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会一下感受不被接纳的时候,现在想起来这件事,你的感受如何?假如你在那一刻被允许被接纳,你会怎么样?
说起感受不被接纳,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当遇到什么好玩的或者开心、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回到家就会迫不及待的告诉妈妈。不过好像妈妈总是不能get到我说了什么,当我说完时,她总是会说:“这件事,如果你这样、那样去说或者做,会更好些。你要学会总结经验”。我的感受是有点委屈、有点蒙:我只是单纯想和妈妈分享些事情,可总是被评论,我觉得很委屈。同时也有些蒙,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说这些。现在回想起这些,我能体会到妈妈是想能帮助我,想我更出色、做的更好,可那时候我根本就听不进去。如果那时候妈妈更能接受我的感受,可能我会更快乐、更满足些,也会自发地多一些思考,多一些主见、多一份坚定。
2.把用你开头的句子,改写成用我开头的句子,觉察自己。
你能快点写作业吗! ————已经10点了,我想你早点写完作业,我心疼你睡得太晚了。
一会你去洗个澡吧! ————我闻到你身上有点臭臭的汗味。
你能不玩手机吗!————看到你在玩手机,我有点烦。
3 用观察的语言表达本次课的收获。(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1)老师讲到人们的想法和标准是趋于一致的,但是每个人的感受确实独特的。
关于这一点,我感到在之前的生活中,我一直是用想法生活,好像每件事情公众、大多数人是这样的,那我就应该是这样的。我是这样被要求的,我也是这样去要求我的爱人和孩子的。好像生活中只有一种公认的标准,非黑即白、非对即错,没有人关心你的感受,你也不会去关心别人的感受。这是我需要强烈哀悼的地方。
(2)在咨询中,很多人都会追问:“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正确 VS 真实 压抑 VS 鲜活 强硬 VS 脆弱
这个说的就是我,在老师面前,我的内心总是忍不住的冒出这样的念头:“对啊对啊,你说的我都知道,我就是想知道下一步我怎么做”,我特想知道到底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一用就灵的。之前,我一直在想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我特需要那些1.2.3……的步骤,可是发现网上说的那些在我这不灵。因为我太想用正确的东西,程序化的东西去规定我的孩子——“必须按照要求做”。我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太久了,以至于孩子其实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压抑了很久,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因为他要等着家长的指令。可笑的是我却一直埋怨他没有主见、没有规划。
我希望我的孩子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那我就应该多多关注他的感受:回家了不想作业——是不是有些累了?做作业发呆——是不是遇到难题了?上课不听讲和别人说话——是不是觉得听课有点无聊,或者听不懂?我想也许我需要多看到、接纳孩子的真实的感受,孩子才能慢慢的学会思考我怎么了,也正是这种思考才能慢慢的培养起孩子的内驱力,正所谓是无欲则刚。恩,道路可能还很漫长,我要学会静待。
(3)不要企图让所有人和你是一样的价值观。
陈老师讲到那个三个圆的对我触动很大。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很多事情我和妈妈说不通了。因为我们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社会环境的不同,我们具有了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了我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不同。
以前我太想让妈妈认同我的做法了,太想让妈妈和我一样了。所有很多时候,我会和妈妈谈心,谈我的看法,想改变她,可结果是妈妈根本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而且认为我很可笑,这一直让我很困恼,也很受伤。现在我知道,我不需要改变妈妈价值观,不太可能去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只要我去关注她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能和睦相处。
4.本周践行:你在本周遇到了什么?
老大:妈妈,老师们简直要疯了,留了那么多作业。数学练习册8页……
我:听起来是挺多的,你是觉得有点累、有点烦
老大:恩,作业班老师说,某某小学比我们有优势,因为他们早就节课开始复习了。
我:看来老师们也有些着急了,想你们早点进入复习,考个好成绩。那你作业做得怎么样啦?
老大:我已经写完数学和英语了,还差语文。
我:写的真不少,真是挺不容易的,辛苦啦!
老大:妈妈,那我先写语文解词吧!
我: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