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书汇书法学苑
入帖容易出帖难,就像“生娃容易当爹难”。当爹难的原因在于脱不开手,在于随着付出的代价一天天沉淀起来。临帖也是一样。
好在娃会长大成人,鸿雁高飞,18岁以后不归你管,临帖何尝不是。
很多人纠结什么时候出帖,那首先要问,为什么要临帖?是通过临帖掌握基本功,包括用笔、布局、节奏,等等,通过临帖,能够熟悉书法的“游戏规则”。那么,具体到什么状况才算熟悉游戏规则呢?
我们梳理如下:
1
通过短暂的临帖,你会发现,这个帖子你写不来。这时候,立即出帖,不要恋战。当初选帖时,你觉得“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看上去”和“写起来”经常会发生感觉上的差异。如果写起来不顺手不顺心,应该断然罢手。以后你的审美感觉丰富了,技法提升了,说不定还会回来。
2
写进去了,并且很喜欢,短期内(往往一周至半个月)有很大提高,但是三个月半年左右,又发现原地踏步了,这时候你要分辨,是都掌握了呢还是仍旧值得深入?与老师的交流就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此时加大精临力度,会让你大开眼界,再上层楼。何谓“精临”,下次再说。
3
什么时候才算“临到家”?永远不可能,因为经典范本是满分,你再像,也是九十九分。所以,出帖有些讲究,也有些运气的成分,因为继续此帖和换帖,到底谁更好,是个说不清的事情。但原则是,我们通过临帖像,提升技法,目的不是为了像,而是将经典消化为自身的力量。所以,执迷于一家帖,是说不过去的,但是到处“蜻蜓点水”,也不可取。
4
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到底在什么火候换帖或者创作?答案是,随时随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很好,但你最终会回来。年轻的时候多看看,心气浮躁,没什么不好,涉足外面的世界,你会发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深入的地方,这时候,无论你回到老家还是在外面另立门户,都是好事情,都是缘分。
然而永远要记住,我们学书法,最根本的目的是完善自我以求得天道,这时候,你就要警醒,是散漫地书写一生还是要做一个“解牛的庖丁”?拒绝平庸,永远是“书道”的精髓。还有,秦汉篆隶、王羲之、颜真卿,是永远绕不过去的里程碑,如果你连这个都想不深入,那就只能是终身“野狐禅”。这三个领域,永远值得临,永远别想着“出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