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霍老师您好!老师终于记起来了,我是六十年代,平遥达蒲中学十一班的学生。当年你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的名字叫赵春林(后来改成赵村林),全班三十多个学生,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一般,你对我的印象自然不深。回想起当年的霍老师,给人的感觉常是表情严肃、一身正气。你上课特别认真,对学生非常关爱!因此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位很称职的好老师。通过这两天交流,我感觉你掌握的诗联知识以及对学问的认真态度已近专家水平,本当登门请教!老师却难免有所不知,学生心里是这样想的:“由于数语难陈不宜言明的许多原因,当今时代人与人之间信任度变得越来越差,好好先生遍地,虚伪假话成风……我这两天在群内挑起文化事端,不仅是为了个人学习,而且还有心带动兴起文化艺术批评之风,使大家通过相互批评提高认识水平,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之目的。”所以,我在所发作品下常附:“欢迎批评”四字。巧遇老师关注并予以诚心批评,是为大幸!
关于古诗联知识,我虽然不如老师精通,基本上还是懂的,只是觉得作品要求严格超越古例大无必要。因为那样不但是浪费许多时间,还会因用辞不当破坏诗文意境。试想,今人为了生活那个不是忙忙碌碌,谁正有闲空细审平仄?退休翁“野叟”,似专研古诗联格律,你还曾推荐让我求教于他,结果作品却不经审。事前对方写过很多律诗,谁曾识破过?难怪其"洋洋得意"瞧不起人(我与老师谈论诗联格律,对方几经旁敲侧击,并于诗句中借"狗唁"骂人;更想不到的是亲手接我赠书,竟能失口否认!如此何不惹人生气?故而,我昨天对其有点言重,还望老师谅解!)。有关古诗联格律,前几年我曾请教过一位文友,对方比我小几岁,名叫陈文俊,曾拜平遥文界已故名士郭诚先生为师(关于诗联格律对方在当地很有名气)。陈文俊也是高成让的好友。
说实话,在遇到老师之前(结合古诗也有出格之例),我对笔下的律诗还是比较自信的。文友高成让也曾赞扬过我的律诗。“人各有志”当今世界属于瞬息万变的非常时代。不管说什么,老师对我苦口婆心的一番规劝,情意我是领了。对仿古诗联的创作笔下还是坚持《中康》,立意为主,格律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句式要求,差不多而已。最后,再次感谢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师生来日方长,即日有缘相会。
赵村林,祝老师健康长寿,全家幸福!
于2012年7月13日
网友评论