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腾家里的书,发现家里的书真不少。紧接着反思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看了这么多书,却没有成为一个有知识、能学有所成并学以致用的人呢?
答案是自己只是看书看了个热闹,没有真正深入思考。正如同狗熊掰棒子,一个一个一个掰了好多,掰了好久,可是手头的棒子却始终只是那一个。见不得人,拿不出手。
我又思考为什么我还一直在学习?思考的结果是:因为自认为自己从前学习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所以需要通过继续学习,发现学习过程中的内在规律,真正能发现学习的精髓,并取得自己满意的结果。
什么叫做满意的结果?就是学到的知识可以达到系统化的程度,可以做到张口就来,提笔可写,并能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应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倘若能达到这个程度,我认为就是自己满意的学习结果。
只是达到这个程度应该并不容易,正如一门操作技能的学习,需要锲而不舍地不断练习。
想到了学习的三大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在学习策略的指引下,学习会不会更有成效?检测是否更有效的过程就是所学知识应用化的过程。
认知策略又包括哪些具体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其中各个策略又可具体细分为若干具体措施。
例如复述策略中可以采取画线的方式加强记忆,当然也可以多感官学习加强记忆。精加工策略中的具体措施,各种记忆术即是。组织策略例如列大纲、画图表。
在自己小初高的学习中,其实也是利用了各种学习策略的,只是没有意识到。在有意识地应用与无意识地应用之间,是不学习效率又会有所不同?这仍然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回答。
所以边走边行,在实践中找寻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