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只想看上篇的,但下篇也准备看一下下,更全面的了解新媒体。下篇《如何运营一个100万+粉丝的账号》
总则:账号的六个维度与内容生产、内容分发、用户互动
作者是吴晨光。
在各个平台上,一个自媒体的优与劣体现在几个方面:原创度,垂直度,活跃度,关注度,知名度,内容质量。
第一章 300万自媒体人必读:内容分发新逻辑全揭秘 作者是吴晨光
一、今天每个人都拥有内容生产的权力。
二、前提:重新定义优质内容。
三、自媒体运营之道——何为“利”。
四、算法是如何控制“名”的
五、趋势:编辑、算法、社交分发三合一。
六、关于产品与转型。
一 摘录
(编者按)建议在安静的环境下阅读——当然,如果拥有一颗安静的心,环境并不是问题。
(二的摘录)腾讯视频制作的"十条军规"是:"一个场景一件事,网友不是看电视。20
秒内进高潮,前戏太长很无聊。现场视频才抓人,别拿空镜糊弄人。字幕标题清配好,不开声音也明了。音乐太多招人烦,静静看完这么难?特效音效别乱用,炫技过度像有病。别做标题封面党,点进看完想骂娘。不用保留主持人,快点让人看新闻。街头抓拍不要演,观众不是二五眼。辣眼视频不要用,否则后果很严重。
(四的摘录)现在回答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上的应用。要实现精准分发有三个要素:一是用户画像,二是文章画像,三是算法模型。
(六的摘录)最后回归到主题—"道"的问题。道是什么?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掌握道的人,可以战无不胜。那么怎么掌握道?前辈已经告诉我们了,就是"格物穷理"。
它来自"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心学"核心的八个字,就是"格物穷理,知行合一"。所谓"格",是分析。比如格竹子,就是分析它的结构。格来格去,你就会明白它的生长规律。
"格物"的过程是非常枯燥的。今天讲的这些东西,是我"格"了两年的总结。好多东西一开始根本想不通,就像当年王阳明在想清楚“天理即是人欲”前的痛苦。而当你想通之后,内心就会变得安静通透。所以,格物穷理,最终
"格"的是心。
人最痛苦的时候,往往是将发生质变的时候。我(2017)想起两年前的春节,就是这样一个礼花灿烂的夜里,我完成了《超越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一书的序言。后来,这本书成为传媒界的经典之作。
(深度案例之四:“做号党”调查)
只不过,从低到高,是所有人必然走的路、必然爬的玩。就怕坑里待着太舒服,最后不愿意出来了。
最后说一句,做号是一门生意,和敲诈勒的"黑产自媒体"不同,只是太边缘化、太灰色,拿不上台面。一线城市的记者可以轻轻松松跑一个会,拿500块钱的红包还嫌弃各种路远招待不周;三线城市的做号者五点下班后撸稿到十二点,第二天起床看到收益多了500块钱,高高兴兴地上班去了。
两种人生,两种选择。
案例作者简介
马伟民,自媒体"科技哈床"创始人,前虎唤资深编辑。代表作(做号党的地下江湖》 麦动了自媒体江湖。
二 读后感
最大的感触是做自媒体要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在现在也许还体现不出来,在今后当计算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原创的内容肯定是更有优势的。
我要在新媒体这条路上走下去,就必须分析文章,看很多很多的书。案例分析当中,作者说做号党也是一种人生,但做好党要想把他的号给做好,也必须大量的阅读,要有很强的整合能力。
不管是做自媒体还是做我本身的工作,你想要在这一行有所发展,有所成就,都必须钻研。有自己的画像,有自己的特色,才是王道。
老师都说我分析文章很详细,但我分析的那么详细,也不知道自己在分析个什么东西。整个人都很急躁,非常奇怪。
连做号党都得看那么多的资料,那如果我想写一篇原创文章,那一定也是要看很多很多的书。
羡慕同学小伙伴们每天都上稿,那是因为大家他们的积累都很高。看了那么多书,都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还在探索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期待现在这样读书笔记的形式会有所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