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
马克思老师说要在班会课上送我们一份礼物,很意外的不是复习资料,也不是历年的真题卷,而是一本诗籍,一本她与自己父亲合著的诗籍。
马克思的课我基本不听的,索然无味的理论,自圆其说的套话,刻板与沉闷就成了我对这堂课的印象。马克思老师是一位满腹共产主义的中年女士,虽然我不爱听她课堂灌输的那些思想,但不可否认她的确是一个学识渊博,谈吐典雅,做事严谨稳重的人。
尽管如此,还是很难将她与“诗籍”两个字联系起来,诗代表着自由、随性、幸福、快乐,是年轻时想曾要到达的远方。
但可以想象到,她年轻时也曾是文艺青年,会伤春悲秋,会为赋新辞强说愁,但人生的列车还是会按照原有的轨道行驶下去,她也渐渐被世界改变,而年少时经常做的那个梦,被小心翼翼保存起来,埋葬在体内某处。
每个有一定年龄的人的内心大概都埋葬着曾经那个心怀梦想的少年吧,马克思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的父亲年少时也做过关于文学的梦,后来大概是渐渐偏离了轨迹,直到花甲之年,才著诗成书,了却残梦。
无关名和利,只是为了重新拾起自己年少时的梦想。
你还记得那个心怀梦想的少年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