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作者: 阮喜军 | 来源:发表于2020-12-29 02:36 被阅读0次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sì)水滨(bīn),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相关文章

  • 携手人间四月天 -(一)

    又是一年春好事。我的春天只限在这春日里走走,努力留下些春天的影子,享受春日的微风拂面,春日的繁华似锦,春日...

  • 觀 | 山樱花开,迎春花溢,小春和日妖娆野

    我喜欢春日,因为绿色妖娆春日野,特别是正午的春光,让人睁不开眼。 我喜欢春日,因为发芽的绿色春日总是充满希望,即使...

  • 春日徒步-征尘随笔

    春日徒步-征尘随笔 明媚春日,悠悠信步, 徒步河畔长廊。...

  • 先新父母塑就栋梁材——陪你一起长大

    莒县五小家长学校2019第一课 春日的旭阳,温暖的大地,春日的微风吹绿了柳枝,春日的雨水染红了花朵,春日...

  • 春日

    春风吹拂着大地,草木从冬日的杀气中苏醒而来。 阳光洒落阡陌间,将初生的斑斓映衬的格外温柔。 天空中飞舞的蝴蝶不停地...

  • 春日

    走在路上,入目皆是干枯光秃的不知名树木,一排排,或高大,或矮小,无一不透着苍凉。真想问问他们最喜欢那个时节呢,又笑...

  • 春日

    旧柳吐新绿,微风携杏香。 枯蝶展华翅,新燕筑巢忙。

  • 春日

    春来已几日?南风早自来。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春回。

  • 春日

    春回大地白云飘 老雀新燕啼声娇 望蝶寻花花欲语 乘风问柳柳摇腰 春日 白话文诗 严寒的冬天 终于过去了 春...

  • 春日

    幽竹涧边生,空翠断人行。 陌上花似锦,野径绕蝶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zn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