为了告诉你,该停一停了。
我也很明确的知道,曾经的那个极力讨好他人、努力去符合家长老师周围人预期的孩子,他并不是我真正想要成为的人,它只是一个思虑太多的孩子“爱的需要”而已。它让我曾经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割裂感,至今刻骨铭心,所以长大成人的路每一步,都是必经的路。
依然记得休学之初的那个秋冬,家人的焦虑与不满时时环绕着我,但无奈的是,那时候的我,仿佛双腿已断,无力再去行走。
我再也不想去维持从小就有的那种“榜样”般的好孩子形象了,我想做自己,我就是要把从前的“我”打破,然后把最真实的自己呈现给他人,即便很难被接受。
但是也正是要感谢那段被放逐的日子,感谢我依然是那个爱思考爱阅读爱研究的孩子,让我有了大把大把的闲暇时间,在游戏之外可以广泛地摄猎知识,历史、文化、心理、哲学......那是一段迷茫混乱却又信息爆炸的时光,既愤怒也开心,既无助也兴奋。
当所有的东西一时间向你喷涌而来的时候,当所有经历和事情为了一个瞬间的来临已经作好了无数的铺垫的时候,我恰好就在某一刻看到某个人的某句言论,我恰好的就此推开了东方文化的大门,我恰好的就在一瞬间感受到了被解放的感觉。
于是忽然在某一个当下,我顿悟了,我忽然就想流泪了。
它不是知识的积累,它是人生情感经历的体验。那是一种从前的种种烦恼、挣扎得到了一种解放性的快乐,那些曾经捆绑着我的、蒙盖着我的东西,忽然间就消散了,于是,我就生发出丝丝缕缕的力量与希冀,于是,我开始一点点尝试着走出门,再一点点回归校园。
当然,这个过程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这个过程中依然会有失落迷茫,我依然会困惑于曾经那些被我视作珍宝的传统文化,在瞬间给我带来的感动,却不足以抵御我重新投入生活面临的恐惧,我内心依然会充斥着知行始终不能统一的疑惑与痛苦。
但我内心也始终有一束光亮去照耀着我,因为,我已经知道了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于是,我告诉自己,其实这些并没有太大关系,这始终都是生活的磨砺。问题永远都是有的,但没关系,交给时间,来日依旧方长,人始终都是在事上磨。成长很痛,唯有直面,允许自己慢慢来。![](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9cd192a68d5d44ae.jpeg)
关于“玩手机”,儿子说
我想“手机”,是这个时代所有的青少年们都要面临的的一个挑战,这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啊,它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啊。
我也曾经陷在手机游戏里无法自拨,玩得晕天黑地,并且充过很多钱,但最终走过来了之后,我觉得那只是我人生必须有的体验,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做父母的一定要把手放开。
孩子沉迷手机,无非是价值感的缺失,父母如何做呢?父母是不是还是要紧盯着手机,去和手机抢夺孩子呢?肯定不是这样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最大的可能就是会头破血流,两败俱伤。
做家长的要把目光更多的从这个表象上收回来,要去探寻孩子沉溺游戏是在试图弥补什么?父母要明白,一个孩子沉溺游戏,那是孩子对真实世界没有兴趣。那你要思考你如何帮助孩子在真实世界里找到兴趣,你如何去跟孩子建立共同的关注。
我们终须明白,我们最终是和手机共存的,孩子也最终会发现,现实比网络真实得多、有趣得多。
而我也想借此告诉孩子们,抗拒手机是不可取的,手机是我们的朋友,但不要让它成为我们的主人。![](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a6d2ef0592967a0b.jpeg)
关于“孤独感”,儿子说
我也常常会在同龄人中感觉到很孤独,缺失和他们共同的话题,我想这是敏感早慧而又阅读面很广的孩子的一个共同困惑,但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以及他人,是无法改变的。
我们首先得明白,我们孤独背后的“需求”是什么?是想要一个“知己”吗?可这个知己,就一定得是学校的这些同学吗?未必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别人也有别人的长处,我们先得学会正视他人,天真有天真的好处,幼稚有幼稚的可爱,人正是因为多姿多样,社会才是五彩斑澜的。
其次,朋友之间的交流也不仅限于深刻的思想,也会有生活的琐碎,我们需要学会从最平常的生活细节中,去与身边人日渐建立连接。
我们排挤孤独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比如读书、比如多和身边的具体的人交流,比如爱上具体的事物。
对于人的深层次的思想交流的需要,我想,它更多的不是一个问题,“古来圣贤皆寂寞”,这种孤独或许就是你的宝物,让你可以不同于他人。
最后,如果你暂时没有朋友,并不要紧,“莫愁前路无知己”,慢慢来,我们回到学校,走入社会,就是让我们可以遇见更多的人,我们就会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找到契合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朋友。
青春期的孤独是成长中的问题,也终会在成长中消亡。我始终相信,那个可以懂我的人,一定是在未来等着我。![](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42584f60e52513d9.jpeg)
写在最后
身为家长的你,看到这里,也许会不禁想问,儿子他走出困境生发出动力,我在这期间都做了些什么呢?
其实,我什么也没有做,儿子的这些深刻的体悟和他对成长方向的探索,都是他独立完成的,如果硬要说我做了什么,那就是我不断的退后,给他空间,坚持“三不”原则,放手让孩子体验自己的人生,所有的选择都交还给他,接纳孩子的任何选择,即便是我们看来错误的选择,也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和体验。
是的,我转变了自己曾经错误的教育观念,从“如我所愿”,彻底转向“如娃所是”。
我想,儿子所说的这些话,都是他内心最真实的体悟,这就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动力,这就是生命的活力,一份源源不断的生命动力!
我也希望我们的家庭故事能够让家长们看见,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家长足够信任孩子,当孩子感受到了我们的信任和无条件的爱,他就会慢慢生发出无穷的动力,他就会勇敢去面对自己的困难,他就会去找寻解决自身问题的办法,用客观的安排来带动主观的执行,慢慢提升自己的行动力。
爱是一门需要持续学习的功课,你我都在路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6a284e248c2b9139.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