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1329天 23.1.25运动打卡第361天 2728h 约练717
年后的家庭咨询再次开启,一个春节,看到来访家庭的沟通,并没用太多改变,通过将之前绘制的家庭内部结构图,标志出各自呆的地方,根据时间长短做出不同标记,这样的过程,沟通上的问题就在咨询室中呈现。
父母间的不依不饶,孩子心烦的念“阿弥陀佛”,可见家庭生活并不顺心。
咨询室通过将问题呈现,以及现场示范,让来访家庭成员看到问题所在,以及各自的“责任”,再从咨询师的示范中去学习可行、有效的沟通方式。
咨询结束后,来访家庭成员都表示在此过程中有所领悟,并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再次进行新的尝试。
在约下次咨询时,来访家庭中的父亲,希望接下来就约孩子的个体咨询,而孩子希望继续家庭咨询。
由此我在猜测,父亲并不太想继续家庭咨询,是因为觉的咨询效果不明显,还是着急工作,还是有其他?
而儿子希望继续家庭咨询,是否也有他责任推卸、分摊呃体现。起码在家庭咨询中,问题并不是只有他自己,父母身上都有,而且咨询师提到父母的改变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领悟,以及影响,是否强化了他的“回避”,哪怕他知道最终还是会回到他自身,但能“躲”一时是一时。
作为家庭咨询的咨询师成员,我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明显,话不多,也没有很多“想法”的呈现,所以我的位置在哪里?
这次咨询结束,让我更思考到这问题,因为不够自信,所以关于个案,没有很主动去和咨询老师去做沟通,没听老师的想法,也没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很多时候是我并没有什么想法。
所以接下来,虽然家庭咨询还只剩一次,但也要主动去和老师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更多听取老师的想法以及计划。
位置在哪里?经过思考,虽然还没和老师讨论,但我可以可以让自己待在“赋能者”的位置。在老师提出“问题”,“建议”调整时,我可以及时做好赋能,因为被“提问题”,都不是件让人开心的事,所以我们可以成为一白一红的搭档。
期待能够和老师成为搭档的那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