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校公共关系的理论基础
学校公共关系既是一种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也是一种发展历程,以是学校内部之间、内外部之间的一种双向沟通、平等合作关系。学校公共关系的理念和运作主要建立在系统论、冲突论、符号互动论、传播论、营销理论基础之上。
第一节 系统论
学校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会与内外部发生方方面面的联系,要保持学校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就要思考如何处理学校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因此,学校公共关系需要以对学校组织系统特性的深入了解以及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作为行动的支撑与指导。
一、系统论简述
系统论以研究系统的普遍原理为主要内容,它把系统作为中心概念,以一定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整体性、有序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和目的性为基本原则。
二、主要影响
(一)学校作为开放系统组织
开放系统有四个主要特性:第一,开放系统的运作是一个“投入—处理—产出”的历程;第二,开放系统是一种回馈的历程;第三,开放系统具有彼此互相流通穿透的能力;第四,开放系统重视适应环境的能力。
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的学校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是结构性和层次性,也就是学校组织内部有鲜明的结构特征,各部门和岗位的人员职责和工作任务分配等又表现出层次性特征;
第二是历程性和互动性,学校系统总体具有“投入—转化—产出”的运作历程,在此过程中要维持各次级系统间的动态交互关系;
第三是具有控制的回馈装备;
第四是生态性,亦即具有适应环境、防止组织凋零的能力。
针对以上四种特性,学校在推展公共关系上亦有几大含义:首先是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应该受到重视,学校内外层面的公共关系应该兼顾;其次是应畅通回馈渠道,调整学校运作;最后应该了解环境特性,掌握环境变量。
(二)学校管理的系统思维
基于系统理论,学校管理者需要具备系统思维方式,检视在学校组织的边界内,有没有协调管理好学校内部职能部门和教职工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的边界外,有没有管理好学校与家长、社区、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处理好其中的矛盾,发现其中的机遇。可以说,系统论为校长提供了一种思考关系的方法,即置身学校组织当中同时也要时而站在学校组织的边缘,既向学校的内部也向学校的外部观望,对学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了然于心,从而有可能做出顾及全局的决策。
系统论主要给学校公共关系带来以下几点讨论与启示:
第一,应该把学校看作一个具有“投入—处理—产出”历程的开放系统,该系统经由回馈机制保持与外界互动,从而促进学校的变革与发展;第二,学校公共关系的推展不仅要积极对外,更需要整合内部环境,凝聚成员共识,以学校整体发展为追求目标,做好内部公关,保障学校内部的正常运转;第三学校应该建立沟通渠道,注重双向沟通,一方面主动争取大众对学校办学的认同与协助,另一方面回应各种舆论的需求,检视学校发展理想与事实的偏差;第四,学校应该提供公众多元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在学校内外部多数成员的共识基础上做出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