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书法,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入帖与出帖。也即入古而出古。就是说,练书法,一定要临帖,但是,临进去了,还要出得来,只有入得进去,又出得来,才会有收获,或者,才会被人尊为“家”。
如何入帖?窃以为,就是老打老实地临习你所喜欢的某位古代大家的帖(无论是碑帖或者是墨本),力争精临,临得像(首先是形像,然后是神似)。临“形像”较容易些,但凡有耐心的人,假以时日,一般都可达到。但要临得“神似”就很难了。窃以为,越有耐心,越南神似。
什么是神似?就是要写出古人的情怀一一你临那位先师,就要临出这位先师的情怀一一他的个性、心境、内涵、气质。而这些情怀,不是临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
感悟什么?感悟先师写字时点、横、撇、捺、勾所蕴含的当时情绪!当一个人心静如水时,是写不出好字来的(只能写出印刷体),只有当他充满感情去写时,才能见他的更来精神,真神韵。
以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可以看出王书圣在即兴《兰亭序》时的情绪由“抑”到“扬”再到“嗨”的演变过程。第二天,当时的情绪没有了,书圣就再也没有写出《兰亭序》。
情绪、情怀、情感在书法创作中至关重要,因此临帖时,要用心体悟先师在每一点、横、撇、捺、勾上所倾注的情感,它们反映在笔尖的起伏、提按、使转的轻重缓急之上。
所以,我临帖,重点临先师的用笔(笔法)而不定形(结体)。只要学会了先师的笔法,基本上就是入帖了。
至于如何出帖?那就更与学书者个人的精神境界、学识深浅、情怀真性相关联了。
我的观点是:临帖是学基本的笔法,出帖是基本笔法的基础上倾注自己的情怀。如果这两者都很好地结合了,那么:你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