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改革开放为时代大背景的电视剧《大江大河》正在热播。当然,这部电视剧改编自阿耐的同名小说。作为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于这种剧自然是多了一份关注。
我一直认为好的小说一定是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变化来刻画大时代的背景变迁的。
比如,《平凡的世界》中,以孙少平、孙少安两弟兄的命运变化刻画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的时代变迁。再比如,《白鹿原》以白家与鹿家两个家族半世纪的恩怨纠葛,刻画了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的时代变迁。
同样,《大江大河》亦是如此,我虽然没有读原著,但是通过小说翻拍出的电视剧来看,也是通过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三个小人物的命运起伏变化,分别刻画了改革开放初期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这个三个人物的故事既相对独立又互相穿插,向我们共同展现出了那样一段值得被我们铭记的历史与故事。
当然,由于事情繁多,实在没有时间去细细品味整部电视剧,只是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从头到尾跳着看了一遍,而且只关注了宋运辉这个角色。一是可能是出于一种共同的身份认同吧,毕竟自己也是大学生;二是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更喜欢去关注哪些因素在左右着一个人的命运变化。
宋运辉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好学上进。宋运辉初中毕业,由于是文革期间,加之家庭成份不好,他只能辍学在家,后来到猪场养猪,一直到获知1977年冬天恢复高考的消息,他开始自学高中课程,最后在高考中考取了全县第一。
由于政审问题,几经波折,终于走进了大学。在大学里面,他更是发奋苦学,刻苦钻研,专业成绩四年都是第一。后来,到了金州化工厂工作后,每天晚上依然到图书馆自习,查看各种资料。工作出差到国外,也是买各种专业书籍。在宋运辉身上,这种好学上进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是坚韧执着。高考后,担心因为政审问题过不了,他将人民日报上关于高考报名的政策要求,背了上百遍。在大学期间,一次室友让他投进十个篮球,才能告诉他一个重要消息。从来没打过篮球的他,在室友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愣是一个一个的投,和自己死磕,终于投进了十个球,却把自己累虚脱了。
刚到金州化工厂工作时,同去的大学生里面只有他一个人的工作分配的最差,被分到车间当工人,但他没有一句怨言,认认真真的上班干活。在金州化工厂引进国外生产线时,虽然明知道厂领导已经有了明确的引进目标,他依然敢于“犯上”,找数据、做方案,据理力争,最后改变了生产线的引进方向,使得金州化工厂的产品一举达到国际水平。这些无不体现出了他身上的坚韧与执着。
三是重情重义。亲情上,他与姐姐感情深厚,当年上大学时,本来姐姐也考上了大学,但是因为政审问题,最终姐姐放弃了,把机会留给了他。当姐姐因为难产去世时,他哭的肝肠寸断、几近昏厥。
友情上,大学室友“三叔”在毕业分配时顶了原本属于他的名额,但他毫不记仇,在“三叔”离开学校时,依然去送。在“三叔”因为吃返点回扣被金州化工厂开除时,他不怕他人说闲话,也依然去送。
特别是当朋友大浔因为打架被抓进去时,他正处在提拔和出国政审的重要关口,但他没有选择退避三舍,而是上下奔走、多方努力、四处求人,为大浔证明清白。当大浔出狱后,他又给了大浔几万块钱,让他做生意。
恩情上,他对待师傅,金州化工厂的党委书记兼厂长——水书记,如同亲生父亲一般,坦诚、真诚、忠诚,从不藏着掖着,就像水书记自己讲的:“我这些年来带过二十几个徒弟,但真正贴心的只有你一个啊!”。
四是充满理想。宋运辉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就像水书记所言,有人是拿技术开路用,而宋运辉却是把技术当成了理想。在金州化工厂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时,水书记告诉宋运辉一定要等他过一年退休之后,再进行升级改造。不然,如果现在升级改造对宋运辉本人没有好处,还会带来坏处。
但宋运辉却怕耽搁一年时间会造成金州化工厂的继续亏损,所以还是坚持现在就升级改造。最后的结果是应验了水书记的预言,宋运辉不仅没有因此获益还被迫调到了一个更加艰苦的地方。
我们可以看出,他明明知道最坏结果是什么,但他依然选择了为了心中的理想去努力。
电视剧第一部在他被迫调离金州化工厂处落幕,但从后面的第二部预告来看,他最后还是回到了金州,并成为了厂长,这自是意料之中的。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一个好学上进的宋运辉,一个坚韧执着的宋运辉,一个重情重义的宋运辉,一个充满理想的宋运辉,他最后也一定会是一个能够成功的宋运辉。
其实,不只宋运辉,当你我身上有了好学上进、坚韧执着、重情重义、充满理想的这种可贵品质时,我想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吧!
不一定能取得大成功,但人生也一定不会差。
这便是我从宋运辉身上看到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