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张涵诗歌创作系列第二讲――诗非诗 我非我

张涵诗歌创作系列第二讲――诗非诗 我非我

作者: 茶朵张涵 | 来源:发表于2017-12-30 20:21 被阅读631次

    今天主要讲两个方面:第一是当我们想研究一首诗的时候需要如何去看待这首诗。第二是我们如何在诗歌的海洋中定位自己。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要研究体悟的诗呢?答案就是――诗非诗。不要把面前的诗当做一首诗来解读。要把它当做什么呢?当做一栋建筑物,一件衣服,一件我们将要完成的作品。

    此时,我们不应该以住房者、或者参观者的心态来看待这首诗。而应该以建筑师、泥瓦匠、石匠的心态来看待诗。

    当我们以参观着围观的时候,看到的是这首诗或华美或深刻的词汇,看到的是作者勾画的意境或者思维深刻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更或者,看到的是作者惊世骇俗的一两个句子。

    但当我们以建筑师的角度来看一首诗的时候呢,我们不仅需要看到埋于地平面以下的地基是什么样的,如何搭建的。更要看到每一个房间的屋脊、横梁、是如何建构设计的。知道每一个房间是如何装潢的,都将安放什么样的家具。如何使每一个房间的设计总体看起来更和谐,更能烘托出主题。至于一首诗里出现的一两句最精彩的句子那只不过是一幢建筑上最高昂的檐头雕刻而已。如果,我们只看到精美的檐雕,而忽略隐于地下的地基,我们永远也算不上真正的建筑师或者写作者。

    当我们以建筑师的姿态来对待一首诗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把这首诗来拆开,来挖地三尺,来把它的五脏六腑都扒开看个明白。不仅要看到它的正面、背面,更要看到它的横截面。

    所以,我们打算要解构一首诗的时候,一定不要抱着神话这首诗心态,只能仰望,不敢剖析。如果是这种心态,我们永远也无法洞悉一首诗是如何完成的。

    那么如何定位诗作者,我在诗歌中的位置呢?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样的定位会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未尝不是好事。或者说应该是值得鼓励的。

    但,有的人还没有成名就把自己当做大师的却并不少见。面对着各种赞美,洋洋自得,仿佛置身于神龛之上。

    我欣赏这样一种态度,记不住是哪位诗人所说了。他说:诗歌是浩瀚的海洋,我只不过是捡拾了其中的一朵浪花。还有一位诗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为什么非要把自己定位成大师呢?我们不过是自然世界中的一分子,通过诗歌这样一种体裁来与周围的人世界交流所想。而我们的表达又通过自然的力量得以永恒。

    我非我,我不重,但也不浮,我只是大千世界里一枚普通不过的叶子,在时间面前也必将一样零落成泥。或许,有个偶然的契机,使我们的作品成名或者传世,那仅仅是一种幸运。

    而诗歌这种载体,也与其它的载体一样,有它的不足。例如,它永远不会像长篇小说那般涉猎到人生的每一个角落,勾画人物细腻到无以复加。

    平静而客观地看待身边的事物,是我秉持的态度。

    也有人习惯性地把诗人赋予改变历史的使命,把诗人赋以传播价值观,高道德标杆的使命,认为只有这样的诗人才算是真正的诗人。这其实也是在英雄化诗人。把拯救世界的责任推给诗人。这样一来,诗,具备了道德性,而道德性往往与政治性是相连接的。是吧?在什么时候需要标榜道德?政治最需要标榜道德。

    我不看好这种赋予,诗人也是普通人,体现审美的艺术,而非道德的标杆,更是诗歌艺术所必须的。

    除非诗人自愿承担这种“历史使命”,承担道德最高点的圣徒之行。否则,任何强加在诗人身上的这些“道德观”将是一种道德绑架。是违背艺术自由、表达自由、思想自由的初衷的。

    作于2017.12.30.莱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涵诗歌创作系列第二讲――诗非诗 我非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yn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