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企业,都有一个自己的"产品",这个"产品"有可能是货真价实的产品,也有可能是提供某项服务,总之都是要通过"销售"将"产品"卖出去变成销售收入、变成钱、变成利润。评判一家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是好还是坏,主要是看这项产品和服务:第一是好不好卖,好卖说明的是销量好,客户愿意为之付费买单。第二是赚不赚钱,赚钱则说明产品或服务的利润空间大,这两部分恰好可以通过对利润表的解读看出来。
开篇语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只有盈利才能有资金持续投入来保证企业正常发展、给予投资人投资回报、提升员工福利薪资待遇。而要看一家企业是否盈利、盈利多少的就是利润表。
利润表 Income Statement,过去也叫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实现或者发生亏损)的财务报表,是一张期间报表。因为它反映的是一定时期企业的损益状况,所以利润表就像企业的一个脸面,也是财务造假的主战场。
损益的"损"指的就是亏损,"益"指的就是利润。业内有一个说法,会计界的老前辈杨纪琬在一次研讨会上戏言,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赚取利润,而制度又把"损"字放在反映盈利情况的报表的第一个字,太不吉利。于是,在 01 年会计制度改革时就把"损益表"改成了"利润表"。企业都是要赚钱的,主要是"损"放在这不太吉利,改成"利润"感觉就爽多了。
从上图中可以简单看下利润表的格式,在表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时间区间 2015 年 1-12 月。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某一个时间周期的财务状况,比如 2015 年年度、2015 年 1-3 月等周期的企业盈利状况的报表。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是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个特定时点的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这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非常大的一个区别。
利润表的核心—收入和净利润
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变成销售收入、变成钱、变成利润的,因此我们评判一家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是好是坏,主要是看两个点:第一是产品(服务)好不好卖,好卖说明的是销量好,客户愿意为之付费买单。第二是赚不赚钱,赚钱则说明产品或服务的利润空间大,这两部分恰好可以通过对利润表的解读看出来。
利润表的第一行通常就是企业的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产品和服务好不好卖就看这个数字,这个数字越大越好,增长越快越好。与之相对应的是利润表最后一行(上图中看净利润这一行),企业赚不赚钱就看这个数字,这个数字越大表明公司越赚钱。如果是负数,负值越大说明企业亏损越大。
正常情况下,净利润永远不会大于销售收入,做假账除外。所以,这两行数字越大就说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卖的越多,并且利润也越大,即卖得多赚钱多,企业的利润率越高。
利润率高且增长快的企业也一定是一家有"钱途"的企业,例如像苹果公司,产品卖得好,利润也高。如果销售收入很高,但是利润很低,就需要认真考虑是哪方面的原因了。当然有的企业可能因为扩张造成了固定成本的提升,也会造成利润的降低。也存在一些公司利润率很高,但是实际销售收入并不大,整体利润企业也不大。像这些情况就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财务分析的价值。
利润表的构成
利润表的解读相对比较直观,同资产负债表一样,利润表也有一个恒等式:收入-支出=利润,或者收入-成本费用=利润。
所谓收入,即对利润的增加有贡献的项目都是收入(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营业外收入等),对利润的减少有贡献的项目就是支出(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等)。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收入,比如我们通过销售产生了收入(营业收入),它是利润表里最重要的项目,这是企业赚钱的源头。
也存在一些集团性的公司,会在营业收入之上存在一项叫做营业总收入的项目,在营业总收入之下包括营业收入还有利息收入。这里存在一种可能,这家集团性的公司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对集团内企业的资金进行了统一管理,有一点银行的功能。比如,集团性公司通过财务公司向关联企业贷款收取一定的利息,这个利息和银行存钱的利息还有所不同。除此之外,还可能有意向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这是在给关联企业办理各种金融业务时收取的手续费。
收入确认之收益和风险转移
收入有一个确认原则,即是收益和风险已经转移(2017年7月5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由风险报酬转移变成控制权转移)。
收益和风险已经转移,比如在一个常规销售中,企业和客户签了一个 1000 万的合同,企业按照合同给客户发了 1000 万的货,客户只支付了 200 万现金,剩下的 800 万后续再支付。这时就应该在发货时确认 200 万收入,因为只收到了 200 万,剩下的就产生了 800 万的应收账款。这个应收账款就记录在了资产中,而 1000 万的收入则是记录在利润表中。
收入确认之控制权转移
控制权已经转移,比如在淘宝中购物,商家一般都是先收钱后发货,当客户签收之后,商家就可以进行收入确认。但在新准则下(控制权转移)就需要等到客户 7 天后没有退货,说明客户已经接受商品,控制权已经发生转移,商家才能进行收入确认。
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收入通常也会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就是指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总收入比较大。比如像派可数据销售的财务分析应用产品,那么销售这个产品的收入就是派可数据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除上述各种主营业务收入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次要交易实现的收入,一般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较小。比如企业把多余的场地或者仓库出租给第三方公司获得的租金收入等。
其他业务收入也比较容易和营业外收入弄混淆,在本文的后半部分也会提到。
支出
在利润表和收入相对应的就是支出,支出还可以定义成两部分内容:成本和费用。
成本和费用也是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因为同样都是支出,都是花了钱,为什么一个叫成本一个叫费用,这都是和它们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关联关系来决定的。
成本(营业成本)
成本往往与收入有直接的关联和联系,是生产一件产品最直接相关的投入。这点其实并不难理解,比如我们去街边买一罐可乐,这可乐的成本就是一个罐子再加上这个罐子里面装的水。当然为了生产这个罐子还有配这个口味的水,企业还需要配备生产这罐可乐直接相关的工人、机器设备、可乐等应当分摊的成本,只有这样这罐可乐才可以被生产出来拿到市场上进行销售。
而上面提到的工人、机器设备等,我们在会计里有专门的术语叫做"料工费" 。料指的是原材料(易拉罐、水、其它配方材料);工指的是工人工资以及相关人力支出;费指的是制造费用,比如为生产可乐所开通的机器成本、水电及其它能源支出、日常机器设备的运转维护费用等。通常在制造企业,有一个生产过程,生产过程的成本叫做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企业内部的资产转变。
上面的可乐生产完工后,这些可乐作为企业的资产以存货为名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这时生产成本转变成为了存货。当存货被卖掉的时候,存货创造了价值,为企业创造了利润,这才转入营业成本并被记录在利润表的营业成本项目中。所以,营业成本也可以理解为卖掉的那部分产品的生产成本。
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就是公司的毛利。
费用
费用与成本不同,它往往与收入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比如要把上面生产的可乐销售出去,就需要雇佣销售人员,需要做广告促销,就需要找经销商合作,需要管理投入等等。这些投入和开支与生产可乐没有直接关系,不构成产品的成本,因此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与生产制造无关的支出都可以统称为费用。
按照费用的大致用途和性质,我们还可以把费用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三大类。
1)销售费用,就是和销售直接相关的支出,与产品生产无关,它包括广告、促销、销售场地的租金、销售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销售业务招待费用、销售人员的差旅费用等等。
2)管理费用,比如公司管理人员比如人事、财务的工资奖金福利、办公楼的租金、日常办公开支、会议费、培训费、管理部门的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用等。即使一家企业不生产产品,还是需要这部分的费用投入来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营,即使产品生产出来没有销售,也需要这部分的投入来来维系公司的日常运作,不会因产品销售变化而变化。
3) 财务费用,主要是指企业在银行有贷款时的利息支出,同时企业在银行有存款时的利息收入,财务费用主要就是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之后的余额。当然,也包括比如通过银行汇款的手续费、月度管理费等基本费用。
简单总结成本和费用,就是成本最终是参与到产品核算的,而费用是不参与到产品核算的。这两者都是企业的支出,一种是企业将可供销售的产品生成出来的投入,第二种是围绕为了将产品再变现所涉及到的销售、管理和财务等系列过程的投入。
但也有把成本费用归为一类统称为费用,比如收入-费用=利润,这些都只是概念上的区别,实际上并不影响我们对于利润表的理解和解读。
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改增之后营业税这个税种已经彻底消失了,现在改名字交税金及附加。比如流转税的附加税和费,教育费附加和城市维护建设费,这些都是企业的成本也记录在利润表中。
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经过对资产的测试,判断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所确认的相应损失。接着上面的例子来说,1000 万的销售客户第一次回款了 200 万 ,800 万的应收账款只支付了 700 万,剩下的 100 万不打算支付了,这里的 100 万就是坏账。意思就是以前按 1000 万记录收入和利润,实际只有 900 万,被多记了,那么现在就应该把多记的利润减掉,所以资产减值在减少资产价值的同时也要减少利润。
再比如存货的跌价损失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企业由于存货遭受毁坏、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收回而产生的损失)。以卖瓷砖为例,账面上 1000 万的瓷砖由于市场变化,现在减值了 200 万,就意味着这些瓷砖现在拿到市场上卖只能卖到 800 万,产生了 200 万的损失。目前只是因为这些瓷砖还没有卖掉,所以在报表上暂时体现不出这 200 万的损失。因此,资产减值是在期末根据成本和可变现价值相比较后,以较低价值入账,差额属于减值损失。
对于会计而言,计差不计好,企业总是在尽量低估,避免高估自己的资产。因此,需要提前把这部分对资产、利润减少的部分提前表现出来,所以就需要通过资产减值损失在利润表中体现。
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
在资产减值损失之后是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一般是在金融资产上产生,并且有公允价值可以计量。有可能增加,有可能减少。
资产的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照历史成本来确认的,也就是当时购置资产时的花费,虽然资产的价值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但是出于会计的严谨性,我们只确认资产的减值,不确认资产的增值。而对于公允价值来说,只有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这个价值会经常发生变化,并且会产生收益或者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可以正也可以负,它记录的是金融性资产或者投资性房地产没有出手时公允价值的变动,一旦出售变现,相应的收益或者损失就记录成投资收益了。当然,投资收益还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或者金融资产获得的分红。
汇兑损益
在投资收益之后是汇兑损益,这主要是一些企业对外的采购或者销售会涉及到外币结算,由于汇率会经常发生变化,汇率的变动就可能带来收益或者损失,这就是汇兑损益。
营业利润
利润表中上面所提到的项目看完了之后,就到了利润这部分内容了。营业利润就是:营业(总)收入减去营业(总)成本,再扣除税金及附加、三项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再加上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投资收益和汇兑损益,就是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要区别于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中的其他业务收入。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企业把多余的场地或者仓库出租给第三方公司获得的租金收入等,这是营业收入中的其他业务收入。
如果是企业把多余的场地或者仓库卖掉获得了一些收入,这些收入才算是营业外收入,区别就在于租和售。出租对于企业而言,仍然拥有场地或者仓库的所有权,可以一直租下去。但是出售就意味着企业将所有权给转让了,只能卖一次,这不是企业的正常业务。所谓正常业务就是企业需要依靠这些业务持续不断的经营和发展,没有企业能够有一项业务是把企业的固定资产一项一项都卖掉而直到公司关门。所以,出售固定资产不是企业的一项正常业务,像这类不属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收入就是营业外收入。
再比如一家软件企业,它的主营业务是销售软件产品,同时也会把部分产品 OEM 授权给其它合作伙伴来收取一定的费用,这项收入就是营业收入的其他业务收入或者非主营业务的收入。但是由于战略调整把其中部分产品的版权完全卖掉,这个收入就是营业外收入。所以像出售无形资产、出售非流动资产的收入、获得政府的奖励和政策性补贴等都是营业外收入。
简单总结就是两个特点:第一,营业外和企业的主营业务没有关系,不属于企业营业执照上营业范围列出的营业内容。第二,营业外收入不具备持续性,通常是一次性的。
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正好和营业外收入相反,也是不属于企业正常主营业务之外的支出,比如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损失,债务重组中债权人承受的损失,盘点东西的亏损,政府的罚款,对外的捐赠等等。
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把上面的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就是企业的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再扣除掉企业所得税,就是净利润。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净利润应该是企业利润总额的 75%,因为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目前是 25%。但也有一些申请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按城市地区或政策不同,可能只有15%或者更低。因此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也是企业提升净利润的一种方式,但通常也会有时间限制。
但有点要注意,所得税并不是利润总额的 25%,而是应税所得的 25%。利润总额是会计准测上的一个叫法,应税所得是税法上的叫法。现实工作中业务招待费,税法规定只能按照发生额的 60% 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 5‰。,还有广告宣传费,税前抵扣额不能超过当年销售的 15%(超过部分可在以后年度结转。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对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进行纳税调整(调增或调减),以便正确的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额。而会计准则没有这样的限制,这样就可能造成应税所得高于利润总额,从而感觉企业交税是不是多缴了,其实不然。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反映在企业合并净利润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者)所有的那部分净利润。
其他综合收益
综合收益的概念实际上是近几年才被引入到利润表,其他综合收益(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简称 OCI)是指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
企业在计算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时,应当扣除所得税影响。在计算合并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时,除了扣除所得税影响以外,还需要分别计算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其他综合收益。这是一个由新会计准则中新设定的科目,替代以前“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部分用途。
综合收益总额
净利润通常是利润表的最后一行内容,但是这里还有另外的项目,综合收益总额。综合收益总额包含两部分,一部分就是企业的净利润,一部分就是非利润引起的资产增值,也就是上面的其他综合收益。
利润表的净利润去哪里了
在上一篇有关资产负债表文章里提到过利润累计,其中也提到了股东和所有者权益里面的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公司法规定,企业的盈利(利润)不能全部分掉,至少保留 10% 记入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到注册资本的
50%
时可以不再提取,在计算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除此之外的90%,公司股东有权决定如何分配,分配掉的部分股东拿走了,未分配掉的部分继续留在公司记入未分配利润。即盈余公积是法律不让公司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是公司股东自己决定不分配的利润。当然,未分配利润如果今年没有分掉的话,只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也可以放在来年进行分配。
利润表,企业财务造假的主战场
利润表通常情况下可以反映一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和成果,通过解读利润表可以了解一定时期内企业收入的真实情况、支出和利润的真实情况。但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关系,利润表最容易操控,它代表的是一家企业的门面,也通常是企业财务造假的主战场。
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之间的逻辑关系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收入的增加也一定伴随着成本的支出。但是优秀的企业能够一方面努力的寻求不同的市场机会,提升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时持续的降低企业营业成本来谋求最大的利润。
特别对于投资人而言,重点分析的就是收入和成本以及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利润表代表一家企业的面子,也是财务造假的主战场,几乎所有财务造假的公司都是通过做大营业收入,做小营业成本来实现舞弊的,分析企业的利润表,就应该找到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就是有收入就一定有成本,通过收入估算背后的成本支出,就能看出收入和成本是否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比例。比如有些公司通过做大代理业务、流通业务、虚拟交易等手段来提升营业收入,明显就是增加了收入,但是无法合理的解释成本构成而露出马脚。
银广夏事件
1994 年 6 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 年 8 月,《财经》杂志发表 "银广夏陷阱" 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造假疑点:
1) 利润率高达 46%(2000年),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 20% 的。
2) 如果天津广夏宣称的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法,应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年报里根本找不到出口退税的项目。2000 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 5.43 亿元,按 17% 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 9231 万元,但公司披露 2000 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不但不欠,而且还没有抵扣完。
3) 公司 2000 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考虑到公司当年销售及资金回笼并不理想,显然公司希望以巨额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回款情况。
4) 签下总金额达 60 亿元合同的德国诚信公司( Fedelity Trading GmBH )只与银广夏单线联系,据称是一家百年老店,事实上却是注册资本仅为 10 万马克的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5) 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整个厂区恐怕都盛不下,而库房、工艺不许外人察看。
6) 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 1999 年仅 20 万元,2000 年仅 70 万元。
7) 1998 年及之前的财务资料全部神秘 "消失"。
利润率、毛利率
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强弱可以通过企业的利润率来体现,单位成本投入少、利润大,企业盈利能就强。利润率是企业投入单位成本能够获得利益,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投入一块钱能够产生多少利润,利润率是能够体现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性指标。
利润表中几种比较常见的指标和公式有:
1)毛利额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2)毛利率 = 毛利额 / 销售收入 x 100%
3) 成本费用率 = 成本费用 / 销售收入 x 100%
4) 销售利润率 = 利润总额 / 销售收入 x 100%
5) 税负率 = 应纳税额 / 销售收入 x 100%
2016年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行业毛利率排行榜
如上图所示,按中国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标准(分类基准日为 2017 年 4 月底),毛利率最高的三个大类行业分别为:
1)61 住宿业 87.9%,同比增加 6.1 个百分点
2)15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61.6%,同比增加 1.4 个百分点
3)62餐饮业 55.3%,同比增加 1.1 个百分点
通常情况下,在同一个行业里面毛利率是具有可对比性的,可以通过行业平均毛利率来对比该企业的毛利率就能看出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状况。因此,在分析利润表中的各项指标时,特别是对产品型公司,毛利率可谓是关键分析指标中的战斗机。因为它在背后体现的逻辑就是一家企业有不错的产品,并且毛利高,如果市场空间足够大,通过增强市场和提升销售收入,就有机会可以实现利润的倍增提升。
如果在财务报告期内,一家企业的生产技术、已经模式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毛利率就应该相对稳定。如果一家企业的毛利率提升比较快,甚至超过行业平均毛利率,但自身并没有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提升或突破性的改进,这些变化就都是值得怀疑的,通过在财务报表上虚增营业收入提升毛利率是企业利润表造假的重要手段。
东南融通高毛利的背后
东南融通曾经是一家为金融企业提供软件产品和外包服务的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国内软件企业,也一度是中国在美上市市值最大的软件企业。东南融通也曾是中国国内商业智能 BI 领域的绝对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行业佼佼者,从东南融通走出来的人才遍布整个商业智能 BI 领域,极大的推动了国内商业智能 BI 行业的普及和发展。
2011年4月,美国做空机构 Citron Research 对东南融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提出质疑,核心观点就是东南融通的毛利率远远高于在美国上市的同类型其它企业,比如文思海辉、软通动力从 2007 年至 2010 年的毛利率平均数分别在 31.9% 和 34.15,但东南融通平均毛利率则高达 64.5%。虽然这两家公司与东南融通相比有不同的优势领域,市场份额也不尽相同。但是如果对熟悉中国外包行业的人来看,这几家公司由于都是提供劳动密集型外包服务,整个目标客户和市场也有所重合,包括销售模式、成本模型、运营模式等,因此高出同类型企业几乎两倍的毛利率就显得非常可疑。
虚高毛利最终引火上身,东南融通在 2011 年 8 月被纽交所宣布由于涉嫌财务造假而摘牌退市。2012年8月31日,东南融通正式解散。
三项费用的逻辑关系
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统称费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固定的,基本上只要企业运转起来,这三项费用就会产生。特别是销售费用和营业收入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逻辑对应关系。即如果一家公司销售收入非常高,相对应的就一定有着某种比例的销售费用的产生,没有哪一家公司是不需要任何销售费用的投入就可以获得巨大的销售收入的。如果一家公司有高销售收入,但没有与之匹配的销售费用,这样的逻辑是无法说通的,那么利润表上也存在某种造假的可能。
金亚科技财务造假
2017年11月,经过历时两年多的立案调查,证监会向金亚科技下发了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通过"两套账"和集体作案,金亚科技 2014 年实现了公司扭亏。在对信息披露、董监高履职要求严格的 A 股市场,上市公司当年年报虚增了超过 8000 万元的利润总额和 2 亿元银行存款,同时还虚列逾 3 亿元预付工程款。
经调查核实,金亚科技通过虚构客户、伪造合同、伪造银行单据、伪造材料产品收发记录、隐瞒费用支出等方式,2014 年年报共虚增营业收入 7363.51 万元,虚增营业成本 1925.33 万元,少计销售费用 368.5 万元、管理费用 132.08 万元、财务费用 795.3 万元、营业外收支 1315.49 万元。这导致其年报虚增利润总额 8049.55 万元,占当期披露的利润总额的比例为 335.14% 。金亚科技也因此由亏损变为盈利。显然,金亚科技 2014 年度 "扭亏为盈",正是其财务造假的结果。
利润表还有哪些内容值得了解
利润表反映的主要是利润的产生以及分配两个方面的问题,企业进行利润分配也以利润表为依据。获取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因此,无论是企业所有者或者外部投资人都非常关注企业的收益,特别是企业在未来的成长大概有多块,能赚多少钱,估值有多高。
优秀公司的特征—长期稳定的高毛利润率
优秀的企业一定具备长期且稳定的高毛利率水平,因为其持久的竞争优势可以使其在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自由定价。当然,看一家企业是否具备高毛利率还得放在同行业同领域的企业中进行比较,比如像白酒行业的毛利率高达 60%以上,像贵州茅台毛利率高达 90%。但是像钢铁行业的宝钢,毛利率大概在 13% 左右,但由于其是重资产行业,这样的毛利率也属正常。
因此,在同行业中如果毛利率比较低或者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就应该引起企业的重视,通过财务分析认真找出潜在的原因,增加收入降低成本。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要与毛利润具有一致性
没有持久竞争力的企业往往在每个周期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毛利润的比例变化幅度很大,费用不到毛利润的 30% 相对来说是非常优秀的。
对未来盈利的预测
并且,利润表描述的盈利状况也不仅仅是过去的,可以以历史的财务情况和收益做参考,对未来的盈利情况做出一定判断。比如有两家同行业的企业,今年都盈利了 2000 万。第一家企业的有近 1500 万的利润来自营业利润,剩下的 500 万来自营业外收入的利润。第二家企业有 500 万来自营业利润,另外的 1500 万来自于营业外收入带来的贡献。这两家公司谁的财务状况会更好一些呢?很明显是第一家,第一家企业的大部分利润来自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营业收入,而第二家企业的大部分利润却依赖于不可持续性发展的营业外收入。在下一个年度,第一家可能会正常增长,比第一年要赚更多的钱,但是第二家可能无法延续上一年的赚钱能力。
所以对利润表中具备可持续性的营业收入和不可持续性的营业外收入分开来看,就使得利润表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它不仅仅可以体现企业当前的盈利状况,也能帮助企业对未来的盈利形成一定的预测。
派可数据,一天实现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派可数据相关文章:
(全文完,作者:牧野之火,来自派可数据社区,授权简书发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