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歌 微信公众号:第九生活研究所
如果对郎朗的成名经历有过了解,就会对他童年的刻苦努力肃然起敬,对他在北京学琴遭遇的挫折感到愤慨。
当年郎朗的父亲郎国仁辞去了在沈阳当特警的公职,带着9岁的郎朗来到北京求学。郎朗的钢琴启蒙老师朱雅芬介绍了一个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但这个老师却成了当时郎朗练琴的噩梦。
因为郎朗的父亲没有给这个老师送过红包,这个老师便仿佛要把所有的恶气都甩在郎朗父子身上。有着极高艺术天赋的郎朗在这个老师的嘴里,变成了“弹的太差了!简直可怕!你没有天分!你们东北人都是土豆脑袋,别学琴了,滚回老家吧!”

备受打击的郎朗父子之间由此产生了巨大的隔阂,两人之间爆发了一次巨大冲突,郎朗一怒之下对郎国仁说:我恨你。我再也不会练琴了。只要我活着,我就永远不会再碰钢琴。(具体细节可参考郎朗的自传)
就这样,郎朗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三个月内再也没碰过钢琴。
有一天,他去菜市场闲逛,想买个西瓜,那个卖西瓜的大叔见郎朗面如冠玉,挺有精气神,两个人三言两语竟成了无话不说的忘年交,郎朗尊称他为二叔。郎朗把自己一肚子苦水都倒了出来,二叔则每次都会开导他。不过此时,郎朗跟父亲的冷战仍一直持续着。

后来郎朗带着他爸见了这个二叔,二叔于是就成了他们之间的传话人,二叔还经常带点东西去给他们做饭。有一天,二叔对郎朗说,你弹首钢琴曲子吧。郎朗一开始不乐意,于是二叔说,就当给我弹了,我想听。于是郎朗开始了弹琴。

就这样,郎朗慢慢地把钢琴捡了起来。否极泰来,这时候好消息也传来了,朱雅芬老师给郎朗推荐了另一位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赵屏国,郎朗终于进入了央音附小继续学习钢琴。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比较了解了, 1999年17岁的郎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明星演奏会上,代替身体不适的安德鲁·瓦兹,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一夜之间享誉世界。当然,在此之前,郎朗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这位二叔后来回忆,说起郎朗成名后,先给他母亲在沈阳买了房,然后又给二叔在北京买了房。“郎朗这孩子你叫我怎么夸他呢,太好了,没法夸。”
郎朗的成功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还有郎国仁对自己的孩子孤注一掷的信心。但是,郎朗和二叔的故事,让郎朗的人生更多了一份传奇色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