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年前,有位要好的朋友跟我说起,中国和西方政治民主的异同。他的话语竟有那么大的魔力,让我感受到政治思想的无穷魅力。
从那时起,我对政治社会学起了兴趣,开始阅读大量西方经典政治学术论著。如卡尔·波兰尼的《巨变》,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和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等。
那时天真的我甚至想过,以后的职业理想是做政治理论的研究。
我也开始了解中国的政治思想家,王沪宁便是领军人物。上网搜索,发现其经典著作《政治的人生》早已绝版。
然而,年轻人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不久后便将此事抛在脑后。想成为政治理论家的念头,逐渐消散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被其他兴趣和琐事取代。
直到十年后,我遇见了一个非凡的团体,这个团体也许是中国最聪明好学而又低调谦虚的民间组织。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人物。在这里不仅学习商学实战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修炼知行合一的人生理念,寻找失落许久的价值原乡,以及收获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这个团体的名称叫做和君商学院。
仿佛重新回到了校园,开始新的征程。我们班级便有一位非常优秀的人物。在他身上,我仿佛看见了十年前的自己。只是区别在于,十年前我对人生和未来是懵懂的,对知识和精神的追求浅尝辄止。但在他身上,我看见了知行合一的精神状态,以及未来更多的确定性可能。
当他将这本《政治的人生》拿给我时,我仿佛感到某种程度的穿越。时光似乎回到了十年前,我热衷于政治研究的懵懂年代。过往的经历会在生命中以某种形式再现,如同生命的烙印,越是刻骨铭心,记忆越是伤痛。
我曾经苦苦思索中国民主的可能性,以及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我曾经将希望寄托于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将情感融入在文学和电影里。最大的痛苦源于对中国命运的悲观性认识,以及对自身渺小的无可奈何。这种感情甚至超越了对自身命运的关注,甚至直到现在都未能完全消逝。
然而,痛苦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曾经似乎无法化解的矛盾,渐渐转化为能够解决的问题。对未来的乐观与希望,将痛苦转化为成长的发动机,甚至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我想,这就是修炼和成长的意义所在吧。
读完这本《政治的人生》,最大的感触并不是军师在政治学领域的专业造诣。更重要的,是在军师的个人成长经历中,他对于人生境界的思考,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
很多方面军师都是当下年轻人应该学习的楷模。他设立了一个高度,让我们望尘莫及。但是,对人类来说,只要有灯塔,我们就不会彻底孤独。
这篇读书笔记是军师当年日记的提炼。从内容上,可以分为读书写作,政治思想和人生感悟。从中,我们也许能够瞥见一些伟大的人格是如何修炼成的。将日记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方便没有读过原版书的同学阅读。
1月2日
读《从计划到市场的政府再造》(论文)
1月4日
读《93中国发展报告》(文集)
1月5日
凌晨读《圣坛下的林彪》(传记)
1月7日
凌晨读《走下圣坛的周恩来》(传记)
1月10日
写《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于国际政治的战略思考》(论文)
1月11日
读《王沪宁反对王沪宁》(文稿)
1月16日
凌晨读《自然科学》(法国杂志)
1月17日
凌晨读《研究》(法国杂志)
1月19日
凌晨读《读书》(杂志)(《北京杂种》影评)
写《狮城舌战启示录》(论文)
看电影《京都纪事》部分(差评)
1月21日
凌晨读《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托克维尔,专著)
1月23日
看电影《往事》
写《辩论启示录》(论文)
看电影《ALIEN》(《异形》)
1月24日
凌晨读《PARTICIPATION》(法国杂志)
凌晨读《政治稳定》(中国杂志)
1月25日
看电影《危险的关系》(颇多xxx镜头)
1月26日
读《射雕英雄传》(小说)
1月28日
凌晨读《苦界》(小说,布老虎丛书,颇多xxx场面)
2月1日
凌晨读《一场最为神秘的战争》
写《93中国发展报告》导论
2月2日
凌晨追剧《过把瘾》
2月4日
继续追剧《过把瘾》
2月5日
凌晨读《纪实与虚构》(小说):讲到了城市小市民文化与革命文化的冲突
2月7日
看电影《都市情话》
看电影《国际女郎》:讲的是俄罗斯的女护士离开祖国后的思乡情结
2月9日
凌晨追完《过把瘾》:情感得到了共鸣
2月11日
修改《狮城舌战启示录》
2月12日
构思《政治学的发展问题》
2月16日
读《畸人》(小说):描写了原始的性感觉和骚动
2月18日
修订《辞海》——政治学部分条目
2月19日
凌晨读《读书》杂志文章——政治文化
继续写《政治体制改革》文章
2月20日
凌晨读《土街》:讲的是在一个村子里,政治变革下人们命运的变化以及农村野性的性观念
2月21日
看法国电影《十天的困惑》(似乎是原版)
编选政治学书单,增加哈贝马斯《交往和社会进步》,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诺齐克《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
2月22日
凌晨读一部德国小说
读新税制方面的书
2月23日
修改《政治体制改革》英文版文章
2月24日
凌晨读《邓小平在1976》
2月26日
继续读《邓小平在1976》
2月27日
读完《邓小平在1976》
写《市场经济》文章:提出新政治功能的概念,主要讲的是政治供给侧改革的问题
2月28日
读《热爱命运》:现代风格的西部小说
3月1日
写《政治供给》文章,观点是政府需要做的是宏观上间接的管理
上课,讲《论语别裁》:提出儒家是从人的内心出发来协调社会关系
上课,讲《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提出尼采追求的是人生命的意义,人性的回归,但是自己最终超越了人性导致精神分裂
3月2日
凌晨看电影《推上断头台》:故事情节有点像《悲惨世界》,典型的法国风格电影,强调了萨特的存在主义中“介入”的概念:将生命意义的追求外化到外部世界中
3月3日
上课,讲《西方政治思想》:提出了伦理学世界观,神学世界观,法学世界观,社会学世界观四种方法论
3月6日
写《文化霸权和文化主权》文章:提出了两者的概念及异同点
3月7日
上课,讲《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读《管理思想史》
3月10日
凌晨读《中国古代性文化》(此处按下不表)
上课,讲《概念兑换》,讲的是思想体系需要经过语境的翻译才能理解
参加“上海市十大精英”表彰会,提出自己的人生最高境界:多写几本好的书,多教几位好的学生。(在中国,还有谁敢自称是比军师更出色的老师?)
军师对事业是这样说的:“事业是我生活方式中的一个部分,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种方式。”
引用孟子的话,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最大的快乐。
3月13日
写《文化扩张和文化主权:对主权概念的挑战》:提出国际化的重要因素是文化扩张化,实质是价值观的输出,与文化扩张伴随着的是文化保护和文化主权
3月14日
查阅文化主权的资料,Jongsuk Chay的《文化与国际关系》,罗斯诺的《世界的混乱——变革和继承的理论》,以及詹姆斯•梅耶尔的《民族主义和国际社会》
3月15日
写《政府形象》文章:提出政府需要在价值,信誉,效率,公正和清廉五个方面注重形象
3月16日
继续写《民主的困惑》:提出了托夫勒政治哲学的背反,托夫勒认为知识和技术进步最终能带来民主的繁荣,然而事实往往是政治机器的强化和民主体制的弱化
3月17日
提出“严师出高徒,高徒出名师”的观点
3月18日
凌晨研究《MS-DOS6.0》,用电脑写作
4月2日
提出“复旦情结”:人的生命总是要有寄托的,是将生命消耗在那里的地方。
4月3日
读《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冲突》:讲的是文化冲突的历史与现状,基本矛盾是文化与技术的矛盾。
4月4日
写《停滞的帝国》书评(一天完成):提到了为了维护既有体制和秩序,帝国的封闭是必然结果。
4月5日
上课,讲弗洛姆《逃避自由》:讲到了逻辑背反,个人获得自由,却变孤独了,进而逃避自由;但在中国,是集体主义价值使然。
4月6日
凌晨看电影《轮回》:讲的是追求生活中感觉的一面。
4月7日
上课,讲尼采的新秩序观念
4月10日
凌晨读《金赛性学报告》:一本介绍性学问题的畅销书;
写《西方政治哲学》最后一章:提到了“人化的民主”;又提到了民主政治的逻辑背反:民主政治在发展过程中却逐渐脱离了人本身。
4月11日
凌晨继续读《金赛性学报告》;
继续写《西方政治哲学》:思考如何将外在的民主价值与内在的生命价值统一起来。
4月12日
上课,讲波普尔《新管理方格》和《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提出社会改造要循序渐近。
4月14日
上课,继续讲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
4月24日
准备写《革命后社会中的政府》:主要考虑革命后社会资源如何分配,以及组建新秩序。
4月25日
凌晨读《曾国藩》
4月27日
凌晨读“讨论中国未来”的书:聚焦点在中国政局能否稳定;
研究文革时期文献资料《党的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4月28日
买书,《经济学》,《未来的社会主义》,印度哲学《顺世论》等。
5月1日
写《民主的困惑》总结:提到马克思的崇高理想,资本主义与个人发展的悖论。
5月8日
继续构思《革命后的政府》:提纲为革命后的社会,社会资源总量和社会质量。
5月12日
读《外交政策》文章,提到美国在冷战后面临中心地位下降的问题。
5月20日
读小说《新镇》,一本黄色小说。
5月25日
感慨自己的单身生活;
作诗一首《与大哥同游》。
5月26日
写《革命后社会的政府》第二章:提出在变革中,社会基本结构和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5月27日
思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提出通过制度和机制,加强执政党内部制度建设;通过权限授予,赋予责任和义务规范权力。
5月28日
读《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书:提到了毛泽东高度的政治警觉性;
买书《新十日谈》。
5月29日
继续写《革命后社会的政府》集中加工社会变革,提出改革后期望存在的几点落差,有主动和被动落差,时间落差,体制认知落差,设计落差和操作落差。
5月30日
凌晨读《新十日谈》:讲男女关系的无聊小说;
研究党建问题;
作诗一首《望南天》。
5月31日
继续写《革命后社会的政府》文化部分;
凌晨看电影《东方不败》:反映了对人性张狂的向往。
6月1日
继续写《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月2日
继续写《革命后社会的政府》政府领导方式一章:提到基层建设,政党的重要性,以及政治家的气魄:信念,学识,人格,目光,毅力,胸襟,能力(名词前的形容词大家自行补脑);
6月3日
凌晨读《天猎》,一部现代寓言小说;
6月5日
读《反腐败——中国的实验》,提出腐败的不同层次;
6月7日
读《国际先驱论坛报》文章,讲美国为何给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过程:提出技术主义和艺术主义两种世界观的差异;
6月9日
凌晨看美国电影《最后的诱惑》,一部反基督教的电影,并质疑信仰本身的问题;
6月11日
读《帝京》,一本模仿《废都》的三流小说;
对好书如何打开市场提出:好书要形成一种偏好,一种知识的力量和知识的魅力,因为人们总是选择知识和思想;
6月12日
凌晨读《第三只眼睛看中国》,讲的是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国,强调了中国社会的脆弱性;
6月13日
作诗一首《山上怀古》
6月14日
凌晨读《斯大林时代的迷案》,将斯大林批的一无是处;然而,历史摆脱不了伟人,历史也塑造了伟人;
晚上看美国电影《浴室血案》,讲的是美国黑社会和警察勾结的故事;
6月21日
凌晨读小说《媾疫》,讲的是西北故事;
写《民主的困惑》注释;
6月23日
读《中国大历史》(两天,20万字),从权力,基层,财政,土地,官员制度,意识形态和腐败等角度考虑;
6月25日
思考轰轰烈烈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6月26日
再论教师育人的乐趣:
什么乐趣也比不上塑造生命的乐趣,尤其是塑造成功的生命,除了母亲赋予物质生命之外,教师是塑造精神生命最有影响的力量,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上的快乐;然而,这种快乐必须是先痛苦,再快乐,需要很高的境界。
7月10日
金日成逝世;
写诗《夜游长安街》;
7月16日
阅读《邓小平文选》,讨论维护中央权威问题;
写维护中央权威的重要性,提到了资源,社会变革,体制转换,管理体制,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国际竞争等方面原因;
7月22日
写《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几点意见》,提出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
7月24日
读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此版大幅度修改了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7月27日
北戴河,游泳,作诗两首《泳浪》,《海中畅游》
7月28日
写腐败问题文章,提出“超腐败”概念,指通过集团等公共权力达到小团体利益;
7月29日
山海关游玩,作诗一首《上天下第一关》;
7月30日
继续写腐败问题文章,深入腐败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钻制度的不健全的空子;
7月31日
继续写腐败问题文章,提倡打击高层腐败;
8月1日
游泳,作诗一首《得悠闲有感》;
8月14日
凌晨读华莱士《却普生博士》,《女妖岛》两本小说,后者写了现代文明和原始文明的冲突和碰撞;
8月21日
读《现代化新论》一书,讲世界各国的现代化理论;
8月23日
驳斥“管理决策现代化”的概念:1)现代化的概念本身还不清晰,2)决策本身并不是科学,3)决策存在大量悖论;
8月28日
凌晨读华莱士《金房子》,一本猎奇式的美国小说,背后隐藏着美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8月31日
写文,悼念大陆工程公司殷之浩先生;
9月20日
读法国小说《月光》,讲的是神父不理解侄女谈情说爱的行为,直到在月色下看到年轻人恋爱的美好,才真正开始理解;
9月29日
写《党建》文章,考虑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
9月30日
继续写《党建》文章,分析在改革开发形势下,党要善于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
10月6日
读《市场经济下的法制与道德——新政治人的经济政治学分析》,主要是考虑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分析需跨越经济学和政治学的角度,发掘新领域;
10月7日
写《94中国发展报告》写作计划;
10月8日
凌晨读《丑巷》,三流小说;
思考人为何要读书,反问:“和尚为何要念经?”
幸福之事,可欲而不可求,可求而不可执。修炼了多年后,有足够的空间在心中,无所谓幸福了。
10月10日
读《谁是丑陋的中国人》,一本愤世嫉俗的书,充满对中国社会存在问题的义愤填膺的描写和感慨;
校对《政治的逻辑》书
整理博士生课程《中国社会与政治》大纲;
10月11日
阅读《政治的逻辑》小样,书中主要介绍了马克思等人的思想体系;
思考对村庄的管理问题;
10月12日
读《城北地带》小说:讲的是文革背景下的爱情故事,描写比较诗化;
10月17日
博士生上课,讨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方位》,梳理中国历代政治脉络;
10月18日
凌晨看电影《以父之名》,讲的是爱尔兰和英国深刻的冲突和矛盾,反映了西方社会存在的非理性政治与非理性民主;
10月19日
凌晨看电影《辛德勒名单》,感慨战争的残酷;
10月24日
博士生上课,讨论《中国政治发展的模式选择》,是个无趣的老话题;
10月26日
凌晨读《毛泽东的秘书们》,写了毛泽东的六位秘书;
10月31日
上博士生课,讨论《比较政治发展》问题,提到东西方的政治理念逻辑分析的不同;
11月2日
凌晨读《生命特异现象考察》,是一本讲人的特异功能的书,讲得太多便难有理性;
11月3日
凌晨读《苦难与风流》,写老三届的书,摘抄一段:
过去不是玫瑰梦
感谢苦难
让灵魂曝光在天地间
有那一段人生垫底
与历史同行
我们点燃文明之火
11月7日
上博士生课,讨论《现代化与中国社会权力结构》,提出在社会快速变革过程中,权力结构会受到哪些方面影响;
11月9日
提出学士研究成功的重点:很大分量在于选题,要从别人看不到的角度着手,平时要注意培养学术修养和理性敏感;
11月13日
为《图录上海年鉴》准备材料,提出这类书的价值在于长远性,这也是当下人最稀缺的;
11月14日
上博士生课,讲《美国市场经济和政府的关系》;
11月16日
凌晨重读杜威的《人的问题》,提出教育是社会最基础的政治化过程;
11月18日
研究孔德实证哲学思想,提出秩序与进步的问题;
11月20日
有思想才能有影响力,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最难的是否定自己所有的创见;
11月26日
写《市场发育和权威基础:保护和开发政治资源》,提出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一方面建立合理的制度和结构,另一方面寻找政治资源的增长点;
11月28日
上博士生课,讨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模式和道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逐条梳理;
11月29日
整理庞大的申请表,提出一些经济学物品稀缺性的看法;
12月1日(总结)
写得非常好,全文摘录如下:
1994年,在喧闹和繁忙中即将过去。所有的年头都在这样的气氛中过去,在社会热烈而多彩的变革中,人的主体性也发生变革。环境改造人,人也改造环境。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大概是个人的主体性最易发生变革的时期。因为中国社会发生着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革,中国所处的环境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感觉最深的是,生命又消耗了许多。对生命有这样明确的意识,大概是源于走向老年的危机感。在少年时代似乎没有任何生命的感觉,所有的一切均似流水般度过,除了有一次游泳时差点淹没在水塘里,那时对生命没有任何害怕。现在对生命的意识日益地强力,可能是人的不能逃脱的逻辑。
有时想,人的最大的害怕时来自生命意识的。没有生命意识也就无所谓害怕。而有生命的存在,是人的害怕的最后的条件。
同时,人的最大的快乐也是来自生命的,没有生命就没有快乐。而生命的存在,是人的快乐的最后的条件。
所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要在这两项条件中找出平衡来,因而就有了人的不同的分野。快乐也好,害怕也好,生命总是要流失。要在生命流失的过程中,尽量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意志,完成人的选择,这将是有价值的生命。历史在一年一年的过往,生命在一天一天地减少。
对个人来说是这样,但是对整个人来来说,历史在一年一年地延长,生命在一天一天地增加。
个人就是在整体的增加中减少,而整体就是在个体的减少中增加。我们理解自己和社会,离开了这种认识,将减少应该具有的快乐。
多年来养成一种习惯,或者说不得不养成这样的习惯,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思考一天来的经历。白天,大部分时间均在异常的忙乱中度过的,没有工夫思考。有工夫思考的时候,大多也用于作严肃而枯燥的学术思维,专业得厉害。而对于人生,却没有时间去思考。夜色下来,一切归于宁静,望着窗外闪烁的路灯,可以静静地思考自己和世界,思考在自己的行政工作和学术研究中排不上号的事情。从中找出有意义的东西,做一点小小的思想享受。
这种思考,对人是有益的。一个人做多了自己的职业活动,如果不调整,就会变得单一,思想也慢慢定向,没有开放式的思维方式。所以要在紧张的大脑和肢体活动之余,发现思维的新空间。
之所以起名为《政治的人生》,并非指一种政治经历,而是说,作为一名政治学的学者,我的大部分时间均用来作我的专业学问了,以至这一学问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生命。这个领域是那样的广阔,所有的课题都可被置于政治的角度下透视。我以为每一个生活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人,是不能不政治的。
之所以愿意把这些思想沉淀积累起来,不是因为它们有特别的价值,而是因为它们是在宁静的外界和宁静的内心状态下形成的。宁静致远,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境界。
生命总在各种活动中消逝。职业理想,生命意义,人生境界的感悟,在军师的笔下显得简单而深刻。宁静致远,三度修炼。人生追求不过如此,却幻化成无穷的美妙,夫复何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