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6

作者: 佛修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08:28 被阅读21次

慧净法师 |《观经概说》之经名解题

慧净法师

2019-03-06

《观经》概说之 经名 解题

第一,《观经》经名

《观无量寿经》只有一卷,是净土宗正依三部经之一。

现行本题为《佛说观无量寿经》,善导大师《观经疏·玄义分》称为《佛说无量寿观经》,宗晓大师《乐邦文类》称为《无量寿佛观经》,僧佑大师《出三藏记集》称为《观无量寿佛经》。

虽然有四种名称,只不过是“观”字的前后,以及“佛”字的有无之不同,经文文字与意义都相同。

自从道绰大师《安乐集》卷上称为《佛说观无量寿经》,略称《观经》以来,善导大师以及日本的源信大师、法然上人等诸位祖师,大多用此略称。

还有善导大师的《观念法门》也称《观经》为《十六观经》,《十六观经》就是《观经》之中的十三种定观,以及三辈九品。不过,这个观跟入定观想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个观,简单来讲就是了解往生的情况,以了解信受弥陀的救度作为观的涵义。

第二,《观经》解题

“观无量寿经”这五个字是什么涵义呢?

首先,“观”这个字在印度话叫作“毗婆舍那”,意思就是在心中详细地观察、清楚地显现叫作“观”。把对象清楚地、明确地浮现在心中,或者观看在眼前,这就是“观”。

《观经》所讲的“观”,有二种涵义:一种是隐的,一种是显的。隐是隐含在里面;显是浮现在表面。

就显义来讲,“观”是入定观想,之后很清楚地显现在眼前,也就是把阿弥陀佛还有极乐世界的庄严观想在心中,使其很清楚地、了了分明地在心中浮现,或是在眼前看得到。这是就显的来讲,也可以说是就整个十六观法来讲。

就隐义来说,“观”就是把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阿弥陀佛的救度,极乐世界的庄严,亦即将佛所成就的正报与依报的目的清楚地了解在心中,同时相信不怀疑,这是就隐义来讲的。

所谓“显、隐”,也可以说是自力跟他力,显的是自力,隐的是他力。自力是以自己的功夫、智慧、入定去观照;他力是,即使自己没有这样的定静功夫、智慧去观照,可是相信阿弥陀佛的他力救度,在于以名号让十方众生称念,让十方众生平等地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说,众生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完全是靠这一句万德洪名,这一种相信也是“观”。所以,这里的“观”不是观看的观,而是观知的观——知道了,信受了。

再简要就他力的意义来讲,“观”就是信受弥陀救度的信心,也就是我们净土宗宗旨第一句所讲的“信受弥陀救度”的这一个信,“以信为观”。

刚刚有讲,要解释《观无量寿经》必须以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作为指南,现在我们就来看善导大师对“观”是怎么解释的。

《观经四帖疏》有四卷:玄义分、序分义、定善义、散善义。整部《观无量寿经》的背后幽玄,一般人看不出来,文字上也没有凸显。“玄义分”就是将它的内涵解说分明。

善导大师在“玄义分”的“解题门”,也就是专门解释《观无量寿经》经名的这一个章节中,对“观”下了一个定义,善导大师说:

“观”者,照也。常以净信心手,以持智慧之辉,照彼弥陀正依等事。

这一段解释总共有四句二十四个字,可以从隐义来解释,也可以从显义来解释;也就是说,可以从自力来解释,也可以从他力来解释。

为什么?因为这部《观无量寿经》在显义方面,也就是经文文字方面,初看是在讲自力的,所谓“息虑凝心,入定观想”,可是背后却是在显示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无差别的救度。

因此,都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解释。

“‘观’者,照也”,这个“照”也可以从自力跟他力来解释。从自力来解释就是“息虑凝心”,把妄想杂念、浮动的心寂静下来,使它静定、不起念头,久而久之就能够入定;能够入定就能够寂静地观照,观想出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也就是十三种定观。如果就他力来解释的话,“照”就是了解弥陀救度的悲心,了解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让我们欣慕极乐世界,而不是要以定力去观照,因为我们观照不来,也不需要。

“常以净信心手”,“常”就是除了睡觉以外,要不间断地、时刻地一直存在心中。“净信心手”,信就是手,有手才能够拿东西、执持东西,有形的物品用有形的手来拿,那阿弥陀佛的救度也好,或者是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也好,是无形的,因此要以心来领受,这个心叫作信心,纯净的信心。

这个纯净的信心也有分自力与他力。《观经》有说“至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三心归纳起来可以说就是一个“信心”。如果认为自己必须入定观想,这样就是自力的信心;如果在信受弥陀救度之后,就专称弥陀佛名,便是他力的信心。

“以持智慧之辉”,“智慧”就是佛的智慧或者我们凡夫的智慧,“辉”就是光辉,也就是光明。其实智慧就是光辉,光辉就是智慧,只是体跟用的差别。智慧是体,有了智慧,外相就会有光明,所以一般都会说光明是智慧之相;有智慧就有光明,有光明就一定有它本体的智慧。整句的意思,就是以净信心的手来持取智慧的光明。

智慧也有自力与他力。自力就是自己要有智慧才能够观照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的庄严;就他力来讲,是阿弥陀佛本来就有他的智慧,释迦牟尼佛也有他的智慧,阿弥陀佛的智慧在哪里?在于救度像我们这样的众生,这是阿弥陀佛的智慧。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在哪里?

在于他了解阿弥陀佛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了解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的悲心,释迦牟尼佛把所了解的讲说出来;因此我们就信受阿弥陀的智慧,信受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所谓“明信佛智”,这样,我们虽然没有阿弥陀佛那样的佛智,没有像释迦牟尼佛那样的了解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可是,我们因为信受奉行的缘故,以佛的智慧,作为我们的智慧,以“信”代“慧”,这个就等于是我们以净信心手持取智慧的光明。

“照彼弥陀正依等事”,有了智慧的光明,就能够清楚了解并且欣慕阿弥陀佛的正报、依报的功德,也就是信受佛的智慧。

那么,佛的智慧都在哪里呢?在阿弥陀佛本身。因为,依报跟正报是一体的,以正报来包含依报,依报就在正报当中,所谓“依正一如”。正报是无形的,阿弥陀佛为了救度众生,所谓“垂名现形”,必须以他的佛名来显示才能救度众生,所谓“名体不二”。这样说来,“依正一如”“名体不二”,“照彼弥陀依正等事”就是信受弥陀名号的救度。

一般解释《观无量寿经》的“观”,都是从义、自力来解释,这样的解释会有二种不相应:一是“机教不相应”,二是“观慧与信心不相应”。

第一,“机教不相应”,也就是根机与教理不能相应。为什么?如果解释为自力的定心作观的话,只有上根利器的人才做得到,但自古以来,修行者之中,上根利器者毕竟非常非常的少,所谓“修行者多如牛毛,成就者少如麟角”。

但是,这部《观无量寿经》并不是针对上根利器的人说的,而是针对一般的苦恼凡夫,是针对被贪、瞋、痴苦恼所搅乱的众生而说的。因此,在《观经》里面讲“苦机”——苦恼的根机,还有“贼害”——被烦恼贼所害;这样的对象,怎么可以用上根利器的入定观想来解释“观”呢?

所以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就说,这一部《观经》是佛陀为凡夫所说的,不是为圣人、为上根利器者所说的,甚至可以说跟圣人、上根利器的人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这个为我们这一种苦恼的众生、业障深重的众生,也就是下劣根机的众生所说的法,不可能是自力的、难行的、定善的法。

第二,“观慧与信心不相应”。善导大师在这里所解释的“净信”,并不是深入经藏或者智慧高超、有很卓越智慧的那一种解信,而是在《观经四帖疏·散善义》解释三心所引用的“二河白道喻”中所说:“众生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

善导大师的意思是说,念佛的人是踏在往生极乐世界的白道上,这个白道很狭小,只有四五寸宽,而我们的烦恼却南北无边,很广、很大,也就是贪欲之水与瞋恨之火很广大。所以这条白道的狭小,与贪欲心、瞋恨心的大范围是完全无法相比的,可是由于有阿弥陀佛的保护,光明的摄取不舍,使我们还是能不退却地在白道上一心向前。一个凡夫,为什么能在贪瞋猛烈的水火之中直进不退呢?靠什么?是靠对阿弥陀佛的信受之心,这个就是“众生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生心”。

这个“信”,善导大师在“深心段”的解释当中,解释为机法二种深信。像这样贪瞋广大无边而且猛烈的众生,怎么可能会有入定、观想的智慧与功夫呢?是不可能的。所以,善导大师在深心释中特别提醒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是什么根机,是一个——现在是罪恶深重的生死凡夫,不只是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即使未来也仍是常没常流转,没有出离六道的能力的根机。

所以,就根机来讲,慧跟信就不相应了。因此善导大师解释“观”,只有说“照”——观照。“照”本来就含有二种意思,表示善导大师在这里的解释是涵盖着定善的观与散善的观,涵盖着自力与他力,涵盖着要门与弘愿门。可以说这个“照”是通于定善、散善与念佛,而最后归结于念佛的信心。当然,它还有微细的意义,不过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就不多解释。再来,《观无量寿经》的“无量寿”是指哪一尊佛呢?是阿弥陀佛。无量寿又解释为无量佛,因为阿弥陀佛的功德无量,所以,“就德立名”的话,佛名也有无量,不过释迦牟尼佛以二个名称来涵盖——“无量寿”与“无量光”。

“无量寿”是从纵的方面时间性来说,也就是说,在时间上是无量寿,涵盖无穷的过去、现在、未来,目的就是要救度三世的众生,不管是无边的过去世或无量的未来世,都要救度,当然也包括现世的众生,这是就时间上来讲的。

“无量光”是从横的方面空间上来讲,所谓“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照十方恒河沙无量世界的无碍光明,目的就是要救度所有法界的众生。那寿命是本体,是作用的本源,光明是它的功能力用;举出无量寿,是以它的本体来涵盖它的作用,所以就以“无量寿”为经题。

譬如,身体就是我们的本体,那我们的手脚也好,乃至我们内在的智慧、能力也好,都是本体的作用,甚至外在的丈夫、妻子、儿女,还有名位、富贵……统统都是本体所拥有的。所以,本体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本体的话,就没有手脚的功能,也没有智慧能力,外在的家亲眷属,还有动产、不动产,也统统没有作用了,因为都不是属于我们的。所以本体很重要,举出本体的话,他的所有就统统涵盖了。

同样地,举出无量寿,不仅无量光包含在里面,同时极乐世界的二十九种庄严也都包含在里面,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功能力用,也统统在里面了,这就是无量寿的含义。

刚刚讲解“观”“无量寿”,接下来解释“经”。

佛陀所说的教义,以及教义所呈出来的白纸黑字的书籍,都算是“经”。“经”的梵语叫“修多罗”。“修多罗”本来的意思是线,那为什么说是经呢?就好像用线贯穿花朵,成为一串花环一样;因此,把佛所说的教理,有逻辑地结集起来,使它不散乱,能够完整地在一起,就好像以线把花朵串成花环一样,这个叫作“经”。

在中国,圣人的语言叫作“经”,因此当时把印度的“修多罗”翻译成中国圣人语言的“经”。不过,佛陀是圣中之圣、天中之天,佛陀所讲的直接契合宇宙人生的真理,远非中国古圣先贤所能比拟。

以上是把《观无量寿经》逐字拆开来分别解释。那它整体的大意是什么呢?阿难尊者曾经在这一部经即将说完的时候,问释迦牟尼佛这一部经的经名是什么?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回答说,可以叫作“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因此,把佛陀所嘱咐的这一段,以“观无量寿佛”来涵盖,以无量寿佛涵盖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极乐世界,因此就略称为《观无量寿经》,再略称则为《观经》。

这一部经主要是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把阿弥陀佛的救度信受在心中,把极乐世界的庄严,以及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十方众生所建设的,是属于我们的,把这个事实相信在心中,这就是“观无量寿经”题的意思。

未完

2019-03-0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3-0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uz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