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灯点亮一方书桌,外面的世界渐渐暗默,仿佛身处黑暗森林角落,紧守住一团篝火。
相对于《三体》的发表时间来说,我的阅读算是比较晚的的了,看完了《三体》一二两部,觉得刘慈欣的思维层次非常高,对于人性的解剖是血淋淋的,只需要提到一个简单的问题:当末日来临时,十万人中只能走一个,谁走谁留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会将人性的智慧和愚昧、高尚与卑鄙、善良与邪恶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体》中提到了宇宙社会学的公理很有意思:
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理论让我想到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人类总体是体现的指数爆炸式,而就向上文提到的宇宙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在可用资源水平(根据生产力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人口总有一个上限,当人口临近上限时,必然爆发出现人口锐减的“事件”(战争、疾病等等),这也是古代改朝换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类欲望的无穷,必然导致人类会不断的突破临界值,再降下去,再返身突破临界值的轮回,就像sin函数一样。人类社会从文艺复兴以来,知识文化扩展到全体人类,世界逐渐从精英时代走向大众时代,大众获得了分享资源的机会,而大众的意识和知识积淀,或者说是大众的大脑还没有做好大众时代的准备。
大众对于手中权利的滥用以及对社会资源的报复式滥用(对于过去欲望无法满足的一种情绪释放)很可能会把世界推入一个矛盾又复杂的时代,也许会有一个黑暗时代(也许目前也在时代中)。而黑暗时代的篝火是什么?就是像《三体》这类在孤独的角落坚持对世界、人类进行探索的先驱,而这片光明会给这片森林带来什么?领往何方?这些问题只能让时间来回答了
曾经和一个信佛的朋友交流和争辩的时候,提过一个不成熟的观点:
以科学、生产力为代表的物质世界的探索,和以文艺、宗教、哲学等为代表的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是同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就像是一张纸的上下两面一样,你眼中看到的是哪一面那就认为是哪一面。
仿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一样,有阴阳两仪,相互交融又黑白分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