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提到我前段时间看了《掌控习惯》那本书,让我觉得很有收获,印象很深刻。结合我看的脑神经科学相关的书,观察这一周的自己,我发现这些书实实在在地对我的决定产生了影响。
具体体现在我开始一点点地让自己开始锻炼。
很早之前我就想要锻炼身体,想要找时间锻炼跑步。但由于下班后最想做的是利用那段时间好好休息以及看书成长,一想到要专门去到一个比较远的地方跑步很费时,总觉得目前有比锻炼更重要的事情,还没能腾出大块时间在这一块上,就一直都没有付诸行动。
但那本书上关于微习惯、关于1%的进步的描述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大致意思是无论是健身,减肥,读书还是创业等,我们总是看重宏大目标的价值,而轻视微小变化的价值。我们总要把自己放置于重大压力之下,似乎在重压之下达成了重大目标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其它都不值得一提,也没有意义,不值得去做。
而作者纠正了我们的这种认知。他认为每天1%虽然看起来毫不起眼,但从长远来看,却意义重大。每天坚持进步1%,一年之后我们会进步37倍。相反,如果我们每天退步1%,一年会倒退到几乎为零。
他用一些例子告诉我们,成功不是一次重大变化的结果,而是无数个日常微小变化积累的结果。
加上我自己在别的领域也有过一点点积累,从最开始的笨拙到后面某一天好像忽然掌握了的经历,所以我是愿意去相信1%的力量的。
于是我想到了自己的现状,既然进步1%有这么大的力量,我为什么不现在就马上行动呢?
虽然说现在因为疫情期间现在不方便出去跑,但我完全可以在租房里先动起来呀!我可以在瑜伽垫上跑啊,哪怕原地高抬腿也比不动的好啊!
每天进步1%,一年可以进步37倍耶!
于是,我马上把之前买的瑜伽垫放到地上,开始让自己先“动起来”——在瑜伽垫的范围里小跑,原地踏步,高抬腿等,总之就是让自己动起来。
虽然不是真正的在外面跑步,但总比之前一直因觉得费时而迟迟不愿意去动的好。
有时候会出现一种情况,工作了一天下班回到租房之后,真的觉得很累,习惯先摊在床上一边休息一边看消息。
那个时候想到要“跑步”,会觉得很累,完全不想动,会萌生退意,冒出一个想法:
“今天真的好累呀,要不今天就算了吧,明天再练吧”
但我转念会想起书中提到的1%的力量,提到的【频率】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件事情被重复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养成习惯。而当一个行为成了习惯,就会变得下意识、不费力,进入正循环。
想到之前看过的脑神经科学的书籍中提到的一个行为越频繁,大脑中神经元细胞之间的神经回路会联系得越来越紧密的知识。
进而想到,我现在做一件事情之所以觉得难,也许是因为这是“新习惯”形成之前的“萌芽期”,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还不强,这条神经回路还没被巩固。
而我每做一次,大脑相应的神经回路就会被激活一次,神经元细胞之间的连接通路就会被强化一次,激活的次数越多,神经元细胞之间的连接就会被强化,长成新的或者巩固旧的突触。
我此刻正在这条养成新习惯的路上,只要我坚持每天进步1%,重复足够多的次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度过这个阶段,一个行为就会从最开始的难变成像每天起床之后刷牙洗脸一样的自动化行为。
对,只要每天进步1%!几分钟的事情,不难!
由于1%的压力真的不大,在那些想法的驱动下,我击退了之前的“好累啊,今天就算了吧”的想法,在这一周我做到了每天都拿出瑜伽垫锻炼,哪怕锻炼时间只有几分钟。
虽然效果可能不明显,但我看重的不是“短时间内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而是每天1%的【持续性】和【频率】。
先“行动起来”,依靠时间的复利,慢慢形成习惯。
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由于心理负担不大,我相信自己能一直持续下去。
我愿意去相信微小变化的价值,相信1%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